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耦合共生丨从安仁看中国当代艺术的突破和创新

时间:2021/10/9 9:34: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一场当代艺术的变革史

以自然×科学×生物×艺术的融合呈现

当安仁与双年展

共生共荣

这也必将是一次充满突破和创新

不断扩展与交融的展览

第三届安仁双年展“耦合共生”主题展

  策展解读

-

本期特邀嘉宾

赵力

Zhao Li

主题展“耦合共生”板块策展人

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和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

  “耦”字本义在中国古代是指两人并肩而耕,自然科学兴起后逐渐用来表达两个或者多个量相互作用的关系。共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最初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提出“关于种族间的共生,不同种属的生物通过某种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生存”。

  21世纪以来,接连不断的技术变革,重塑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全球爆发的疫情危机亦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正在改变。艺术这个处在意识形态范畴的门类,在新时代语境之下,正在走向一个边界不断拓展、不断融合的未来。

  2019年4月15日,拥有850余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尖塔屋顶被烧毁,修复过程中AI人工智能重建原建筑三维模型供文物修复专家参考,并让巴黎圣母院在数字世界中永存。在这场偶发灾难引起的损毁中,重建让古老的建筑与当代尖端科技产生耦合,近千年的历史与新生的人工智能共享延续的生命。

  追溯安仁古镇,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〇)年,安仁镇就出现在《太平寰宇记》中——“安仁,取仁者安仁之意”;民国时期,以刘氏家族为首的达官贵人在安仁这座小镇建造了数量可观的公馆,现存27座,今已成为记载着历史的“时间胶囊”。

  是故,在第三届安仁双年展中“耦合共生”艺术家将与科技结合的跨媒介装置呈现于“千年第一镇”安仁古镇中,包含了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及虚拟线上驻地项目,作品涉及综合材料、装置雕塑、机械制造、电子媒介、生物材料、衍生设计、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及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等媒材和方式。作品不仅探讨了当代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并着眼于其与非人——诸如动植物机器、AI人工智能之间的融合。

-

耿琨
Geng Kun

主题展“耦合共生”板块联合策展人

青年艺术 100 项目负责人、事业部总监

策划统筹2020年、2019年、2018年青年艺术100

年度主题展等多个展览

  当下,我们对“共同”的期待已经从社会生存向多维视角延伸,“耦合共生”讨论了自然物与人造物、人工智能之间偶发、可控与不可控、共生之关系和状态,以及在不同场景中多维度能量的转化。艺术家将与科技结合的跨媒介装置呈现安仁古镇中,科技与艺术,历史与新生,形成双重耦合,在交叉、交集、互动中将产生更为丰富的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新的可能性。

-

邓婷
Deng Ting

主题展“耦合共生”板块 公馆新生单元项目策展人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

No Space无空间(北京|伦敦)联合创始人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2014)

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19)

并于苏富比艺术学院进修策展

曾获得Calit2提供的

MDP艺术与科技研究专项基金

和Lauds& Lau?rels Award等奖项

  安仁公馆承载了历史、自然、地理、人文、想象等信息,是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我们以“公馆新生”为主题,在科技的彼端,用虚拟空间、虚拟图像、虚拟现实构建了这个乡愁乌托邦,并邀请艺术家和观众居住于此,借此探讨空间与历史的延伸。它同时也被赋予物理实体与历史记忆,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耦合互嵌,过去与未来相互渗透,在想象和技术的双方加持下赋予古镇新的生命。

ARTIS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SECTION
本版块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怪悟
Aiwu

  1986年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Royal Col?lege of Art,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创作媒介包含装置、雕塑、影像、行为、实验设计、媒体艺术等。

  作品一方面关注当今时代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困境,以及人类面对困境时的行为反应。另一方面对物的可能性进行系统的探讨解析,并尝试在不同视角下构建物件。

-

主要群展

  2019年 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8年 极限混合——广州空港双年展,广州空港小镇,中国广州

  2017年 Bloop Fes?ti?val 2017,伊维萨岛,伊维萨岛,西班牙

康靖
Kang Jing

  1982年出生于山东,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于北京。

  作品关注物质材料的独特属性与人的关联,以及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关系。艺术家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研究想象以寻求思维空间的拓展,在此过程中,物我相互映照的琢磨即是新的可能生发的契机。

-

主要个展

  2020年 千万别千万次,墨方空间,中国北京

  2018年 过去都是假的,墨方空间,中国北京

-

主要群展

  2021年 散步—从社区延伸到自然,云美术馆,中国深圳

  2021年 与天地参——唐山钢铁雕塑艺术节邀请展,中国唐山

  2020年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作品展,四川美院,中国重庆

刘大珩
Liu Daheng

  199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时装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上海。

  曾在美国、英国、比利时工作学习4年,担任多个剧场以及表演公司的服装设计、视觉设计及表演设计,多件作品曾于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地展出。

-

主要个展

  2020年 意识生物, Leonhards画廊,比利时安特卫普

  2020年 意识生物,Kavka Oudaan艺术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

-

主要群展

  2021年 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中国国际展览馆,中国北京

  2019年 伦敦时装学院硕士毕业展,OXO Tow?er Wharf,英国伦敦

  2019年 布拉格四届展,捷克布拉格

邱宇
Qiu Yu

  1986年生于河北秦皇岛市,毕业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在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艺术家擅长在创作中使用声音,影像,装置,生物等混合媒介结合科技手段探索科技媒介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和语言关系,以及混合媒介影响下的生命感知。

-

主要个展

  2016年 “增生计划—城市天顶”邱宇个展,闳约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6年 “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NO!空间,中国北京

-

主要群展

  2020年 金鸡湖双年展主题展“自·长物质”,金鸡湖美术馆,中国苏州

  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与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9年 冇限人类-人类的局限与极限,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中国北京

苏永健
Su Yongjian

  199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曾交换留学于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ZKM艺术与媒体中心)。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最高毕业奖——“千里行奖”唯一获得者。

-

主要个展

  2020年 以退·为进-苏永健&曾晨双个展,六平米艺术馆,中国上海

-

主要群展

  2021年 不准停电-雷电所·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2021年 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罗中立美术馆,中国重庆

  2021年 分身:我宇宙,寒山美术馆,中国苏州

王之纲
Wang Zhigang

  1977年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导,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委员会副主任。

  国内外知名的新媒体艺术家、策展人与多媒体视觉导演。作品以浓厚的艺术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见长,横跨戏剧舞台及大型演艺活动多媒体设计,展览展示陈列设计,大型建筑投影,公共景观艺术亮化设计,虚拟现实体验等多个领域。曾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邀参加Ars Elec- tronica Festival(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Campus单元的策展及执行工作。

-

主要展览

  2021年 《科幻世·科幻艺术概念展》,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中国北京

  2019年 《镜?界》科技艺术概念展,中国北京

  2018年 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研究成果展,中国北京、上海、深圳

-

主要获奖

  2019年 城市记忆,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

  2019年 城市记忆,南昌(国际)未来影像艺术周最佳美术奖

  2017 年 Lux?or in Reflec?tion ,世界剧场设计展投影与多媒体设计金奖

徐睿
Xu Rui

  1994年出生于贵州,曾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古生物专业,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游戏制作人,世芥树(上海)艺术科技有限公司(Yggdrasill LTD )联合创始人,旨在研究和探讨生物考古、混合现实、数字网络、未来科技、人类身份的融合可能。

-

主要展览

  2021年 《山水觅境》,田岗艺术中心,中国河北

  2020年 《田上山水·易水三年展艺术驻留第一期》,中国河北

  2020年 《虚拟展厅·时间的礼物》,嘉德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许毅博
Xu Yibo

  (作品合作创作成员:肖旬,郭长明,刘钊铭,朱玺蓓,沙良晟,刘博文,程子健)

  2010年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2015年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美国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8年攻读韩国京畿大学国际艺术博士。曾获葡萄牙Hangar Tri?an?gle network驻地奖、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等奖项。

-

主要个展

  个展《自愈功能》,特纳美术馆,美国纽约

-

主要群展

  2021年 东湖国际雕塑双年展,中国武汉

  2021年 出生在八,九十年代,MOCA银川,中国银川

  2020年 机器·人·艺术·时代,中国深圳

曾晨
Zeng Chen

  艺术家,90后新媒体视觉艺术新锐。作品主要关注虚拟时代概念在新语境中的存在性变化与交互及对真伪性的探讨,应用不同形式人工智能技术,试图探讨艺术与技术新的协同模式。

  曾获2020SAP年度新锐艺术家大奖,2019墙报第四届艺术家第二名,第二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二等奖与最具跨界潜力奖等多项奖项。

-

主要个展

  2020年 神往:末世博物馆,亿达时代美术馆,中国北京

  2020年 “以退为进”苏永建&曾晨双个展,六平米画廊,中国上海

  2017年 “玩手 Handplayer”曾晨个展,上海SNAP中心,中国上海

-

主要群展

  2021年 混生状态,木星美术馆,中国深圳

  2021年 亚洲数字艺术展,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国北京

  2020年 重逢岛,原美术馆,中国重庆

  展览介绍丨

  2021年10月15日,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将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大匠之门安仁文化中心开幕。安仁双年展于2017年创办,选址在生态环境秀美、人文积淀醇厚、艺术气息浓郁的“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已成功举办两届。首届主题“今日之往昔”,第二届主题“共同的神话”,安仁双年展举办以来,已汇聚了国内外近 300 位知名艺术家参展,并实现了专业观众及大众群体百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网络搜索量累计数千万次,安仁双年展已成为近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重要一极。

  本届安仁双年展采取全新组织架构与更具开放度的运作机制,以策展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发展委员会共同保障展览的学术多元与艺术活力,不断呈现出双年展的特色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本届展览邀请艺术家古原担任艺术总监,知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林、赵力、夏可君、古原、Elsa Wang、李晓峰、温雅等分别担纲各板块策展人,组建成集文化、艺术、产业于一体的策展团队。同时,邀请贾方舟、殷双喜、王春辰、尚辉、杨卫等多位知名艺术批评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为双年展把握学术价值和学术定位。

  本届安仁双年展主题为“变奏VARIATIONS”,由五个板块构成,分别为“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和“新锐青年艺术特邀展”,邀请海内外150余位艺术家参展,展出300余件/组艺术作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刺绣、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电子装置、3D打印、数字交互等作品形式。依托安仁新的文化地标建筑——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建筑特色,首创剧场式展览空间,策展团队集体创作,力图拓展艺术激荡和跨界探讨的艺术维度,实现当代艺术在小镇里的激荡碰撞,打造一个实验精神满怀、艺术价值独特、未来创意逼人的特色双年展。

ORGANIZATION

组织架构

-

指导单位

中华文化促进会

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

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馆群

-

联合主办单位

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承办单位

西安曲江智造文化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智造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支持单位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政府

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青年艺术100

99艺术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