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时间:2022/1/17 8:59:49  来源:中国美术报

嘉宾合影

部分嘉宾合影

  1月15日,“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览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国美术报》社主办,广东省亿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作为2021“高峰之路”系列展的收官展,它以“写意性”为研究切面,试图探索与呈现20世纪从30到70年代出生的几代艺术家,于“写意性”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代际特征。与此前在京展出的“高峰之路”系列展不同,此次展览通过75位艺术家的220余件作品,整体性地呈现当下艺术家对中国画中“笔墨”“写意性”的探索与试验。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许钦松看来,“‘高峰之路’展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展,它汇集了诸多高水平的当代国画家作品,呈现了他们对中国画写意性的不同探索和方向,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写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其最内在的本质是中国画所特有的语言,即对物象和精神的写意。此次展览作为一个学术标杆,将对岭南中国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览现场

  之所以将“高峰之路”展引入广州,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平看来,“这是因为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极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与北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此次在中国一南一北举办的‘高峰之路’展,为画家的交流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平台,而这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也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广东省亿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建才表示:“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企业,联合《中国美术报》社和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此次展览,目的就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和完成使命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采用‘互联网+’理念,把文化传承精神传送到亿万家庭,让更多人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有所了解,尤其是让青少年能够主动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览现场

  “高峰之路”是《中国美术报》社推出的一个重要展览品牌活动,其目的是针对当下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试图从学术角度出发,对中国画的发展进行深度探讨。展览首先从山水、花鸟、人物不同画科着手,后又按照画家代群的方式呈现了不同年龄段艺术家对中国画的写意性展开思考,试图为大家呈现当代中国画迈向“高峰”的探索之路。

  2021“高峰之路”系列展览聚焦于写意性探索,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介绍,“写意性”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乃至本质特征,本无需更多的讨论。但今人所谓中国画“写意”,指向和西洋画“写实”相对的概念,即一切非写实的绘画或都可看作是写意性的。这使得当代一些画家仅仅把中国画的“写意性”理解为一种泛书法化的用笔特征,错把“写意性”诠释为“草率”,把“恣肆”理解为“随意”,认为这是真性情的一种体现,但传统文人却是反对潦草的。在尚辉看来,“今天之所以谈论写意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已丢失了写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问题的探讨,正本清源地讨论中国的写意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让我们汲取外来艺术养分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 



展览现场

 嘉宾交流现场

  《中国美术报》作为专业报纸,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媒体优势,积极发挥着自身在学术创作和研究中的导向作用,本次“高峰之路”系列展览以不同年龄段艺术家的创作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突出,主题鲜明,通过艺术家们的最新创作系统梳理和阶段总结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中国画写意性的探索。

  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国画家对写意性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展现了中青年美术家对写意性的拓展和丰富,颇具时代性。同时,他们的探索也为更年轻一代画家提供了标杆和发展方向。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人物创作室副主任王赫赫为观众导赏作品  

迎春送“福”活动现场

  从展览策划和具体实施来说,将视频与展览相结合是本系列展的一大特色。据《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平介绍,在此前的“高峰之路”系列展中,《中国美术报》社开展了多场有关“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的现场直播,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参展作品进行深度解析,此外还邀请参展艺术家通过视频的方式展开关于笔墨的讨论,结合鲜活的展览现场,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中国画写意性的实践与思考。展览现场,《中国美术报》社特邀请参展艺术家及专家学者通过作品导赏和迎春送“福”活动,引导观众对中国画的理解。

  对写意性的探索是中国画当代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将“笔墨”化解为当下使用的“写意性”以进行更宽泛的介入与融合,这便是展览的目的和意义。展览将持续至2月7日。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顺序)

崔振宽  李宝林  陈家泠  江文湛

胡正伟  王有政  姜宝林  赵振川

郭石夫  吴悦石  郑百重  程振国

王西京  龙   瑞  陈永锵  冯大中   

许钦松  王仁华  冯   远  马国强

苗再新  田黎明  范   扬  老   圃

张志民  孔维克  马书林  白云乡

马海方  胡   石  李劲堃  林容生

陈钰铭  李   洋  喻国玮  陈   辉

纪连彬  王   珂  邢庆仁  刘   罡

韩学中  何加林  牛克诚  王辅民

徐   里  张谷旻  卢禹舜  马   刚

尚   可  方   土  贾广健  郭子良

范存刚  方   向  赵建军  乔宜男

常朝晖  石   峰

徐卫国  金心明  王   平  林   蓝

王跃奎  范治斌  杨晓刚  翁志承

党   震  曾三凯  李恩成  徐光聚

王赫赫  周午生  孙震生  刘海勇

魏云飞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杨晓萌

摄影  | 邓伟军、吴越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