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书画献礼 国庆特刊 刘俊京作品赏析

时间:2019/9/21 15:54:28  来源:雅虎北京

  艺术简历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等多次书法展中入展;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获银奖,“三晋杯”公务员书法大赛获铜奖,"复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电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同时在北京"双鹤E.C杯"电视大赛获一等奖,第九.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并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奖及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北京旅游文化使者等称号。书法作品随神舟八号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办管理局,国务院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曾出版《中国百名书法家——刘俊京卷》、《年度水墨——刘俊京》、《中国美术家——刘俊京》、《刘俊京多体敬录心经》、《墨品——刘俊京》、《刘俊京养生书画》、《人民艺术——刘俊京》等多部专集。

养其大,处其厚

——刘俊京书法艺术概说

冯剑星

  君子以不器而为之器,所弘者为大道之末而所求者为大道之上,故孟子曰: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不以技而废道者,乃以技而传法也。是以,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以千尺之桐生于毫末,百川之王汇于涓滴,余所见君子为技所能养其大者,必处其厚而生长也。老子所曰:大丈夫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当是此妙义焉。

  试以刘俊京先生之书艺而说之,其必是养其大者以而为道,处其厚者而为法也。刘俊京先生更以开物成务之识,而格物致知之能,一变者为技,再变者为法,三变者为风骨。故余每论俊京先生之书艺必曰:斐然以成章,皎然以自新。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竭,杂有鱼龙神物,泥沙金石,不可知其端倪也。不似溪流清浅,一目了然,使然索然无味耳。余亦深知俊京先生深谙养生岐黄之理,调和阴阳之术,今试以《素问》四气调神之论而说其书艺,其间或有仿佛之处也。先生见我之论,或有会意之处,或哑然而失笑者也。今余试为之说之: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楷书,简静安和,意完神足。此者以应春气发陈之理也。其楷书以李叔同、钟繇诸家为胎息,笔意简远,锋毫内藏,然禅机吐露,不以锋芒示人,而以禅意养心。行间静穆古雅,如春风骀荡,杨柳依依,使人以洗尘想,旷然而心远也。昔年弘一法师以“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以喻禅理,而若以此意理解刘俊京先生之楷书,或有能得其珍奥处也。所以,余以为读其楷书如春夜花间,明月在天。披发缓行,神清意闲。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行书,典丽清劲,华英深秀。此以应夏气蕃秀之理也。其行书以魏碑为实,以南宫为意,以山谷为精神。用笔跌宕磊落,潇洒俊逸。笔锋开拓而瑰丽,结体稳健而严谨。于厚实处能变幻出飘逸之意趣,在整饬中可流露出险峻之结体。东坡所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当是此意也。是以,余以为读其行书如绿水明漪,宛若清扬。翠环凝碧,夜雨鸣廊。凝想方洁,思之不忘。

  余观刘俊京之草书,凌厉恣肆,圆健沉雄。此以应秋气容平之理也。其草书是以行书之笔而起,却以草书之意而作,酷肖米癫之狂态,然却无酒肆市井之气。笔锋转折圆润,点画华滋高洁。于沉着间意态痛快淋漓,在痛快处笔画沉着凝重。使人读来忽有仁智山水之思,而生烟霞林泉之想;著天风海浪之情,以见云鹤惊鸿之姿。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隶书,沉厚朴实,规整奇崛。此以应冬气闭藏之理也。其隶书是以金农为基石,兼有《西狭颂》、《开通》之法脉。于规矩中游刃有余,乃是追寻“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理也。其隶书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笔,点画方正,厚中取逸。使人如与老僧对坐,相与忘言。奇石岌岌,枕流听泉。秋江晚霁,寒江渔船。

  《素问》有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今余以“四时调神之论”而喻说刘俊京先生之书艺,以楷书应春气之发陈,行书应夏气之蕃秀,草书应秋气之容平,隶书应冬气之闭藏,是合乎中和相互之理也。余知刘俊京先生书杂以百家之博,而能养自我一家之大;览千秋书学之深,而能处自我一家之厚。其学广博精奥,其识卓然如炬,故其书遍及诸子百家,皆能得其神髓精要处。昔年章太炎赠黄侃有句:黄绢初裁好著书。余以为,刘俊京先生以养其大之心而能伸处其厚之志,其必有杂糅百家,裁成一象之大手段也。更以俊京先生春秋弥盛,书艺以臻精熟,当此变法之际,不可不为之一变也?董其昌尝论此时心情曰: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余想俊京先生于此,必心有戚戚焉!

  笔墨合时而作,文章经世而著。君子所能自强者,以其不息之精神也。刘俊京先生以笔墨回应时代之声音,以自我体现时代之精神,所以其书艺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余更期待见刘俊京先生其人其书能愈发笔墨长新,与时俱进!

丁酉岁寒于磨剑堂

一个书家的精神世界

——访书法家刘俊京

李晓阳

  后汉大书家蔡邕曾言:“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简言之,汉字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而书法是用汉字书写成文,文书相映、焕采升华的一门学问。书法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情与胸怀。因此书法家在创作时更要注重对生命形象的深层构思。刘俊京的书法,不仅抒写自己的情感,也为社会和时代的精神发出号召。他的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深度、精神内涵和丰富情感,正是其书法艺术作品最具魅力之所在。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书法作为表情达性之载体,书者的情感往往不自觉地流露于笔意之中。书法艺术历来强调人的学识修养,且有“书品即人品”之说。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学养、优秀的品格和豁达的性情为他的书法学习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宽广而雄厚的基础。其书法清劲峻游,自由散逸。取势凌厉,点划精谨。发自肺腑,凝于笔端。直书胸臆,犹如风卷云舒。俊逸而蕴藉,外放而内敛,毫无滞涩之处。这都与他注重德行的修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书法创作中十分讲究悟性和灵气,艺术家要先修炼自己的德行,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镜界。只有以德为先,艺品才能高。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是符合时代精神,能够给人以启迪,引人向善的书法作品。”刘俊京表示。

  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有题跋写道:“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谈的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一种泛象。可以修炼个人品性的方式五花八门,书法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书法家的品性决定了他的“艺术意志”,他创作的书法作品都可由此得到最终的解释,就其内部的本质而言,都是“艺术意志”的客观化,由此我们可以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传承中国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这些情怀和意志在他的书法中得到外在的显现。正如刘俊京所说,“作为一个书法家,要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不仅能写得一手好字,还要写正大气象的字,要引领社会向更高从层次的精神领域上发展,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中国书法自来便有“书以载道”的说法,唐人张怀瓘说:“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徵,期合乎道。”这里的“道”,指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所谓“书以载道”,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来表现中国文化。在刘俊京看来,书法不是单纯写字,书法应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文字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文化记载的需要,将书法与汉字文化的结合,我们的书法才能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正如《左传》中所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书法也是如此,书而无文,行而不远。对此刘俊京表示,“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要从自己的文化里多多汲取营养。”

     博观约取,宗古出新

  刘俊京在书、画、诗、文方面都颇有研究,尤其是书法创作方面。他数十年临习不辍,根基坚实。曾跟随书法家欧阳中石问学,书法功力更进一步,其书风潇洒坦荡,独树一帜。以帖派见长,行草居多,书体涉猎广泛,真、行、草、隶均有涉及,注重碑帖结合,追求清新高雅、遒丽沉稳、刚健温润、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正是在兼取历代大家的基础上,融入自我意识,寻求有所突破。他的字在吸收古法之精髓,加以融会贯通后,又变换出了新意,逐步形成自己师古不泥、与众不同的风格,飘逸中不失苍劲、大气中透出秀美,其独到的表现和创意,颇见基本功的扎实。

  在刘俊京看来,“博观约取”应该是书法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正所谓“大道至简”,真正的学问最后还是会归于最关键的一个点。正如唐代孙过庭所言:“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学书真正达到最高层次还是要“复归平正”,由刚开始的无知之“简”,到通会之“繁”,最后博观约取再到“简”。这时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道”。再观刘俊京,其对书法的态度是专一而又崇敬的。他积极涉猎多个领域而又博观约取,这正是其“大道至简”潇洒性情的体现。

  谈到自己如何保持创作激情时,刘俊京表示,“我就是踏踏实实的每天坚持读贴、临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只有临摹大量的碑帖,了解每个碑帖的特点,从前辈大家的作品里体悟其境界,这样才能有机会做到多种字体兼长。”正是由于他以虚静之心治学治艺,才得以达到如今功力深厚、学养丰赡的境界。刘俊京十分擅长潜入古人书法的内在精神去寻找自己所需的艺术养料,在诸体皆能入其骨的背后,他是“以心书写,以情达意”,用生命的力量诠释着书法的可能,其书法创作之路充分体现着他对前人书法生命力的感悟,对书法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和追求。

     以书养生,以书焕彩

  传统医道主张疏通、宣泄,因此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之首,“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古人所谓“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一旦进入旁若无人的书法境界,在跳跃腾挪的轻重提按之间,原有的情绪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我两忘的惬意。这么看来,刘俊京提出的养生书法与其十余年的从医经历不无关系,因为这段工作背景,才使得他创作出来一系列的养生书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还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养生知识。问及何为养生书画他说:“所谓养生书画,就是养生学和书法、绘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这缘于刘俊京多年来对国粹中医、书法的酷爱,养生书画是他近几年来从事书法创作上的主要探索方向。

  他的养生书画代表作有《菜根谭名训》、《喜闻捷报》、《满江红·中国自信》,势盖群山大气磅礴,发人深思,不得不使笔者为之叹服。其大幅作品《正大光明》,更是浩浩殇殇滚滚滔滔,以长枪大戟横扫千军之势撞击审美者的肺腑,非雄才大略之才叱咤风云之志心怀苍生之人而难为之也。他的精作对联:“五味清鲜身方健、七情平和体自康”“窗前沦海凴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青山欲与高人语、联翩更来花鸟言”等作品充分诠释了这一点。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的《平和养正》、《五味清鲜》、《七情平和》、《长乐延年》等作品,书法与绘画巧妙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相互映辉,真是一绝,令人赞叹。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不仅需要有纯熟的技巧,同时还要有情感冲动、灵感触发和创作欲望来实现。惟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滋养出气韵生动的作品。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与情感的交融,是一种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当性情、才思和笔墨融为一体,其书法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挥洒才情、表露气质、张扬个性和传递美感的生动过程。正如刘俊京说的,“中国书法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的灿烂瑰宝,中国字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代表了中国的精神,我们有责任传承优秀文化。要做一个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的学艺,认认真真创作的书法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