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 清华美院陈雅丹教授专稿:李政道先生——一个质地纯粹的人

时间:2022/1/11 11:47:29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编者按 

  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之际,特别转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的个人回忆文章,通过陈雅丹教授的亲身经历,回顾李政道先生对于中国环保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记录李政道先生为推动艺术与科学融合潮流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1998年11月,我给在科学院大院从小比肩长大的柳怀祖、赵维勤打电话,邀请他们来看我的画展“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可是正在高等科技中心工作的他们说,正忙着组织召开防治北方荒漠化及黄河断流问题会议,会议很重要,李政道先生马上就要从美国专程飞来主持会议,还有全国的不少科学家都要来参加,“我们很想去看你的画展,可是走不开呀!”

  听说是这样一个会议主题,我很兴奋,因为这正是我最近关注的环保主题啊!便说不如把我的画挑几张去展出如何?因为我的画正是以罗布泊环境变化为例呼吁重视环境保护。

  我的动议立即得到他俩的支持!

  于是我的个展一结束,便把其中的四幅画直接搬到会议现场。

陈雅丹教授作品在会议上展出

  开会那天,我早早来到了会议礼堂,只见几幅画已端端正正的摆在了礼堂大门口,招贴下方写着——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注。

陈雅丹教授与展出作品

  衣着朴素的科学家们正陆续来到会场,那天,我跻身于父亲陈宗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会理事长、中国地磁学奠基人、国际著名罗布泊学者)的同道——科学家们中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是我在会议上展出的一幅作品——《湖心》,往日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湖心》

  在去楼兰的路上,我曾经看到一大片枯死的胡杨,那该是楼兰消亡前最后的胡杨吧!在生命最后一刻,它们是如何拼命伸展着不屈的身姿呀!

《不朽的胡杨》

《楼兰遗址》——由于缺水,罗布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家园——楼兰

  不一会儿李政道先生来了,维勤和怀祖安排我去休息室和先生见面。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休息室,毕竟那是获得诺贝尔大奖的大科学家呀!但奇怪的是,一见到李政道先生我就不紧张了,相反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我轻轻述说着自己对生态环境的担忧,述说着父亲与罗布泊的渊源,以及自己罗布泊之行所带来的感悟。李政道先生静静地仔细地听着,一边认真地翻看着我的画册。画册上是干枯了的罗布泊盐碱地、枯死的胡杨、孤独的雅丹、楼兰故地……

  我们大约聊了有十分钟,会议就开始了。李政道先生主持会议,他从礼堂门口的画讲起,然后讲到了我故去的父亲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讲到罗布泊的生态变迁,接着谈起大家共同忧虑的当下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以及荒漠化问题。


陈雅丹教授和李政道先生的合影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专家们做了热烈而详尽的论证与讨论,印象最深的是林业部防治荒漠化办公室慈龙骏教授,她以100年气候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翔实数据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我听得入神——原来我们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了啊!心里充满敬佩之情,更为李政道先生发起举办这样一次会议,展现出科学家的良知与责任心而感动。

  会议最后,全体与会人员签署了环保倡议信,郑重提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至此,我成为一名更为坚定、自觉的环保志愿者。

陈雅丹教授与发小柳怀祖(左一)、赵维勤(右一)在高等科技中心合影,墙上挂着的是李可染先生为高等科技中心举行的“相对性重离子碰撞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的《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罗布泊雅丹地貌,陈雅丹教授以艺术的方式呼唤绿色重新回到罗布泊,在那里种下象征性的“树”

  2000 年,我受邀担任环保公益广告主人公,来到酷暑难耐的罗布荒原,并在那里种了三颗象征性的“树”,“树”的背面写着——“愿罗布泊绿树成林”。

  那一年,我协助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会长何韵兰,联络北京“自然之子”、“地球村”等环保志愿者朋友,召开了环保动员大会,促成了获得广泛赞誉的北京“百名女画家、百名小画家共圆绿色梦画展”。在画展上我展出了观众可以参与的互动作品——“捐一棵树——为了黄河母亲”,并募得捐款,带领女画家们在京郊种了一片“妇女儿童美术林”。

  2006年,我应邀拟写了《水、绿色、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并获奖。

  2008年10月16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父亲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纪念文集《摘下绽放的北极星》首发式。李政道先生正好到达北京,他接到我的邀请信后立即回复,预祝会议成功。

  那时已经八十二岁高龄的李政道先生,百忙之中不忘给父亲110诞辰纪念活动进行回复,这使我十分感动。李政道先生和父亲既不认识也无任何工作关系,我想是因为他们同为人类科学事业的跋涉者,惺惺相惜的缘故。

  还记得大约是在那次荒漠会议中午休息时,李政道先生曾充满感情地回忆:中国画非常了不起,中国画中的飞禽走兽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说在做实验时,他看到了物理的微观世界,美极了——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使他感到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李政道先生积极倡议并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举办了大型科学与艺术画展、研讨会,出版了画册。那次我的参展作品《不朽的胡杨》,是专程去常沙娜先生家,请她选定的。

李政道先生任主编的《科学与艺术》画集

  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这本由李政道先生亲自任主编,柳怀祖任副主编的《科学与艺术》画集,以生动活波的形式阐明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画集刊出了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吴冠中、袁运甫、常沙娜等诸多大师名家以科学为主题的赠送给科学研讨会的作品,编辑思想立意高远、有内涵。细心的李政道先生还亲自题签赠书于我。至今被我珍藏着。

  和李政道先生的交往虽不多,但是他的高尚品格与谦虚务实的风貌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尊敬他,因为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一个品质纯粹的人。

  如今,尊敬的李政道先生迎来了他九十五岁华诞!我衷心地祝福他健康、快乐、长寿!

图文提供 | 陈雅丹 清华美院教授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