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与人工绘画相比 目前的AI技术还远远不够

时间:2024/4/7 20:31:00  来源:美术报

王昱哲 山海经异兽录

   在同行眼里,AI技术势如破竹地进入各行业领域,是现代科技的又一大创举。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它的手脚伸得够长,直入画域里“争地盘、抢饭碗”,原以为视觉艺术离它十万八千里,扯不到一块,但,就AI技术所“画出来”的都市山水画题材、相关画面,还真迷住了观众的肉眼。那么,问题来了,既然AI能做出来,那要一批专业的都市山水画家,干嘛?

   话说回来,都市山水题材也曾风靡一时,盖因它的时尚性、受青睐度,以及作品评选率不低,不过老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市山水画也有它“阴晴圆缺”之时,大概率是不易画好(鳞次栉比的城市高楼大厦,横七竖八的一大堆直线,涉入者难以出来,弄得“画地为牢”似的)。真实情形是,很多山水画家宁愿选择绿水青山作为创作的主攻方向,表现那些错落有致的自然乡野村落,纵然千变万化,但有利于发挥艺术灵性,也不愿耗工费时在各式各样高楼大厦外观上的描绘,一种事无巨细干巴巴的描绘。

   说到底,众画家目光还是瞄向郊外原野,因为那有源于大自然的清新纯朴气息,就像人物画主题永远不会少的、经几代人物画家求索表现的少数民族题材,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无疑,AI技术的超前性,不仅都市山水画可随意复制,就是当下一批唯美的工笔人物画,也能照搬得与原作一模一样,几乎以假乱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个工笔画大咖手笔再现,诸如形象刻画清新脱俗,笔线勾勒工整有力,色彩晕染十分到位这些。试想,一位工笔画家若无真才实学,欲图画出与原画不相上下的层次、效果,绝非易事,但AI技术竟如此地高超神奇,让人细思极恐。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书画市场交易上,一不留神被不怀好意的人,用之于仿造大量有利可图的假画,以次充好,岂不扰乱了本应风清气正的书画市场,乃至于当下各种入选评奖?

   至今,有关AI技术挑战绘画,网络上众说纷纭。但话说回来,当下有哪个行业不被挑战?挑战绘画的各种难题,从艺术史看多如牛毛,但到头来无不是“虚惊一场”,难度和问题悉数解决,画家不但适应,还实实在在开拓了眼界,对提升自身表达能力大有裨益。说句心里话,只要是画画人天生感觉不一般,就没有他创造不出来的东西,从一部辉煌灿烂的人类艺术史看,艺术家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比拟,被轻易取代的。即使当下理论家眼里的AI如何高科技,大有欲取代人类本体的可能,也不可能掀起风浪来。

   衡量一个画家的艺术水准,既要看他灵活善变的艺术手法,还要有一颗守得住寂寞的心,方能孜孜以求画之完美。该下工夫的时刻永不能少,特别是每逢大尺寸画幅创作,不作好几个月打磨准备,别想按期完成,如素材收集不充分,就不要勉为其难,匆忙下笔。但是像这些不能回避的创作环节,据说AI技术凭借“一身本事”,也能圆满解决,一步到位,可以说是帮了画家一个大忙。不难猜测,每个人一旦看了这种由高科技“画”出的细节,窃喜之余还去较真什么瑕疵?对照于笔笔画出来的技艺多少觉得陈旧、老土。

   既来之且安之,坦然应对,因为人类自身拥有一种天造地设的强大优势,若再造辉煌,皆有可能。以创作为例,这其中就有一般人识察不了和能一眼看明白的门门道道,像肌理应用和笔触铺开,画纸和画布从起笔时的干净、利爽及整洁,经打磨收笔之后层层叠加的厚度感,AI技术欲百分百承揽下来,怕是很难。

   画家笔笔为之形成的丰富细节,是艺术情感与技法的高度呈现,像局部肌理的特殊性,这些都是构成画面视觉要素之一,观众常常有忍不住用手去触碰的冲动,感受原创魅力,像油画多层次笔触达成的厚度感。创作者富有艺术灵性的笔触,是一种擦不掉、抹不去的痕迹,妙不可言,AI技术难以比肩,盖于它的不足如机械式和单一化,极易带出诸如僵硬、刻板的毛病和弊端。

   尽管AI技术的先进和超前,有目共睹,不过画者也不必过度慌张,只要坚信手艺活永远是天底下含金量最高的技术,岂是一些超前或者新潮的东西就能取代得了的?再说,从来娴熟的技术、技巧和技能,皆为手艺人一步一个脚印辛苦锻造取得,就同古人造字时,已经把“技”字阐述得再明白不过,即左边的“提手旁”,意味着凡属技术性东西,定是通过两只手劳作达成,之后再一步步追求作品的完美,靠的是基本功和艺术心灵,缺一不可。倘若由高科技仿造出来的东西,实现某些人的白日梦,很快拿到他想要的东西,那么学生还有必要进入专业校院学习深造吗?政府还需投入一大堆资金建设一座座培养艺术人才的院校吗?

   AI技术纵使超前,也奈何不了绘画一路前行。一想到纷繁复杂的艺术史,我们信心百倍,比如19世纪后,图像技术的成熟到来,迫使一批艺术弄潮儿,不得不开辟新战场譬如抽象画域、装置艺术这些全新手段,终于彻底给人类开启不止一扇的审美大门。可见人类追求真理和探索新的学科知识,永无止境。

   能预见的是,书画界应对各种挑战,既不会退缩不前,也不会毫无作为地原地踏步,即使是眼下那“来势汹汹”的AI技术。

潘丰泉(厦门大学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