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郑忠的意象山水画丨格物致理——永在探索的征程

时间:2024/3/16 20:03:42  来源:文化视界

  艺术史首先被看作是一部“语言”史,语言的内核是文化、思想、观念、哲学、宗教、习俗等相关领域范畴内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作为60后一族,在那个“读书无用论”泛滥之时,年幼的我有幸跟恩师景黄先生闭门读书学习,欢喜得度,尤其是深受中华传统文脉的浸润,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我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认知不同,然我仍坚持“自我”。

  近日重读《大学》,竟读出了“异样的感觉”来,好象是一位垂髯老者在与我谈艺论道: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我的新解:中国画虽然渊远流长,现今陈陈相因,积重难返,能推陈出新,这是我们这代艺术家应该秉承的历史史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与视觉效果。

  “无所不用其极”!“中国画”规定了你运用的方式方法了吗?

  其实纵观“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无不是一个流变的过程。回顾中国画传统在语言方法上几次重要的转折,从一种广义的“东方主义”到19世纪末写实主义进入中国,形成“中西融合”。可见笔墨当随时代并不是一句空话,只要艺术效果好,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能够为我所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邦畿者,王者之都也,今谓之首都,首都的风貌是一部凝固的宏伟乐章,是一副动态的恢弘画面,即仿佛是今天所说的“装置艺术”,也就是一部“视觉盛宴”的篇章。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这所当止之处是一个至善至美高大上的演绎。没有新颖独特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力,依然故我仍一副老生常谈,谈何视觉艺术?谈何与时俱进?谈何中华文明?谈何中国智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古先贤并没有教条,致其知,而穷其理也,这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理工男”的工作方式。反身回故,少年的我从海军潜水员生涯对“水”的感知、认识,对“光”的理解,对“时空”的慨念,(每次下潜是由明到暗的过程,每次出水是由黑暗到“亮”的渐变和突变)以及潜移默化对“画面”审慎的认识,贯穿于艺术探索三十多年的始终,我从来没有把固化的学说、理论当作“坐标”,我从来只是借鉴“拿来主义”,从来不会迷信“权威”“专家”,我相信直觉,相信心、意、形的高度统一,相信冥冥中一种视觉法理的默默引导,顺势而为,激流勇进,所止于不可不止。从来就是一直往前赶路,甚至有点狗熊掰棒子,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如斯一程又一程。

  而支撑我如此不舍昼夜一路高歌吟唱“信天游”的原始动力就是我的发现与创新精神,上苍又赐予我如此强健的体魄让我半辈子以来如夸父逐日、星夜兼程。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天下之物”为艺所用,按“图”索骥,造“词”遣“句”推理演绎,穷尽其理,别出心裁,酣畅淋漓。“以求至乎其极”,谁敢作如斯想?谁敢作如是观?谁敢如此作为乎?

  俗云“无知者无畏”,当年才出道之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出身寒门、一介士兵、无学院之优势、无画院之尊位)然而五年潜水员生涯打造出来的胆识与豪迈却是后天上苍的恩赐啊!有此豪气,仗剑天涯,游学海内外,吞吐吸纳,八千里路云和月。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天道酬勤,由表及里,独辟蹊径,一个“工程潜水国家队的种子选手”的经由母校南通师院的“美术基础辅垫”到命运将其“扔”到貌似与艺术创作“风马牛不相及”的现代化印染工厂,熏陶、涵泳,后相继进修于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求证自我,无失其本心,心有灵犀,触类旁通,万物皆备于我,现在谓之“跨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事出矣!

  首先由设计师至“新产品开发室负责人”我做的是印染工程师的营生,新的选择,新的挑战,新的融合,一不留神成了“发明家”,当我拿到国家科学委员会颁发的“发明金奖”时,我在怀疑,我是发明么?不是,只是发现,“发现”而已。

  一不留神,我在丝绸印染技术中“发现”了版画,“误入歧途”不务正业,一鸣惊人,从来没有学过版画的“工程师”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1999年拿到了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中国八.九十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后来在观澜版画村,于菩提树下持咒念经的“百年孤独”中的我又逢“天道下地”反身而成,恍恍然如有神助,《谷音系列》水墨画于兹始焉!发“郑忠现代水墨画”之烂觞,此谓知之至也!(2009年处女作于八年后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

  取法乎上而未必得到上,这是一条真理。如果缺乏形而上的指引,仅凭肉身所见所闻的“实事求是”一步一趋,其结果往往是逾淮之橘,非古先贤之枉也,没有最高法则的引领我们的劳作往往既丧失了自性,又背离了自然。

  “人皆可以为尧舜。”“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修行圆满,可以入圣境,何况艺之技乎?

  中国画的本质是以形象作为一个诗学载体,北宋以后的文人画的核心是以“语言”秩序为中心的,它的自成一格,自成体系,自我完善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文/郑忠 )

(来源:搜狐号@文化博览)

画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

[ 责任编辑:窦静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