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文化计算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时间:2020/11/23 9:36:07  来源:文旅中国

图为大会现场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文改办《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11月21日下午,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指导,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主办,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承办的“2020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主持大会。

图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大平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在致辞中表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四次提及文化产业,对“十四五”文化产业提出新要求,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还把文化产业放到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新高度,进一步放大了文化产业的格局和视野。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文化计算将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文化计算这门新型学科可以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立安全、可信、高效的信息化底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必将在国家重点扶持下蓬勃成长,而在更加遥远的将来,借助科技力量发展的文化产业必将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图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高书生

  据了解,自2018年起,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旨在促进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在科技、文化与产业界构建文化计算研究的桥梁,探索与推进文化计算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技术,共同推动文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在发言中表示,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即将全面进入到数字智能时代。在数字智能时代,物理世界正在数字化,数字世界正在智能化。现实世界的人和物正在和虚拟世界来进行映射,人类可以在虚拟世界当中模拟现实社会的运行,从而对现实社会产生预判和必要的干预。目前,信息通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全球正朝着智能移动、泛在连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方向发展,促进了各种数据容量大大的提升、万物的互联和智能的增强。如何支撑未来万亿级的人、机、物,全时空的安全,智能的连接,关联与服务,构建知识化的共享的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着挑战。

  徐坤指出,在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未来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第一,标准规范要先行;第二,文化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上面需要有新突破;第三,如何实现文化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面向未来的体验式的应用如何开展,这三个方面要开展相关的工作。

图为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徐坤

  中科院自动化所数字内容技术中心主任张树武在《版权智能与媒体计算》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文化内容有许多创意要素,对此我们作了很多分析,包括一些场景的识别、语言版式的分析、内容的关联,全媒体是变革式的发展,我们要制定国际标准,引领媒体的变革发展。我们通过对创意要素智能分析,可以做智能的匹配与创意的生产技术,我们对它做了解析、分析和素材之后,可以应用到影视预演创意生产系统,可以用在软件创意重构系统里。

中科院自动化所数字内容技术中心主任 张树武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表示,雅昌文化的宗旨是“为人民艺术服务”,过去是为专业艺术家、艺术机构、拍卖机构、画廊等专业机构服务,通过为他们服务形成了数据库,再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形成新的产品,比如艺术教育产品、艺术欣赏产品、艺术分析产品,将成果进行价值分析、收藏与拍卖,最终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实现艺术为大众服务。

图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 万捷

  腾讯文旅副总裁宋可心在《腾讯数字文化中国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发言中表示,随着5G、大数据、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会成为振兴产业的重要引擎。从宏观上讲,整个社会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疫情加速了人类活动向数字产业的迁移速度,科技在广度、深度、速度三个维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从微观层面来讲,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文化业态,衍生了文化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新用户、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新生态,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供给侧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新的平台。

腾讯文旅副总裁 宋可心

  2020中国文化计算大会秉承“跨界·融合·共赢”的主题,邀请文化计算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科技、文化产业界人士共同研讨、分享了文化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转化应用例。

  本次大会力求务实、高效,在议程设置上更加精简、紧凑,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在学术探索、产业转化等方面更具开拓和指导意义。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大会被纳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并成为重要特色活动之一。借助这一国际化平台开展文化计算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文化计算的视野。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贾亭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