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一段历时16年的文化苦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记

时间:2021/10/16 9:03:15  来源: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第245期 美术聚焦

盛世开篇 大美当前

——聚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

本报记者?张婷婷/专题策划 

  【编者按】9月28日至11月28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省安岳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共同承办。展览共分为“盛世修典,久久为功”“咫尺万里,纵览千年”“四海汇聚,寰宇共赏”“科学转化,创新发展”四个板块,利用图像、文字、新媒体科技等多元的展示手法,共展出近1600件图像调色打印样稿展品及文献。

  这一展览的举行,也让我们再次关注到一个耗时16年的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浩瀚历程。本期《中国美术报》将走进这项工程的背后,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书影

  五大全集、67卷240余册、12250余件(套),码起来会有整整四层半楼高。

  这是一部书的体量。

  16年,这是一部书花费的时间。

  携手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汇集数百位专家学者之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一套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高清佳作钩沉中国古代画史,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传统瑰宝得以汇聚再现。它呈现于我们的,必然是这样的煌煌巨著。

源起:一个朴素的文化理想

  今日,溯源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发端,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一座高峰——宋画。

  伴随着历史变迁、内忧外患和其他种种原因,宋画命运多舛,流落到世界各地。这些作品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所说,“能拿出来几幅给你看就殊为不易了”。几乎所有的宋画都面临着藏用两难的尴尬,作为珍贵文物,它们需要保护;作为文化精品,它们又需要被揣摩。于是出现了一个悖论,画是给人看的,人却看不到画。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各博物馆库房中的文物藏品,如何为人所知所用?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文化理想,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诞生了——将散落在各地的宋画,用高精度的数字影像技术汇集出版。

  杭州是近千年前南宋的古都,怀着对人类文明瑰宝的敬畏之情与刻骨铭心的爱,当时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文物局负责同志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报告了编纂、出版《宋画全集》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2005年,《宋画全集》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首期项目,就这样启程了。

项目组拜访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

  宋画存世稀少,流传分散,目前存世约1200多幅,被收藏在世界各地。要把它们集结成册,谈何容易。浙江大学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说,“当时我参与《宋画全集》编纂的时候,自己都感觉到不可能,觉得这个是天方夜谭。所有的博物馆、文物单位,基本上都是国宝级的文物,要由我们来调度,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浙江的宋画资源非常少,要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该从何处入手呢?他们首先选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合作对象。因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宋画的主要收藏地,藏品约250件,占总量的1/4。

  故宫非常支持这一想法,同意毫无保留地提供一整套4×5英寸底片的图像资料,这也是大多数文博机构采集图像时的质量标准。然而4×5英寸的底片大概只可以印刷一个高精度A4纸那样大小的图片,但《宋画全集》开本特别大,且跨页的图很多,还有许多局部的放大,需要用8×10英寸的底片来呈现。

项目组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拍摄

  而对250多件宋画原作进行重拍意味着要打开历经了千年巨变而珍藏下来的所有宋画,显然这会涉及国宝的安全。经过慎重研究,故宫给予大力支持,同意按照《宋画全集》的要求进行重新拍摄,其中就有(传)北宋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17年前,为防止这件青绿山水名作颜色剥落,故宫曾作出对这件文物长期封存的决定。17年后,随着图片拍摄,《千里江山图》再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拍摄给《宋画全集》国内的征集工作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也给编纂组增添了信心。国内拍摄工作就此全面展开。

  日本是宋画流落海外较多的一个国家,现今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馆、寺院以及私人手中约有200多幅。京都的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那里收藏着许多重量级的作品,他们很支持编纂工作,但只能提供馆藏的宋画作品原来的小底片,编纂组的工作再次遇到了障碍。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编纂组在与日方多次沟通中发现,他们其实是对中国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有疑虑。事实上,他们是多虑了,《宋画全集》项目在启动伊始就已经设置了缜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浙江大学出版社配备了专用制作室,安装了24小时监控探头,信息要移动时必须输入密码,并要有三个人在场见证。

项目组在辽宁省博物馆拍摄

  为使《宋画全集》内的每一幅千年古画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的笔墨神韵,确保印刷精美,项目组针对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的图像,在拼图、匀图、调色过程中,多轮校色,反复打样,一件作品有时会花上个把月时间,有时还要赶到馆藏地或展览现场去比对原作。在实践操作中,他们通过高标准的色彩校正方法,辅助数字图像色彩管理;设计印刷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图书色彩还原度;利用海量图像资源管理系统,以支持高效的图书编辑工作;项目组还通过反复比对,在20多种纸样中选定了一种具有卓越色彩还原能力和独特手感的纸张。进厂开印后,项目组全程跟机监印,一经发现质量瑕疵,立即报废重印……

  对质量的把关在所有的细微之处,有一个细节可窥一斑。在《日本卷》扫描制版接近尾声的时候,编纂组突然听说有一种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图像精度和色彩饱和度。但如采用新技术的话,此前几百万的花费就要报废,很多工作也白做了。但编纂委员会讨论后认为既然采集到这么好的信息,如果不把它通过扫描体现出来的话,那也是一种浪费。于是编纂组作出了痛苦的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新技术。

  对产品质量严格的把关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终于打消了日方的顾虑,他们最后同意了中方对宋画进行重新拍摄的要求,盼望已久的《寒林重汀图》也终于收录了进来。项目组在日本积累了丰富的谈判经验,此后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图像征集工作也相继展开,并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基本编纂完成,共计出版23册,收录海内外102家文博机构的827件(套)作品,系统地反映了两宋300 余年间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面世以来,《宋画全集》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继整理出版《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宋代典籍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宋代绘画总汇,是一次成功的中华图像文献编纂集成。

项目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拍摄

拓展:摸清文化“家底”

  随着2010年底,《宋画全集》出版工作基本告一个段落。随之启动的,则是更为恢宏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

  按照初步设想,“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计划搜集、入编海内外200余家博物馆藏先秦汉唐、元代绘画珍品,精选明代、清代各流派、各大家等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编纂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也是一项前无古人、挑战自我的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存世的本国绘画艺术,通过全面系统梳理,运用最新技术标准拍摄,最后出版规模如此浩大的图书的。

  难,几乎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做的,是一次全球最大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搜集、整理和拍摄。

  《宋画全集》的卓越品质和宝贵价值,得到了海内外文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他们主动合作的意愿,也给项目组增添了信心。经过反复酝酿,2010年9月13日,项目组负责人郑重地给习近平同志写了报告。9月21日,习近平同志批示:“获悉《宋画全集》出版任务进展顺利,感到很高兴。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此,第二轮全世界范围中国历代绘画高精度图像资源的采集工作又启动了。

项目组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观摩作品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全面启动后,不断得到中宣部领导的直接关心,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宋画全集》的坚实基础,项目组获得了越来越多文博机构的认可。

  项目组快马加鞭,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经过反复调研确认,先秦汉唐、元特别是明清绘画精品除流散在海外,大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的文博机构。为及时提供高清图像,全国许多文博机构又需要上上下下把书画库房彻底翻一遍。尤其是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均要新增拍摄1000余件(套)作品。

  此时,出乎项目组预想的新情况出现了。随着全国文博事业迅速发展,海内外书画交流展览越来越频繁,许多博物馆每天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不少博物馆一个接着一个地改建、扩建、重建,库房内书画随之封存、装箱、搬迁,工作一停就是几年。凡此种种,给“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新增图像的拍摄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图像征集范围成倍扩大,工作难度与日俱增,但项目组的坚持仍然带来许多好消息。

项目组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拍摄《寒林重汀图》

  因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召唤”,超出排查范围的重要作品陆续出现。在美国,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绘画。经过数年调查、申请和访问,该馆又一次同意提供一批藏品。2013年5月的一天,项目组在该馆库房看藏品,中国书画部主任安明远主动提供了计划之外的宋代名画《耕作图》的元摹本。这张从未清晰出版过的画作被迅速拍摄,并赶上了数月后《元画全集》的出版。此外,该馆又热情提供了90件(套)明清藏品的全套高清图像,其中包括华裔收藏家王方宇捐赠的55件(套)八大山人书画。安明远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令全世界都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国古代书画,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它。”

  在波士顿美术馆,项目组接受该馆部门负责人的热情邀请,两次进行学术访问。仔细查阅近200件(套)明清绘画后,他们选定了沈周、朱端、唐寅、文徵明、仇英、董其昌等人90多件(套)名作。此后,该馆花了整整一年多时间,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图像标准要求进行拍摄。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泉屋博古馆等许多馆、寺继续给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各方面支持。京都东福寺等不少寺院热情提供图像,有的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有的甚至完全不收。

  2012年12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在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新成果《元画全集》面世。

  2015年下半年,项目组根据中宣部部际协调会议要求,再一次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征求各方专家意见,确定再在全世界文博机构中增补图像2800余件(套)。至此,从《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总入编图像从800余件(套)增加到12200多件(套),为原来的15倍多;所涉文博收藏机构从100余家扩展到250余家,为原来的两倍多;出版总规模从23册扩展到200册左右,为原来的八倍多。

  为此,项目组又启动了第三轮全世界范围中国历代绘画高精度图像资源的采集工作。

项目组讨论图像调色问题

  历经十余年合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已经成为项目组和海内外许多家文博机构与众多学者共同追求的事业。尤其是国内的一批文博机构,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是它们建院(馆)以来调集藏品数量最多、文物级别最高、支持力度最大且涉及时间最长的院(馆)外援助项目。他们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工作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把项目组当成自家人。他们在不突破院、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及时提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急需的图像。年复一年,一茬茬博物馆熟人退休了,新人进来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没有变:大家都热切地期盼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早日出版。

  让人振奋的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化瑰宝,如敦煌藏经洞出土古画的高清图像等,在本轮图像采集中也陆续来到项目组手中。

  为再现图像的最真实面貌,90%以上的收藏单位根据项目组提出的技术标准,组织力量或授权项目组重新拍摄,从而使得一万余件中国历代绘画精品的图像首次高质量面世。

深挖:学术考证新挑战

  在全面、高清之外,一套画册,读者最关心什么?真伪。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到“全”“精”“真”——就是大量、客观地比对、考证作品的各种信息,纠谬去伪存真。所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资源收集、拍摄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的学术梳理和讨论的过程。

  那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里面的入编作品全是真迹吗?也不尽然,主要是有些古代书画作品很难一下子判别真伪,还有些真伪难辨的作品,一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就曾将各位专家的一致与分歧,如实记录在笔记中,留给后人研究。回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本身,以《宋画全集》为例,收录的极少部分作品仍存很大争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图片说明中做了介绍。如上海博物馆藏五代董源《夏山图》,图片说明中说:“对此图是否系董源之真迹,学术界有不同意见。谢稚柳认为《夏山图》和《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三图都属于董源晚年的变体。陈佩秋判断‘这三卷的画法,是近于元人风格的’。丁羲元则认为《夏山图》是明代晚出的伪托本。”  

【唐】 佚名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来自官网)

  这些具有多重价值的作品的加入,无疑将构建起一部更为饱满的文化史,这正是现代学术的关切所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出版,将会解决许多问题,也将会留下许多问题,诚如谢稚柳先生当年所说:“我们解决不了的,留给后人去解决。”

【宋】赵佶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来自官网)

  除了完成繁重的图像拍摄和编纂任务,项目组还要应对严峻的新挑战。明、清两代画家众多,流派庞杂,作品数量浩大,真伪混杂,藏地更为分散。相比已被海内外专家反复研究过的宋画名迹,这些作品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为了尽可能多地披露相关信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每卷增写“概述”以及每件作品所有题跋、印章的释文。粗略计算,《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撰写的文字总量多达400余万字,识读的印章约为10万余方。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因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大量远隔重洋、分散多年的珍贵图像汇聚到了一起。《元画全集》收入了王冕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的七件(套)作品。清代画家石溪的存世作品十分稀少,经数百年流转,其名作《四景山水》的《春景》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秋景》和《冬景》藏于大英博物馆,《夏景》(又名《坐对峰六六》)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现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这套名作以大尺幅高清彩色的方式完美合璧。

【清】石溪?四季山水图(春景)?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官网

【清】石溪?四季山水图(夏景)??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图片来源:官网

【清】石溪?四季山水图(秋景)??大英博物馆?图片来源:官网

【清】石溪?四季山水图(冬景)??大英博物馆?图片来源:官网

  因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艺术史中的许多谜团不断被破解。在古代书画领域,出现过很多“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现象。仅以明代画家文徵明作品为例,如已被“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分别入编的上海博物馆藏《仿倪瓒江南春诗意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江南春图》,画面及卷后题跋如出一辙,落款均为“徵明戏效倪云林写此。甲辰八月廿又六日”,而且均经多位专家鉴定为佳品。此外,冠以文徵明名下的一组构图雷同的立轴《停云馆言别图》,学界通常认为有三件,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2015年4月,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将闭馆四年进行修建,项目组赶在这之前连续工作半个月,拍摄了120件(套)作品,其中又发现了文徵明类似的作品。

  随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这些埋藏着大量信息密码的作品,必将会给各方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共享: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历代绘画拥有不可胜数的图像艺术元素,具有无限广阔的传统文化活化空间。通过对传世古画进行数字化处理,“大系”项目组成功辨析、提取出原本剥蚀暗沉、肉眼难辨的画面、题跋及印迹,实现了文物藏品的“无损伤”修复;通过以“每日中华名画”为主题的系列短视频,“大系”项目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了艺术科普,为广大读者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又一便捷渠道。“大系”项目组携手各文保、教育单位,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览现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认为,“做学问必须要有学术积累,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现在做的就是学术积累的基础性工作。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是要做这种工作,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做这一工作”。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以美为媒”,构筑起涵盖海外中国绘画精品收藏最集中的14个国家和地区、142家权威机构的国际合作网络,推进我国海外流失文物的“数字化汇聚”“数字化共享”,为新时代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研究与深度交流。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览现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海外已有约158家文化机构藏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她是中国的文化使者,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彩与瑰丽清晰地呈现于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收到赠送给教科文组织的画册后表示,“这应该是我见过的质量最好的中国古代书画图册。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研究主任居蜜表示,这是馆方近百年来收藏有关中国文化的最好文献之一。日本小森有限公司小森图像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印出明浩认为,《元画全集》中所刊载的数百件传统中国绘画艺术品,给人汇集了极具文化价值珍品的印象。这些本来花一生也难以看到的贵重文化藏品,如今通过“印刷”这一复制技术,让我们看到非常接近实物的状态,在感到难得的同时,我们认为复制品本身已具有极大提高文化价值的作用,所以全集本身就是一件“宝物”。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览现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荣休教授方闻曾说:“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已引起世人关注。一个国家,不仅是政治、经济方面要加强,也必定应是文化强国。我们今天必须强化中国文化固有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与人民艺术生活的关联。我相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必将大大提升大学生和一般民众对视觉艺术欣赏和研究的水准,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这是吾等海外游子有所期待的。”

  耶鲁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班宗华认为,“大系”这套令人惊叹的精美书籍,对于世界最重要的艺术财富之一的保存、研究以及传播,正在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她最终将成为一座纪念碑,标志着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对“大系”的出版非常期待,他认为此次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集了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绘画最精彩的部分,这些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对艺术史和绘画史的学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从全面性来讲,它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它还运用高科技的拍摄印刷技术,把中国古代绘画由物质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不仅为我们的科研教学和大众对古代绘画的欣赏带来便利,也为世界各地研究中国绘画史提供了方便。各美术学院的图书馆可以订阅,供师生们进行创作研究,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成就,另外也希望通过电子读物这样的方式能让更多人享受到这种便利。同时他在9月28日下午举行的以“文化传承与新时代美术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中提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个在不断扩展的工程,也希望能够将诸如漆画、画像石、砖画、瓷画、壁画、绘本插图等卷轴画之外的民族瑰宝收录其中,包括民间绘画、工艺绘画、少数民族绘画等,甚至某些已经失传的文献绘画等,也应该以文字的形式收录其中,使中国的绘画史展现得更客观、更全面,形成多民族文化样式的全面构建。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览现场

  16年来,“大系”项目组怀着“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的初心,将“大系”打造成为当代世界图像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书;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呈现我国综合国力和举国体制优越性的一部书;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部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具有极高鉴藏价值的一部书。国运兴,则文化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适逢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迎接新百年、开启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诚可谓“盛世开篇,大美当前”。■

编辑  | 张婷婷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zgmsbvip@163.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