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罗纳河上的星夜》 ——诗意的彷徨与孤独

时间:2021/3/5 16:13:32  来源:梵高博物馆 文/Gravity

  1889年,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创作的《星月夜》

  为其在日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奠定了基础

  《星月夜》这幅画用幻象般的景物和色彩表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内心世界的面貌。在创作《星月夜》这幅成名作的前一年,梵高又创作了另一幅同样意义深远的作品——《罗纳河上的星夜》。


  《罗纳河上的星夜》

  梵高创作于1888年

  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通过梵高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留世作品,不难看出他的创作是植根于荷兰传统风景画、人物画和风俗画之中的,在他看来,风景画本身就有一种表现力和情感的意味[1],这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有所体现。

  法国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曾用一句这样的话评价梵高:

  我多次说过,这个人将来要么发疯,

  要么超过我们所有人。

  而他这两点都占了,对此我没有预见到


  《罗纳河上的星夜》草图

  1888年10月2日梵高创作于阿尔勒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和印象派画家力图彰显真实的绘画风格不同,梵高想要通过画作展现关于人类境遇的更深刻的真理。因此他选择了一条主观的道路,他的画不仅仅是描绘人所看到的风景,也是他内心的感受。[2]为了表达感情,他笔下的风景,有时会如讽刺漫画般追求效果而极力夸张。

  1888年10月3日,梵高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弟弟提奥,他清楚地认识到:

  现在所有的一切(指坚持作画),

  如果我们坚定不移,

  都将用于建立比我们自己更持久的东西。[3]

  除书信外,梵高也在画作中流露出了这一种情感。在《罗纳河上的星夜》中,色彩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都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梵高的心灵状态,他内心的不安在加剧他的焦虑感,而这种不安随着画面的表达被赤裸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罗纳河上的星夜》这幅画在同一个视觉空间里艳丽张扬的色彩和奔放不安的笔触同时并存,大面积的冷蓝色中点缀了些许的暖黄,就像星光随着夜色从天上倾泻下来。观看梵高的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很容易让人想起1875年同时期画家惠斯勒所创作的作品《黑色与金色夜曲:坠落的焰火》。但相比于惠斯勒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交响式的优雅和前卫,《罗纳河上的星夜》更像是一位画家在一个不起眼的夜晚进行的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充满了哲思的内省和自我式的思考。这两幅著名的画作,虽有不同,却都共同宣告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核心宗旨:艺术的首要要义在于表达个人情感和精神意志。


  《黑色与金色夜曲:坠落的焰火》

  詹姆斯·惠斯勒创作于1875年

  现藏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美术馆

  那么梵高究竟是如何通过画作来表达个人情感和个人意志的呢。我们还是以《罗纳河上的星夜》这幅作品为例。如果说画作的色彩基调是画家孤寂情感的直接视觉表达,那么作画笔触则是将画家这种仿徨意境真实地暴露给了观众。在短短的笔触下,《罗纳河上的星夜》以螺旋式的造型排列来表达画面主题,用看似不假思索的涂画式笔触与华丽张扬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让画面里的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如火光燃烧一般闪耀。画面似乎被水面和地平面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河流拉长了天空中星月的倒影,显示出了一种流动的美感。他用画面前景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妻的映像具体物化了他内心的主观情感和意志,在形式构成方面,物象之间的相互呼应也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不久之后他创作了传世名作《星夜》,这幅画的画面回旋着梵高代表性的条状笔触,群星在夜空旋转,而整个村庄和大地似乎都在和天河一起慢慢地旋转,前景中的一棵高大壮观的杉树,在画面中就像一缕火焰一样向上迅速蹿升,似是要破竹而出。


  《星夜》 1889年6月梵高创作于圣雷米

  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梵高创作的这幅夜空图——右面的明月和左面中间的金星——预示着现代绘画对情绪、表达、象征和情感的新拥抱。《星夜》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疗养院的窗外景色,1889到1890年间,梵高在那里度过了12个月的时间,以寻求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星空夜景发生在夜晚,然而这幅画,在梵高当年创作的数百幅作品中,是为数不多的在白天创作的,是在完全不同的气氛条件下完成的。虽然天空的某些特征是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重建的,但梵高在画中改变了天体的形状,增加了光芒的感觉。

  梵高给夜晚和自然赋予了一种情感语言,使它们远离了实际的表象。《星夜》以鲜艳的蓝色和黄色为主,展示了梵高独特的色彩敏锐度与他所独特的新式绘画手法,在这种新式绘画手法中,色彩和颜料是用于表达艺术作品之外的世界。

  梵高画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们是超自然的,或至少是超感官的体验,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赏客们仿佛能感受到画家正在痛苦地拓印下他眼前的一切和心里的一切。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梵高在前代外景写生传统的基础上,别具一格地在风景绘画中表现出了仿徨与孤独的内心世界,这种主体性的表达与情感流露又为后世表现主义画家所继承,并对后世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作者:Gravity;原文的观点和言论仅代表作者,不代表博物馆官方意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