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丨陈明:黄河精神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

时间:2022/2/8 15:26:25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

任军伟/学术主持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谈道,“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艺术家以黄河为表现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重要历史时期的今天,艺术家们为了表现黄河的历史感、厚重感、现实感和时代感,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将新的艺术语汇与时代精神结合,创作出主题鲜明、气象阔大的艺术佳作。本刊围绕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相关问题展开学术探讨。

● 吴为山:通过文艺作品表现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 徐涟:塑造当代黄河精神新的视觉形象

● 王克举 :黄河的魂魄在何处——关于黄河长卷创作的思考

● 陈明:黄河精神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

● 刘凯: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黄河品格”及其表现

● 高敏: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性与民族化——从谢瑞阶的《中流砥柱》谈起

卢禹舜 黄河安澜 中国画 250cm×200cm 2021年

  自古以来,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被形容为“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的壮浪奇川而被载入史册。《诗经》中的《卫风·硕人》篇说:“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众秽秽,鳢鲔发发。葭萸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描绘的是一幅浩荡的景色。刘禹锡《浪淘沙》中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写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景象。这是地理的黄河。然而,黄河不仅是一条大河,也是一种文化。李白在《将进酒》中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歌中之放达与浪漫,千百年来为华人所传颂。而其中所洋溢出的浩瀚无际、不畏艰辛、乐观豁达的宇宙观,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与灵魂,五千年来延续不灭。古人还留下这样的诗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这是广博的情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人生的哲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历史的苍凉。它们闪烁在历史和文化的星河里,如千年浩叹,令人思索万千,从而也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关于黄河的题材并不少见,描绘黄河的艺术作品也不可胜数。从石鲁创作的《黄河湾》、吴作人创作的《三门峡工地》,到赵望云创作的《黄河系列》、傅抱石创作的《黄河清》,再到艾中信的《夜渡黄河》、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陈逸飞的《黄河颂》、周韶华的《黄河魂》、卢禹舜的《黄河安澜》等优秀作品,从中可以体现出鲜明的黄河品质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在黄河文化中,那种“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那么,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表现这样的品格?举例来说,艾中信的《夜渡黄河》,夜空下大河沉暗,深沉的夜色中仿佛凝聚着和深藏着巨大的张力,照明弹在夜空中惊鸿般闪烁而至时,强渡黄河的队伍从夜雾中奔腾而出,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从画面中喷薄而出。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描绘的是一群船夫在激流中划动船桨,奋力前进的场景,带有象征主义色彩。这幅画可以看作是一首“力”的颂歌,表现出新中国人民坚强与勇敢,不畏困难、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陈逸飞的《黄河颂》以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场景,描绘出站立在黄河边的红军战士的朝气和阳光,表现出“既英雄又浪漫”的艺术追求。周韶华的《黄河魂》以奔腾的黄河和辟邪的形象,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感受中国人民的坚毅、勇敢、痛苦、牺牲和创造历史的不折不挠的精神,在历史的深处,从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中,表现时代精神。从这些优秀之作中可以见出,以黄河为题材的创作,绝不仅停留在黄河形态的表面上,而是从黄河文化的深处去挖掘具有黄河文化品格的精神源泉,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表现母亲河。

  在当代美术创作中,新一代的艺术家正在以新的形式去表现黄河,表现黄河文化的品格,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例如尚扬的《爷爷的河》,描绘的是祖孙两人坐在黄河岸边的船上眺望黄河的情景。在这里,老人和孩子似乎成了千百年来黄河岸边中国人的化身,而画面上方那片金色河流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的化身。饱经沧桑的老人与挂着长命锁的孩子,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让人沉思,仿佛历史进入到了画面。再如王克举的百米《黄河长卷》,就以具体的体量去表现万里黄河,以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去表现母亲河的磅礴和辽远,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品格,或温婉,或暴烈;或厚重,或轻盈;或阴暗,或明亮;或欢快,或沉默。这一创作或探索不但拓宽了黄河题材的表现形式,也丰富了黄河题材的创作。除了表现黄河的景色之外,黄河边的人也是表现黄河文化的重要题材,数千年来,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遭遇或幸福,也是黄河千年文化和品格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当代优秀之作。

  在当代关于黄河题材的创作中,语言和风格上也有很多拓展,比如吴冠中的《黄河》以点线面的抽象方式,将黄河的奔腾气势和沉厚韵味表现出来,甚至以黄河两个大大的汉字组成画面,可谓抽象到了极致。再如周韶华的《大河寻源》系列作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以极其浪漫沉雄的笔调和写意性的造型,将黄河的雄姿和壮阔,黄河精神中的豪迈和坚韧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吴冠中、周韶华的探索为黄河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新颖的思路。这就说明,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除了经典的现实主义风格之外,意象性、写意性、表现性或抽象性的创作模式依然有效。艺术家在描绘黄河时,不仅面对的是古老黄河的物理形态,而且还面对着几千年来积淀下的黄河文化、黄河精神,描绘黄河奔腾的平静或者澎湃,只是表面形态的描绘,而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更是值得艺术家们去表现的。

  但也必须注意到,在一些黄河题材的创作中,也存在着表现形式单一、表现深度不够的问题,以为画黄河就是画壶口瀑布,只有奔腾的河水才符合黄河的形象,这不仅忽略母亲河的宽厚、博大,也忽视了深藏其中的多种品格与精神。如果黄河题材的创作仅止于黄河的形态,而没有达到文化和品格的层面,那么这样的黄河题材创作与普通的风景画有何区别呢?所以说,黄河题材的创作特点就在于此,难处也在于此。清人恽寿平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古人论诗曰‘诗罢有余地’,谓言简而意无穷也。”艺术家在创作黄河题材时,首先要熟悉黄河、熟悉黄河文化,在考察黄河过程中体味黄河精神。周韶华为了创作《大河寻源》组画,从1981年起先后四次考察黄河,跋涉两万多公里。王克举为创作百米长卷《黄河》,从黄河源头开始写生,花费四年时间,跨越八个省、自治区,行程四万多公里。他们的创作建立在对黄河母亲的熟悉和体味上,没有这些艰苦的跋涉,则没有他们后来的成果。反之,只是躲在画室里,面对着照片和电脑上的图片去画黄河,只能搞出一些苍白而毫无生命力的画作,不仅表现不出万里黄河的雄姿,更表现不出黄河精神和黄河文化,甚至是千篇一律、行画气十足的垃圾。

  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不去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只是依赖于简单的视觉经验,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就是一件普通的风景画。然而,如果去了解和研究就会发现,在这个中华文化元典产生之地,中华民族的人文根魂和精神家园,是可以给予艺术家无穷的艺术之思和创作之境的。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可见之于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中,也见之于历史的史迹中,特别是近百年来的革命历史,与黄河精神息息相关。如同《黄河大合唱》般的壮怀激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围绕着黄河的革命史迹不胜枚举,这都是值得艺术家们去描绘去表现的内容。在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目标。“黄河故事”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今,新的历史正在展开,而这不正是当代艺术家们用画笔去讲述的机会吗?■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 | 崔   月  周珍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