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观看之道》| CHAO艺术中心年度巨献

时间:2019/7/21 16:13:26  来源:iloveCHAO

  “观看之道”是一次关于艺术存在状况的展览,也是艺术作为展示形式的某种宣言。CHAO艺术中心荣幸宣布, 2019年年度大型艺术展《观看之道》将于8月16日开幕,并持续至2019年10月6日。展览汇集了17位/组中外著名当代艺术家,包括多件艺术史级的“教科书式”作品,及不乏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的重要之作。在历时逾一年的讨论与准备,本次展览将从除作品文本之外多角度的延展呈现,构建深层次的视觉语境,以对纪念碑性、创新性、 唯一性等艺术中的普世观念和意义提出质疑,从而探讨何为当代艺术的“观看之道”。

  艺术家名单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

  班克斯

  Banksy

  约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陈界仁

  Chen Chieh-Jen

  游击队女孩(艺术家组合)

  Guerrilla Girls

  何云昌

  He Yunchang

  珍妮·霍克泽

  Jenny Holzer

  黄锐

  Huang Rui

  阿法瓦多·加尔

  Alfredo Jaar

  K Foundation(艺术家组合)

  K Foundation

  阿伦·卡普罗

  Allan Kaprow

  安娜·门迭塔

  Ana Mendieta

  小野洋子

  Yoko Ono

  乌雷

  Ulay

  王广义

  Wang Guangyi

  王庆松

  Wang Qingsong

  徐冰

  Xu Bing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这是一个为我们的心灵与大脑精心筹划的展览。”

  展览题目“观看之道“援引自上世纪70年代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的著作《观看之道》,这部影响深远的艺术文献不断地提醒着人们 “我们所见与我们所知之间的关系从未固定”。

  展览中的每件作品都蕴含了其自身的某种初衷。而当它们“臂挽臂”地伫立于同一个空间,又像一支有着不同声部的歌队,更激发了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习和理解当代艺术所能够呈现的样貌。它帮助我们从泥沙俱下的时代中甄辨出那些用存在主义的诗意来述说的艺术作品,并由此勾勒出真诚与勇敢的,实实在在的,且在我们智能手机的微笑与点赞生活中所久违的那种热望。

  虽然所有作品在内容、形式、意图和概念上都截然不同,但它们是相通的,通过非同寻常的原创性和强大的艺术视野共同呈现艺术生活中重要的多样性,它们令人难忘的画面激发我们关于”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想象,向我们讲述着艺术是什么,以及将会成为什么。我们期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观看之道》展览及部分作品介绍: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合作的《长城》,1988 / 2010年

  这是一部在两位艺术家长达12年灵魂伴侣式的生活中有着“纪念性”意义的作品,它以双屏影像的形式描述了各自从长城的另一端开始行走,在中间相遇,计划结婚却最终分手的过程。“它的意图、形式、内容以及它作为一个疯狂而浪漫的想法的初衷都与‘景观’针锋相对。”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乌雷 | 《长城》

  Marina Abramovi, Ulay | The Great Wall Walk

  这是一部在两位艺术家长达12年灵魂伴侣式的生活中有着“纪念性”意义的作品。

  约瑟夫·博伊斯的重要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1974年

  一部首次在中国展出,呈现了这位德国艺术家于 1974 年在纽约一个画廊空间,与一匹野生狼崽持续共处三天三夜的行为作品。

  约瑟夫·博伊斯 | 《我爱美国,美国爱我》

  Joseph Beuys | I Love America and America Loves Me

  小野洋子的划时代经典之作《葡萄柚》

  1953-1964 / 2016年

  能够在今天成为观念艺术的一座灯塔——这份诗意而富有力量 的“DIY”指南让我们得以理解、思考并想象那些能够带领我们超越自我的艺术,并让我们去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小野洋子 | 《葡萄柚》

  Yoko Ono | Grape Fruit

  K Foundation(艺术家组合)《燃烧百万英镑》,1994年

  《观看之道》展览中呈现的大部分作品,其背后的艺术理论几乎都是在马塞尔·杜尚的现成品艺术《泉》的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比如艺术家组合 K Foundation 在1994年完成的令人瞠目且至今仍存在争议的作品《燃烧百万英镑》中,吉米·科蒂和比尔·德拉蒙德这两位成员在其行为艺术作品的最后燃烧了一百万英镑纸币。这件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不仅鼓舞了人类的勇气,而且由此成为一座精神的丰碑,不断提醒我们去思考关于艺术与生活的问题,以及金钱和资本在我们人生中的价值。

  K Foundation(艺术家组合) | 《燃烧百万英镑》

  K Foundation | Burn a Million Quid

  班克斯《戴安娜脸的十英镑》,2004年

  为间接地向上述观念艺术作品《燃烧百万英镑》致敬,著名却匿名的英国街头艺术家班克斯于2004年在诺丁山嘉年华现场创作了《戴安娜脸的十英镑》——另一个“百万英镑”,免费散发了“总价值”一百万英镑的面值十元“假币”,而不必为这一非法行为承担任何官方责任。

  班克斯 | 《戴安娜脸的十英镑》

  Banksy | Di-Faced Tenner

  珍妮·霍尔泽的《煽动之词》,1979-1982年

  一件在今天或许比它在40年前被创作出来时更具当代意义的作品。“观看之道”对纪念碑性、创新性、唯一性以及版权和发行这些观念的意义和普遍价值提出了质疑。从小野洋子发布于 1954 年的首份“指南”出发,展览中的艺术作品时间跨度长达 65 年,这是有意而自觉的选择,它表明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性毫不因其创作年代久远而褪色。相反,它们以具有更广泛影响力的观念直接顶替了创新这一语汇,暗示了重要的并不是作品创作于昨天或是五十年前,而是它是否还有影响力,是否在今天仍向我们诉说了什么。由此,“观看之道”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关于时间和当代性的开放的观点,即 不以创作的日期而论,而是视乎该作品的当下意义和影响力。赋予其当代有效性和光环的,应当是它在当 下所产生的智识和情感上的重要性。珍妮·霍尔泽完成于1982年的《煽动之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珍妮·霍尔泽 | 《煽动之词》

  Jenny Holzer | Inflammatory Essays

  游击队女孩(艺术家组合)《女性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1989年

  在游击队女孩的大量作品中,她们常使用广告尤其是横幅海报作为其视觉语言来对信息进行快速直接地传达。1989年,她们著名的海报“Do women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女性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首次以车身广告的形式出现在纽约的公共巴士上。而她们的“The Advantages of Being a Woman Artist”(成为女性艺术家的好处)系列海报则大都机智且讽刺地对泛滥于艺术圈或其他领域的各种双重标准提出了批判。

  游击队女孩(艺术家组合) | 《女性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

  Guerrilla Girls | Do Women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

  展览综述:

  在“观看之道”所建构的视觉语境中,展览对将作品的“纪念碑性”当作欣赏当代艺术的一种价值标准提出了质疑。物理的尺寸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并有所感受,巨大的体量不仅承载着象征性的重量,也在生理层面真实地对我们产生影响。这是一种高效且容易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然而却与我们所说的艺术上的重要性无关。

  像小野洋子的《葡萄柚》、阿伦·卡普罗的《如何创作偶发艺术》、珍妮`霍尔泽的《老生常谈》或是班克斯的 《面目全非的十块钱》等,原本全都是体量很小的物件,却在其传播方式或所被赋予的想象空间和观念重要性方面具有显著的“纪念碑性”。一件作品的尺寸可以十分低调,但其蕴含的观念之丰富和理论之高度却是无无限宏大的。

  同时,机械或电子复制技术的反复使用,对这些当代艺术客体的唯一性和所谓独家传播等一系列在根本上与艺术经济相关而与艺术的欣赏标准无关的问题提出了挑战,实现了一种可视化的批判性话语。作品的市场价值通常都由艺术家的签名、画作的原真性以及物品的唯一性来共同建构。而“观看之道”则通过对这些将可能被无限量复制且意图进入大众传播视野的作品进行展示,使得上述这些概念都成了问题,尤其是还有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根本无法考证其原真性的作品。比如由小野洋子、阿伦·卡普罗、约瑟夫·博伊斯或是班克斯和游击队女孩等艺术家(或授权机构)有意识对作品进行的无限量复制都有效地消解了对于市场价值的一切考虑。

  此外,“观看之道”展览中,观众还将看到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对非惯常物体和大众媒体形式的使用来体现出的丰富创造力。展览试图呈现的是一首关于日常生活的诗,是在画廊和美术馆之外存在的更加多样而广泛的传播模式。

  “观看之道”所选择的作品在内容、形式、意图和观念上是多样的,它们的共通之处是深刻的思想性,以及由其宏大的艺术视野所体现出的高度原创性。“观看之道”这个展览对作品进行选择的核心标准,正是普世的对于优秀艺术进行判断的根本标准,即艺术家的勇气、人性、真诚和语言形式上的创新。

  “观看之道”不是一个走马观花就可一目了然的展览,但却意在构成一个鼓励观众带着批判性目光去发现自己的直觉,并与灵感不期而遇的空间。

  (有关《观看之道》其他艺术家作品介绍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本公众号iloveCHAO2016)

  特邀策展人介绍:

  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1965年出生在瑞典哥德堡,他曾就读于著名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习当代艺术理论和历史,并在瑞典兰德大学获得了当代艺术史博士学位。自2001年起,他已经在欧洲、美洲以及中国策划了近50场不同的活动与展览,推出了380位艺术家。2017年,他加入北京红砖美术馆,任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

  肖戈,策展人、媒体人。“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主编,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艺术总监。

  展览信息

  Exhibition Info

  《观看之道》

  Ways of Seeing

  主办

  Host

  CHAO艺术中心

  CHAO Art Center

  艺术总监 Art Director

  杨君 Yang Jun

  特邀策展人 Curator

  乔纳森·斯坦普 Jonas Stampe

  联合策展人 Co-curator

  肖戈 Xiao Ge

  出品人 Producer

  李明 Li Ming

  展览日期

  Duration

  2019年8月16日——10月6日

  开放时间 Hours

  周一至周四 Mon. – Thu.

  13:00-21:00

  20:00停止入场 Last entry at 20:00

  周五至日 Fri. – Sun.

  13:00-22:00

  21:00停止入场 Last entry at 21:00

  展览地点 Venue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三里屯CHAO

  4 Workers’ Stadium East R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购票信息Tickets

  早鸟票 Early bird

  60 RMB

  成人票 Adults

  80 RMB

  学生票 Students

  60 RMB

  购票详情请扫二维码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buy tickets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