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霍宏伟新作《望长安》讲述文物流失海外的经历

时间:2024/5/16 20:54:29  来源:北京日报

   洛阳金村战国文物,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汉代人像砖柱,现藏大英博物馆;唐代昭陵两骏,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霍宏伟研究员的最新力作《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日前在京首发。

   《望长安》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讲述文物流失海外的经历。该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博大精深,发掘流失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细腻的笔触复原了国宝在故乡时的面貌。

   新书首发式上,霍宏伟为读者讲述了唐代昭陵石骏的千古传奇,溯源昭陵两骏“飒露紫”和“拳毛?”离家的故事。他说,自己在国外看到它们离家在外,“心里特别难受,心情特别沉重”。

   作为大型高浮雕石屏作品,昭陵六骏题材取自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故事。李世民即位后,为表彰他在创建唐王朝中的战功和追念在六大战役中出力的战马,经艺术家高度概括与提炼,生成图像绘本并以之为蓝本,最终创作完成。六骏石刻立于昭陵前,即九嵕山北坡北司马门内。

   “昭陵六骏有的马是站着的,有的马是行走的,还有马是奔跑的。”在霍宏伟看来,昭陵六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多为圆雕,鲜见此类大型高浮雕。昭陵六骏石刻汇集了诸多初唐名人智慧,由绘画大家阎立本绘制蓝本,建筑名家阎立德主持依形复刻于石上,唐太宗自撰赞文,书法大家欧阳询书丹,书画名家殷仲容刻石,代表了唐初陵墓石刻的最高水平。

   霍宏伟说:“在六骏石刻中,‘飒露紫’是唯一一件刻画了人与马形象的作品。我在现场观摩,刻凿的痕迹清晰可见、细致入微,仿佛是昨天才刻凿完。整件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霍宏伟告诉读者,“‘拳毛?’刻画的是李世民率兵平定刘黑闼时骑的宝马。这件作品中仅刻一马,其态呈行走状,两蹄着地,两蹄腾空,缰绳、鞍鞯等马具雕刻得非常逼真写实。”

   霍宏伟介绍说,目前昭陵六骏石刻真品,其中的“四骏”——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两骏”,即飒露紫、拳毛?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两骏的流散是在清末,随着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瓦解,部分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考察名胜古迹。民国初年也就是1913年,两骏石刻被偷运下山。1918年,它们辗转出现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仓库,后借展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21年由该馆购藏。1916年,又有不法之徒欲将余下昭陵四骏盗运下山,所幸被截获,收藏于陕西图书馆,后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

   霍宏伟曾于2012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还作为国家博物馆专家组成员于2018年赴英迎接圆明园旧藏青铜器“虎鎣”回国。对文物流失的惋惜,使他开启了对海外国宝的探究和追溯,便有了这本遥望故土、照见历史的《望长安》。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以此作为书名,表达了我对流失海外华夏国宝欲归不能的怅然与无奈,以及我作为一名文博考古学者的家国情怀。”霍宏伟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