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王明明:我有意识地要做“降调”

时间:2022/6/20 21:22: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张亚萌

  在美术界都在大谈“写生之必要”的时候,中国美协顾问、北京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王明明却“反其道而行之”,要“避开写生的痕迹”——6月7日至1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协、北京美协、北京画院主办的“意飘诗外——王明明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出王明明所创作的古诗意册页100幅,都是他在创作中持续“弱化写生影响”的成果。

王羲之《兰亭诗》诗意图(中国画) 王明明

走入传统

  册页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可集诗书画于一体,往往在统一的主题下由画家于盈尺间将多张独幅画作组合而成,与卷轴和手卷相比更便于翻阅和收藏,是文人墨客案头赏玩书画的一种艺术形式。王明明的古诗意册页,自2006年开始创作,直至2019年,历时13年之久:“2006年开始,最初我画了十几张;2015年我把它们翻出来,感觉可以继续画,所以这套册页大部分是2017年至2019年完成的,近期的作品重在意境,更多地在虚实上下功夫。”

  王明明自言,创作册页的目的就在于“进入传统”:“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我一直在总结归纳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有基因,并不断学习国画的意境表达方式及其规律。艺术修养是如何转化到创作中的?书法与绘画二者的必然联系究竟在哪里?如何在进入中国画传统法度中得之妙理?如何去打破题材的束缚,并在感悟大自然美妙的同时放弃固有的表现形式从而解放自我?……诸多关于探寻中国书画形而上美学规律的思考和研究,始终贯穿于这套古诗意画百开册页的创作过程中。”他认为,走入传统,是要“悟”到“虚”的东西,“我希望通过这套册页,研究中国画的‘虚’,特别是对自然的感受”。

  中国自古诗画相通,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艺术中的意境是虚实相生,是情景交融,宗白华亦言:“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中国传统的诗与画,就是这种经诗人和画家内化的精神性产物。

  自幼酷爱绘画,曾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启功、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名家,1978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的王明明,在从艺术“神童”到职业画家的60余年创作生涯中,亲历了20世纪中国画变革创新的过程:以西方造型为基础去学习中国画、以创新为目标去试图改造中国画、为形成自己风格不断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但在不断尝试创新的过程中,他愈发觉得离中国画的传统本源渐行渐远:“写生固然重要,但目前我们有固化、形式化、无目的写生的趋势,还有用写生来代替创作的乱象。其实,生活与创作必须要有距离。”

  因而,他以诗入画,深研诗的历史背景与内涵,选择诗之意境与个人经历和情感相结合,在中国广漠的时空之中与古人对话,把今人的画家之心融入到古人的诗境之中。“我用清代纸墨以册页的形式绘制这套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并以古诗词为文本去研究我国历代文人‘由诗入画’的意境;其初衷便是有针对性地置身于中国画漫长的历史源流中,去探索原汁原味的中国画本源”。

张旭《桃花溪》诗意图(中国画) 王明明

去掉火气、体现静气

  在这套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创作中,王明明的创作一以贯之的主要特点,如他所说,“进入,进而体会与古人一脉相承的气息”。

  “关于诗歌的选择,适合入画的名句无疑是首选。在落笔之前,深入理解其历史背景、作者的性格特点和诗词內涵也是必修课;而后结合个人经历及生活体验的积累,在构思上下功夫、在构图中找特点,弱化写生带来的影响,去强化诗的意境并突出独幅画意识。在这套作品的语境中,我努力打破人物、山水、花鸟的题材界限,按传统的中景、远景表现诗的意境,追求人物与情景交融的抒情画面。强调笔墨的和谐而减弱墨白对比,以用笔为主晕染为辅来达到散淡、空寂、幽远、旷达、超逸之韵,试图呈现古意与先贤意蕴相通的会心对话,并同时映射自我心中的诗画之境。”经历这一漫长的创作过程,他深感“艺术需要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体验与研究,甚至到了一定阶段,有些知识、技巧都是可以舍弃掉的——那是一种提炼舍利子式的取舍”。

  王明明说,这套作品是“累积而非即兴式的急就章,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做,才能去掉火气、体现静气”。在退去主持北京画院工作十八载的院长以及其它社会职务后,他终于可以将精力与时间专注于他所热爱的绘画艺术之中。他追求艺术的雅俗共赏,希望能让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书卷气’乃是传统书画中特有的美学范畴,除了作品去除燥气而产生超然的静气流露纸上,也反映出书画家的个人气质以及艺术综合修养的认识。心态平和方能产生静气,独立静思方能消除杂念,坚守寂寞之道方能生境。随着不断感悟先贤们所达到的境界,我也尽力在传统技法的规矩方圆中摸索自我表现的尺度和自由度,注重虚与实、情与景、意与境的表现,把情、景、人有机结合起来,力图在画中注入中国艺术精神之魂。”展览同时展出了他创作的近10米长的唐诗宋词三百首小楷手卷,“我用长锋写长卷,因为长锋不好把握,要更为慎重,才不会写‘油’了。”

  自言“在传统的规矩中另辟蹊径是一件苦差事,倒也是个乐在其中的挑战和修行”的王明明,从前年开始,就致力于古典园林系列的创作,“也许明年会做一个展览——这批作品的笔墨更淡、更为虚化”。当被问及这一系列是否会“突破传统”时,王明明说:“进入和突破传统并不是重要的,能突破自己就行了——我有意识地要做‘降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