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知美术馆2022焕新启幕:“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 “消失的展览”双展开幕

时间:2022/5/12 10:14:1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展览标题:“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
策展人:宁文、王从卉
主办单位:知美术馆
展览开幕:2022年4月2日
展览地点:知美术馆(成都市新津区君山路1号)
知美术馆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
知美术馆垂询:028-82430257

展览标题:消失的展览
策展人:宁文
艺术家:刘国强、熊佳翔、张琪凯
主办单位:知美术馆
展览开幕:2022年4月2日
展览地点:知美术馆(成都市新津区君山路1号)
知美术馆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
知美术馆垂询:028-82430257

隈研吾与一座美术馆的故事

“消失的建筑”中一场“消失的展览”

  2022年4月,知美术馆焕新启幕,携全新双展“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消失的展览” 与《一把椅子,》联袂呈现。

位于老君山脚下的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全新展览“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首次通过展览再现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本馆建筑从零到完整的历程(包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的VI系统),从在地研究、设计初衷、材料选择、到美学理念的每一处细节,使观众充分感受建筑师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所创造的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展览也将带领观众回首知美术馆深耕西南的10年。

“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展览现场

  知美术馆馆长、“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策展人王从卉在展览前言中谈到:“知美术馆是一件作品,不仅仅对隈研吾而言,更是对成都这座我们所深爱的城市而言。她如一叶扁舟,在城市的绿洲,邀我们做一次灵感的远游。”

毗邻知美术馆的知美山谷

  与“十年:打开知美术馆的隈研吾”同时呈现的“消失的展览”,受到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的启发,以体量小但意涵精微的、遁“隐”入美术馆空间的展览,与知美术馆建筑和隈研吾的建筑设计理念之间形成极强的张力。展览特邀刘国强、熊佳翔、张琪凯三位当代艺术家,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与隈研吾的“建筑之隐”展开对话。从策展角度,宁文希望“这是一个‘看不到’作品的展览,一个‘空’的空间。每件作品都能与知美术馆的建筑空间高度融合——哪怕作品就在眼前,可能观者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作品——而通过这些作品,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去品味隈研吾的建筑设计理念,重新去感受知美术馆的整体空间,获得一种新的观展角度和观展体验,这正是“消失的展览”想要呈现的。”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现场

展览委托创作作品:《柱子》,熊佳翔,2018

成品布、缝线,400 × 94 × 94 cm

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的三层展厅,是一个空旷的空间。展厅正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根柱子,其实这是特邀90后艺术家熊佳翔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作品《柱子》。从观念上,《柱子》呼应了隈研吾对于建筑“隐”的概念——观众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这是一件作品;而从材料上,艺术家熊佳翔认为:“织物是建筑的原型,编织的方式也是建筑的方式,从编绳到布料再到建筑结构,布与建筑是同类。”柔软的柱子好像硬性地切割了整个空间,它的关键词是空心与贫瘠;这与柱子“承重”的主要功能构成巨大反差。撩开布,人就可以进入到《柱子》内部,或径直穿越过去——空间之中并不存在“柱子”。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现场

展览委托创作作品:《柱子》,熊佳翔,2018

成品布、缝线,400 × 94 × 94 cm

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柱子》的远方,来自艺术家刘国强的作品《X(折叠系列) #1》隐于灰白色木丝水泥板的墙面之中。作品看似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但纸的正中被切割的部分被旋转、折叠,好像一件三维的“纸雕塑”。当凝视“X”时,隐约感受到一种固态之中的流动性,缓缓从纸面中跃出,在方寸之间让人感受到时空的巧妙转换。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现场

《X(折叠系列) #1》,刘国强,2015-2018

综合材料,120 × 120 cm

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在美术馆的二层玻璃幕墙构成的三角夹角处,“隐藏”着张琪凯的作品《脆弱之间二号》。夹角是对建筑物起支撑作用的,而在《脆弱之间二号》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是这两个物体“手拉手”的两相交融的部分。这种支撑,是隐性的,却又是最重要的。面对“脆弱之间”,不禁让人联想到建筑、人、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及其脆弱的。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现场

《脆弱之间二号》,张琪凯,2021

石头、铜 ,98 × 78 × 167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

  “洞穴”概念是隈研吾一直贯穿着在思考的核心之一,在他的众多建筑作品中,“洞穴”概念被他反复地审视。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现场

《石骨》,张琪凯,2021

白沙、石头、树枝,可变尺寸,图片致谢艺术家

  此次展览,知美术馆地下一层的X空间被首次激活,它就像一个全黑的“洞穴”,被长期遮蔽在知美术馆的整体空间中。沿着狭长的褐色通道向前探索,张琪凯的作品《石骨》赫然眼前——在这隐秘的空间中,一片白沙,一块由无数小木棍支撑起来的石头,在洞穴深处形成了一个力的场域。在隈研吾眼中:“洞穴是连接着左右两侧事物的媒介,使得左右两侧的空间发生对话。它不像洞窟那样封闭,而是在唤起公共性的同时,光明正大地展现出来”。

  作为知美术馆的“常设常新”展,“消失的展览”将持续焕新,不定期涌现更新青年艺术家作品。继4月“消失的展览”第一幕崭新登场,2022年5月,特邀艺术家邓筱、陈志鹏携作品神秘降临知美术馆,焕新开启展览第二幕——神秘未知的“奇点”,久远又自然的声音,作品从宇宙、声音、人与自然的联结等多种不同维度,解锁“常新”的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消失的展览”参展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A-Z排列)

第一幕:

刘国强 | LIU Guoqiang

熊佳翔 | XIONG Jiaxiang

张琪凯 | ZHANG Qikai

第二幕:

陈志鹏|CHEN Zhipeng

邓筱|DENG Xiao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