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春来万物皆入墨 无限风光在画卷

时间:2024/3/31 20:3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一夜之间,嫩绿、花红和鸟鸣成为大自然的主角。在春意正浓之际,我们不妨跟着古人的足迹,探寻各大博物馆里的藏画,看看古人是如何赏春、如何用画笔将春天留住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古人妙笔绘春芳,春风拂柳、桃花芬芳、鸳鸯戏水、燕子归来、黄鹂鸣唱……这些都是画家表现春日的重要题材。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柳汀聚禽图》是元代夏叔文的传世佳作,画一水两岸,柳树柔枝万条,喜鹊、山雉、绶带长尾凤鸟、翠鸟等或栖憩枝头,或戏游水中;近处飞禽正落地觅食,远处又有三三两两翔集而来。一湾秀水荡起微波,两岸丛葭翩跹飘曳,一派春风杨柳、水暖鸭知的更新景象跃然纸上。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柳禽白鹇图》是明代画家汪肇的得意作品。图中绘春水初涨,浪花翻滚,岸边青草依依,两只白鹇在岸边戏水,一俯一仰,悠然自得。河水之上,一株杨柳的枝条倒垂,随风飘动;柳畔桃花盛开,数只燕子翻腾嬉戏于红桃绿柳之间,一股鲜活、浪漫的早春气息在画面绽放开来。此图工写结合,画中禽鸟画法工细,形象写实,生动传神。羽毛色彩丰富,对比鲜艳。而画面的背景由大面积的淡墨晕染而成,水墨浓淡过渡自然,让远处的水岸和天空融为一体,颇具意境。

   三三五五踏青行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2024年央视春晚歌曲《上春山》爆火,诗意歌词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也让人联想到古人踏青时的情景。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画家周臣创作的《春山游骑图》再现了古人骑游春山的情景。画中高山石崖险峻陡峭,楼阁房舍掩映其间,错落有致。近景山溪岸边桃花几树,灿烂似烟霞。山溪湍流,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设色清妍秀丽,笔法劲健明秀;人物用淡色细线画就,流畅自然。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此点明题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山吟赏图》则描绘了春日溪山胜景,文人雅士赏春、吟诗的场景。此幅画传为明代青绿重彩大家仇英所绘。画面的主体部分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碧波荡漾的溪流,以及游春的高士,他们或坐或立,或欣赏山水,或交谈笑语,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着生活气息。此画运用了青绿山水画的技法,以浓墨重彩描绘了山川、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使画面显得更加立体、生动。同时,明暗、透视等技法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更加真实的效果。自然美与人文美在这幅画中和谐统一。

   最忆是江南

   江南春景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客”,且各有千秋。在绘画中,杏花、春雨和江南的意象组合构成了描绘江南春景的经典。辽宁省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幅清代画家王翚所绘的《杏花春雨江南》,画中山峦层叠,树木青翠,烟雾环绕,村舍屋宇错落,湖面上渔船水鸭泛波,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在构图布局上,小径、树木、庭院,皆随河流之势分布,疏密得当。近处、远处的小桥流水,将整幅画面巧妙地联结在一起;远处山峦环绕于雾霭之中,若隐若现,山峦以墨点点染,借以烘托初春万物复苏之景。画中设色以青绿、赭石为主,只在树干和房屋勾勒上略施墨笔,而杏花则以淡紫色点缀,使得整幅画淡雅清新却不失苍茫浑厚。而泛舟江上的渔船、悠然自得的渔夫,无不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观之令人顿生神清气爽之感。

   清代画家董邦达的《苏堤春晓图》描绘了西湖春光正好、柳色碧绿、桃花明艳的美好春日图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帝南巡至杭州,御制西湖十景诗,首题《苏堤春晓》:“通守钱塘记大苏,溪山处处尽堪庐。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董邦达以此诗作《苏堤春晓图》,画中远山连绵、水雾缭绕,近处湖心岛上的楼阁层叠、绿树成荫,居中的苏堤将荡漾的湖面一分为二,堤上的御书楼、亭阁与压堤桥掩映在摇曳的垂柳和桃红中,和风习习、鸟语花香,观之心旷神怡。整幅画水墨疏淡,设色雅丽,用笔轻柔,皴法松秀。

   又是一年春好日,愿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