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光环曲线”中的青年艺术市场走到哪一步了

时间:2017/8/16 19:46:59  来源:凤凰艺术

  那么,还有被挖掘和提升空间的艺术家究竟是谁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青年艺术家在以往几年创下了高价,而他们的价格变化过程又是怎样的。

  相对于市场资历深厚的成熟艺术家,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经过大量权威机构背书,价值受市场影响大,加之流通数量较少,价格也很容易出现快速波动。有时候一件作品以远超预期的高价拍出,在聚焦目光的同时,也能快速带动市场买气,并且由于国内市场跟风现象普遍,这种操作方法堪称屡试不爽。所以在二级市场中挖到“第一桶金”,几乎也可以看作是一位艺术家价格进阶之路的起点。

  在“第二周期”的初期,贾蔼力是最先通过拍场的惊人高价获得市场关注的案例,其2007年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在2012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662万港币创下当时年轻艺术家的最新拍卖纪录,惊人的高价加上无画廊代理的个人经营模式,也使他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和非议。其后贾蔼力更是在2014和2015的香港苏富比拍场中两度突破千万成交。在这位“先行者”的范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作品跨入百万级,并创造了越来越多个人成交纪录。但在2016年后,贾蔼力作品成交量和成交率均有所下滑,今年春拍中更没有作品上拍。只有今春高古轩宣布代理贾蔼力作品的消息,才多少稳住了人们的信心。

  在此之外,如图表4所显示的,作为2004年便首度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专场”的拍卖行,香港苏富比在中国青年艺术市场中的话语权同样是无与伦比的。如图表所列出的部分一线青年艺术家名单中,近半数是在香港苏富比取得了第一次拍卖价格的突破。

  而且香港拍场诞生“曝光效应”也能很好地延续到内地市场中,使挖到“第一桶金”的艺术家们的市场价格快速成长,在接下去的每个拍卖季中均有明显增幅,并伴随着大量高价拍品的诞生,快速步入一个市场小周期中的“过热期”。

  虽然难免也有人会质疑拍场高价的真实性,但作为艺术圈唯一公开的市场数据,二级市场的成交记录仍具备非常显著的作用。

  在某些艺术家市场价格进入“过热期”,短时内再难有较大增长后,市场也会自我更新,去找寻新的增长点。对于目前正经历着“谷底期”和“攀升期”的市场而言,凭空造星的难度变大,市场更愿意在具备一定资历和创作厚度的艺术家中进行选择。标准大抵是具备一定流通基础,但数量不大,并且价格也未被拉升过高的人选。近两年相对热门的段建宇、黄宇兴甚至王音都是符合这些类型和特点的艺术家人选。而未来的热点人物也应是在这个范畴之内。

  对于充满着不确定性的青年艺术市场,行情和现象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市场运作的规律却几乎是不变的,始终无外乎作品数/质量、订价、藏家群铺垫与一、二级市场及经理人的推销手法这几个环节。因此,每年的高价拍品对市场仍具备着相当的指引能力。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市场整体表现越好的年份,青年艺术成交单价TOP10的名单人数越少,在市场起伏时,反倒能看到许多新鲜面孔涌现。如2008年TOP10名单由尹朝阳、曾传兴和李晖3位艺术家占据,2015年则是贾蔼力、刘韡、谢南星和王光乐,而2016年则有7位艺术家进榜。显然,在市场过热时,资本的投注区域也变得更加集中。

  本季青年艺术家的上拍和成交量较少,除了王光乐、仇晓飞、谢墨凛、段建宇等少数艺术家有两幅以上作品成交,90% 以上艺术家仅有单件。而在TOP10名单中,除仇晓飞有两件作品进入榜单之外,其他8个席位各自归属于不同的艺术家,其中段建宇和王郁洋为首次进入榜单。段建宇成名很早,其作品曾被尤伦斯收藏,在近几年随着内地市场“新绘画”潮流的兴起,而逐渐被市场重视,是近两年内地市场广受追捧的艺术家之一。王郁洋虽然在一级市场沉淀已久,但此前并未有二级市场记录,此次其2007年作品《人造月》在保利尤伦斯专场中释出,而首次进入榜单。

  由于2017年的秋拍还尚未开始,并不能武断地判断今年青年艺术市场的景气程度。不过从高价作品的分布来看,北京保利是本季对青年艺术家作品推荐力度最大的拍卖行,不仅开设了“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出多件尤伦斯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藏品,还在日、夜场中持续推出“新绘画”作品。

  除了在TOP10榜单中独占8席外,北京保利本季在青年艺术的成交额和成交量方面分占总成绩的67.66%和52.47%,不仅刷新了北京保利近10年青年艺术板块的最高单季成交额,也是两地各拍卖行之最。这一方面反映了北京保利本季在青年艺术板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他拍卖行在本季对该板块投入的减少。

  青年艺术家在市场中的快速起伏部分源于年轻人身上所伴随的不确定性。其中一方面来自艺术家创作,毕竟依然处在进行中的年轻艺术家会遭遇的未知风险很多;另一方面则来自市场,其中包含了艺术家与市场的合作程度以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关系等博弈,需要每个个体自己把握。

  除了目前已经站稳脚跟的艺术家,还会有新的70、80后“种子选手”逐渐进入视野,但究竟是哪些人和作品会胜出,现在还很难预料,就像市场对’85 和后 89 艺术家的认定一样,中间必然会经历起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青年艺术似乎也并不会超然于这个规律。

  结语:在青年艺术整体步入“谷底期”和“攀升期”的今年,曾经的集体出场,逐渐变为市场明星们的“个人战”。明星艺术家的背后,是金钱、人脉与操盘心机堆积出来的大道,但是这条看似康庄大道也可能因为某个微小的操作环节出错,迅速瓦解。市场做大做小,操作心态很重要,除非银弹充足,能在市场里当起巨鳄,优游其中进退自如,不然一味贪图眼前利益,起高楼的同时,也谕示楼塌的来临。青年艺术的整体行情是否已达“谷底”?究竟还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期”?观察仍将继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