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舞千山而歌沧海——略评静隐庐主徐戎之书画创作

时间:2022/9/23 22:44:0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皮介行(台湾)

   庄生有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宇宙万象、日月星辰、山岗河海、一草一花、一雨一雪、石头木头、鸟羽鱼身、水声虫吟……大自然到处是慑人的美感,到处是流动的生机,到处也都是奔腾的光彩与天籁。这些美是无言的,不依存于言说,也是言说无法充分表达的。清风明月永远使人感动,使人向往,使人生出无尽的愉悦,甚至有人借此证悟天人,达致一种皈依自性的清澈与丰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就是“天地有大道而不言”。正如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为天地之根,天地为万物之本,阴阳合和,否泰互推……乾坤双建而仁成义就……”人秉天地之灵,钟五行之秀气,道气流行而天德下贯,于是人得其生命魂魄,有其自性灵机。因为大道与大美是共在并行的,所以大道生人,人以其自心灵机,能发现美,感动美,享受美,并能通过人的灵机创造美。于是人通过自性美感,对天地大道进行模拟与表达,从而创造出美意翩翩的人文世界。中国人甚至借此创造了文字与八卦,《易经》称之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论衡》说文字的创造是“仰观奎星圆曲之势,府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

   中国文字之所以独步天下,也就是形音义的连结。通过象征性的艺术变形,取天地之宜与鸟兽之文,博采众美而创为文字,再以此为基础,流衍出会意、形声、指示、假借、转注、繁生符码,借以描绘多彩而万化的世界,传达心灵玄微的意蕴。这套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是以天地大美为基底,将万象收摄进入人造的符号中,以符号表形态、表流动、表心灵之玄思,从而创造出一片特有的人文美。

   而毛笔的发明与使用更将中文符号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以黑白两色的粗细明暗与曲折,表现世界背后灵力之刚柔、虚实、动静,形构出自性人文的温柔敦厚与悲欢离合,感动着大地人间与神州历史里无尽的依依魂梦。这种书法的流动美感,已经可以促动心灵的歌吟,用此以透显书法家心中对大道大美的体悟。所以书法既是对自然美感的抽象再造,也是人心灵境界的透显。

   2010年偶因机缘,见到徐戎先生(别号静隐庐主)之书法,乃大惊异,其草书用笔颇似书法名家于右任,用笔饱满有力,东涂西抹,各得其宜,而笔走龙蛇,带风吹雪,纶音澎湃,生机流行,真有大书家之笔法气势,其后于“英格乔志”开幕餐会上得见容光,听其言说,始知他的才情气度毕竟渊源有自他于20岁就皈依桂仑禅师,修习佛门心法,其后又得启功、陈传席等书画大家指导,难怪徐戎的书法深具禅意,气度高壮玄远……

   书法之技既可以是匠工技巧之技,也可以是文人技进于艺,艺进于道之技。这也就是书法匠与书法家之别,书法匠之技,因其心灵不能知道、识道甚而悟道,所以受限于有形的规矩绳墨,求形式之合度、合理、合意,只能以书法表达俗界形式之美,却欠缺生命灵魂之美,大道千变万化之美……

   书法家则能通过自性之灵力,以识万类人文之心状,并证悟天地大道之歌哭行吟,从而突破俗界僵化形式的框限,进入形神同构万类流动的真天地,能借技艺以表现天地之澎湃生机,也能借技艺以舒发自我心中流畅的灵思。歌哭人间远大的神性,达至“稀奇古怪,我法我脉,一钱不值,万钱不卖,奇怪不背于法理,放浪不失乎规矩,机趣横生,心手相应,既能超越一切,又能渗透一切”的境界。

   因此,一个以书法家自许的人,一旦在技法上达至一定高度,就必须专注于修德、修志、修心的工作。德志不修,心灵不能深大高远,是则笔下匆匆,心中了了,再怎么写也难以突破心气之规限,达到与天地万物冥契的境界。

   为此,书法家应进行中国传统儒释道的修正功夫。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借德礼之追寻,修证明德,自明明德以证悟天道之下贯,张大自我仁性天德,于是不惑人间,知天命而通天道,从心所欲不逾矩,任心之所如而自然成章。孟子通过仁义之说以谈悟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悟道者能以自性证大道,心通浩瀚,与圣同感,从而表现出圣贤之气象与形色,“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大道既悟,自性通神。于是发为形色,布于四体,脸色慈善润泽,身躯堂堂浩气,举手投足,端庄有度,活泼有味,从而形成强大感召力。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万物之天德,皆能为我自性所感通,反身证己,心通万物。于是默契于心,而欢然以足。“涤足万古流,振衣千仞岗”用真心之诚体以证大道,以行天德,此正是求仁尽己之法门所在。

   佛教则以缘起性空破执着,思欲否弃人间以证彼岸,然而生命宛然,世界竟在,只要不能真离世归土,人生万事毕竟空而不去,舍而不离,以致经常流为口头禅,言语佛,不能真证空行空,其后禅学大起。依我的理解,所谓修禅不在证空求空,而在激发内在创造力,直透真我,从旧思想中突围,用新怀抱,再造生命的新情调。

   所以明心见性,当下就是,担水砍柴莫非妙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喝茶去,都是禅机,也都是活泼泼的生意。正所谓,集全部心力,活于当下,尽去偏执与无明,无相而无住,风到那里,我就到那里!这风就是天机天命,慧性之宜。于是青青翠竹,莫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禅机;鸢飞鱼跃,都是法身。人通过天地之生机,修自性之如如,进而成就心性的大沉着,大气度,大如来!于是“用物而不为物用,转物而不为物转;自生自育,自本自根,做自己的主人。”所以禅师要说:“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法法本无法,无法无非法,何如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如此的灵光破执,山河同契,所以尽可随微风而行吟,共流水而听歌,与大风大雨,大山大海共其吶喊咆哮……书法家的心神达到如此境地,那么他动笔挥洒都成虹彩,下笔点染自成天地,可以伴流水,共行云,可以舞千山而歌沧海,款曲写意,尽得风流!

   正如梁武帝萧衍对书法的评说:“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绿水之徘徊……乍驻乍行,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云散,风回电驰。及其成也……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巉岩若岭,脉脉如泉,文不谢于波澜,义不愧于深渊。传志意于君子,报款曲于人间……”(《草书状》)

   这泉水波澜,款曲人间,的确大有深意。正如宋儒所说动静互为其根,今人所谓的辩证升华。天地万物之妙在曲折万端,将断而又续,将止而仍行,既动且静,迂回仿佛,似雾似花,如梦如真……任何单一的直线,单一的奔放,任何的往而不返,都会表现出浅拙而意味寡淡,不足以含藏玄奥,引出追寻探索的美丽向往,有回复旋绕,奔而能守,守而仍奔,动中有静,静中示动,形态放肆,笔意含蓄。在含蓄中见真机,展力道,借此含藏的力道,引发磁性振动,气场共应,才能调动阅览者心性深处的梦魂想望,引起不能自己的渴望……所以梁武帝萧衍对草书的评说:“深得万美回荡共成之奥妙,达致天人一贯,大道大美的深渊。”值得我们反复体会。

   我于书道为门外汉,只因先父颇好此道,儿时经常听他谈论此中故事及技法,也在他督导下练过3年,可惜童心痴愚,未曾记下父亲的教言,又因劳生匆匆,未曾持续锻炼,忽然之间已入老境,静时回思当年,不免愧汗万端,感慨系之。

   静隐庐主徐戎要我批判其书法创作,静心以思,抑何敢当?乃略述儒禅心性修证之道,以为缘助,或许下愚之一得,有补智者之万一,也未可知,乃草创此文以就教于高贤。

—— 孔子2561年12月16日 皮介行 写于 武汉旅次

   【皮介行先生简介】

   皮介行先生,字光文,民国44年(西历1955年)生于台北,祖籍湖北随州皮家湾。其父皮大慧生于浙江于潜。1948年,皮大慧带家人前往台湾。因高血压促发心脏病,不幸于2011年7月8日凌晨在浙江溘然逝世。终年56岁。

   皮介行先生,曾任《大学杂志》主编、《前进周刊》编辑、《南洋周报》主编、《民主报》编辑、《民众日报》记者、《在野杂志》总编辑。担任环球通讯社副总编期间采访中共十三大,为台湾第一个公开采访中共中央的记者。他散发十三大采访声明:“和平、奋斗、统一中国”。记协新闻中心特为他举办个人记者会,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新社等刊发了报道。美国《中报》以一版、二版刊发了5篇记者会的文章。

   他后又任半人马评论主编、大爱中华评论主编。20世纪90年代来大陆经商和创办书院。

   皮介行先生是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家、诗人,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为推广儒家文化竭尽心力。自费编印《大爱中华》报,曾任武汉云深书院院长、一元一国学网总编、南京夫子庙孔府学校校长等,同时在传统文化网站发表大量优秀文章、诗歌和评论。

   皮介行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坐而论道者,还是一位热忱的实践者。他关心时政,坚决反对台独,积极参与保钓,为此撰写了很多极具真知灼见的文章。

   皮介行先生曾言:“我有一种文明的悲情!”他渴望祖国统一,他呼吁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

   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四方奔走,忧国忧民,诗曰:

一番歌哭几低回,如烟往事记从头。

万里神州待明德,四方豪俊展风华。

仁泽大义重植守,礼乐教化壮心魂。

全球放眼望中华,汉唐声威再归来。

   他对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充满信心,对中国的大好河山赞叹歌颂。他游浙江楠溪江,他慨其荣光,作诗志迹:

万古溪山一色春

流云飘渺更萦回

莫道人间无净土

放眼楠溪处处香

   历经10年,2022年7月,近700页的《皮忠毅先生文集》(上下册)终于出版发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