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一针一线 绣成半生

时间:2021/9/21 16:22:09  来源:苏州艺术志

  “你是否会自己回首这二十余年的刺绣生涯?”

  “也会啊,但……我开始学刺绣的时候,从未会想到有这么一天,真的没想过。”

  徐学清的指尖第一次触碰到绣面的时候刚满十七岁。那是一簇静静生长于绢布上的花,然微风轻拂,便仿若要随风摇曳。这抹生动鲜活将少女的心狠狠攥住,她也想让生机在自己的指间跃然飞舞。因此一念,徐学清开始学习刺绣。

  亲手拿起针线,才发现刺绣并非那么容易。一花一叶若要明媚,需以不同颜色丝线层层相叠,且上一层丝线不得掩盖已有丝线的色彩,所求的便是丝线间的相互交映。红花绿叶的交叠处,需数种色彩斑斓过渡,方能呈现自然。其间种种均要求落针之初,所绣之画已于脑海中完整浮现。

《花卉》

《牡丹》

  绣鸟又与绣花不同,绣花讲究层层色彩的堆叠,而绣鸟则追求灵动的身姿。雀鸟轻盈,展翅欲飞,层层叠叠的绣线只会给鸟以笨重沉坠之感,因此鸟的绣制需尽量减少其上绣线的层次,愈轻愈薄愈好。如何在轻薄的前提下,绣出栩栩如生的翅羽,活泼灵动的姿态,便是对绣娘针法的考验。

《孔雀》

  从独自摸索到至绣庄拜师学艺,针线来去间,春去冬又回,整整十二载,徐学清潜心于刺绣技艺,始有所成。而随着作品的获奖,她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也慢慢认识到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相较于上世纪八千绣娘,如今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也越来越难。她不仅是一个以针线糊口的手艺人,还是千年脉络、代代相承的其中一人,她是重要的。

《荷花》

  为了将刺绣传承下去,她带着绷架走进中小学,教孩子们从穿针引线开始认识刺绣、了解刺绣。一朵小花,于她仅一两日便成,孩子们用了一个学期,但她却是骄傲的。“我喜欢孩子们的笑,他们和大人们的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喜欢是纯粹的喜欢。”她希望通过她的点滴努力,让孩子们喜欢上刺绣,让刺绣在岁月的长河中更好地接续下去。

  2017年,徐学清任吴中区青年手艺人秘书长,更加全面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她不仅要将刺绣传承下去,也要帮助其他人将其手艺传承下去。那些曾与她生活并不相交的手艺,如今的她却如数家珍,向越来越多的人讲诉着它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忙于诸事,徐学清也从未懈怠过对于刺绣的钻研。水墨风的刺绣便是她的独门一绝。水墨风的刺绣与传统刺绣大相径庭,传统刺绣多绣花鸟鱼虫等主题,色彩鲜艳丰富,追求花能引蝶,鱼似入水。而水墨风的刺绣唯有墨色,随笔者心意来去自如,虚虚实实,多耐于灵感和悟性。每每运针前,徐学清都会向画家仔细求问,这一点墨的深浅所呈现是阴面或是阳面,那一点墨的浓淡又呈现的是切实或是虚化,将画中每一滴墨落下的缘由吃透后,方才拿起针线创作。



《唯有读书高》


《鱼之乐》

  徐学清运用19种水灰色丝线混色,变幻出水墨的枯湿浓淡、阴阳晕染,针法转换的同时需保持绣面的薄,才能达到水洇留痕之效。用多深的颜色,用多细的线,落针之处,是层叠相交或是一针带过,均是徐学清细心揣摩,自行拿捏,若有不合之处,便只能将其拆去重绣,一点一点地琢磨后,方得终成。


《事事如意》

《郑板桥竹》

《夜读书》

  从1999年至2021年,22年的时光悄然而逝,针线穿梭过岁月,徐学清也找寻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说到未来,她想尝试着走出舒适圈,做更多原创的刺绣衍生品,利用新媒体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刺绣、喜欢刺绣,喜欢上中国人自己的手艺。

徐学清

  生于1984年,17岁开始接触刺绣,从事苏绣技艺二十余年,师承卢梅红老师,代表作为水墨精细乱针绣。苏州工艺美术师、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秘书长、苏州市青年手艺人协会理事、苏州市新文艺群体理事、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可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