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他用美术致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时间:2024/5/13 21:17:30  来源:大河美术报

   “因为感动,所以行动。”艺术家马刚用这句话讲述自己“致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系列肖像的创作缘起。

   马刚是一位美术工作者,因为兴趣,一直关注着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因此创作了诸多以国家科技巨匠为题材的人物系列肖像。

   2018年,临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选取70位为中国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特别创作了“脊梁”系列肖像。就是在创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逐渐萌发了再创作一组“致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系列肖像的想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奖项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

   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把这个系列创作好,马刚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找来科学家们的传记研读,挨个了解每位科学家的项目以及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的成就。

   越了解,马刚越受到科学家精神鼓舞,也更加坚定要把肖像画好。采访中,每每谈到这些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前辈,马刚也总是不自觉地表达敬仰之情。

   “很多技术,你没有或者落后了,就容易被卡脖子,很被动。而这些人作为开拓者,不断在高精尖领域取得突破,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坚定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

   让我十分敬佩。”马刚说。

   迄今为止,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共有35位。35幅肖像,马刚每一幅都尽最大的努力。6年时间,其间没有想过放弃,一直到2023年底才最终完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屠呦呦、中国战略科学家与“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中国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中国物理化学家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诸多熟悉的面容经过马刚的艺术处理,不仅在艺术上打动人心,更显示出科学家们献身国家、深耕科研的强大内心和坚韧不拔。

   作为一位美术工作者,马刚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去宣传那些为国家发展鞠躬尽瘁的科学家,弘扬他们身上的科学精神。“他们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身上的正能量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我相信,这些闪闪发光的科学家,是当今时代更值得追随的明星。”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马刚计划未来继续把这个系列创作下去。他说:“科学家们心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内创新奉献,令人无限感动,他们称得上是中国的骄傲。我拿起手中的画笔创作这组作品,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让世人铭记他们,贡献一份艺术的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