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展

时间:2021/1/20 15:30:01  来源:新浪收藏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围屋之变”——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展

  展览时间:2021年1月22日-2月28日

  展览地点: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策展人:王林

  艺术总监:应天齐

  出品人:黎映现、冯小瑞、关野

  参展艺术家:傅中望、顾雄、何多苓、师进滇、焦兴涛、李川、应天齐、安海峰、

  李枪、李向明、叶放、朱成

  主办: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承办:重庆同门艺术中心、拾壹号线(深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风艺术馆

  支持机构:中共龙南市委、龙南市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

  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鸣谢单位:中共龙南市委宣传部、龙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彩雕的门楼宽敞的围……”

  当龙南客家围屋以当代变奏的形式相遇第17届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2位当代艺术家以龙南围屋为创作起点,如何参与并介入其间,完成一次关于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处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语境中,我们开启了重新思考共同生活方式与势在必行的问题意识。

  “围屋之变”展览主题缘起于2019年,因高度契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而入选该展。因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期于今年5月份重磅亮相威尼斯。

  此次“围屋之变:关于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由雅昌(深圳)艺术中心主办,重庆同门艺术中心、拾壹号线(深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风艺术馆承办,中共龙南市委、龙南市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共同支持举办。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变动虽然给展览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却给12位参展艺术家留下了更多的创作时间,在这一年期间,艺术家多次实地深入龙南,以龙南客家围屋的建筑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当今社会下的聚居方式,从而精心创作出这批与龙南建筑、与围屋背后的生活方式发生关系的作品。

  “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是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正如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所言:“好的建筑会让我们关注到空间下的每个人,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真正的市民,它会提醒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的间接影响,同时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性与公共性。

  “围屋之变:关于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将于2021年1月22日于雅昌(深圳)艺术中心展出,与之前成功举办的“围屋之变:各自为艺 共同生活”不同的是,这次展览为此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前展,策展团队、参展艺术家、与龙南政府共同希望,在参展作品起运威尼斯之前,能完成国内的首次集中亮相,希望提前给予国内观众以意外的惊喜。

  四川美院教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批评家王林担任策展人,深圳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艺术家应天齐为艺术总监,邀请朱成、何多苓、应天齐、李向明、师进滇、顾雄、傅中望、叶放、李枪、焦兴涛、李川、安海峰12位国内外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及建筑家参展。

  参展艺术家充分挖掘龙南客家围屋的经典元素,从“围”的封闭敞开“变”的可能,对历史情境中自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展开不同维度的想象与思考,提纯为自身艺术语言,以装置的形式直接呈现,构成一场独具体验式与参与感的对话,而追问仍在继续,于你我彼此相遇之时。

  如果说“围屋”是南迁的客家人,出于防御性目的与祖宗崇拜的精神需求而建,其建筑形制与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呼应,衍生出地方礼治秩序与客家习俗。那么在传统秩序渐趋失却,祛魅化且全球化的今天,个体以其“政治原子化”的身份倾向,或出于对公共生活的自然需要,或迫于外部形势,会作出何种选择?重拾共同生活的整体性是否存在可能?问题被12座独立又坐落于同一场域的艺术装置隐喻化展示,极致化凸显而非答案的被给定。行之有效的是我们对问题的回击,以“己”之围波及他者,能动地参与,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序曲已唱响,回音在切近……

  (以上图源由龙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提供)

  序

  当代艺术家关于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 

  文/王 林

  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世界,不得不从2020年延期到2021年举办。在新冠疫情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人身安全时,哈姆莱特的追问将无处不在:"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一一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不仅非常及时、紧急,而且变得非常尖锐。

  在展览策划之初,新冠疫情尚未爆发。我和意大利策展人安吉洛先生一道推动《"围屋之变一一关于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当代艺术展》,选择龙南围屋作为创作起点,旨在思考中国客家移民与当今世界移民的关系,体验每个家庭及家族在面临历史危机时的生活抉择与生存智慧。

  我们邀请了12位中国艺术家参展。

  展览计划承蒙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批准,完成了展览场地、标志认定、官方图录等前期工作。筹备展览期间,我们组织了参展艺术家赴中国江西龙南围屋之乡考察,在那里至今保留着数百座传统客家围屋。我们和艺术家、专家学者一起在现场召开学术研讨会,接下来在中国深圳国风美术馆举办了参展艺术家联合个展和创作方案对话会。在参展作品制作完成以后,我们征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同意,在中国深圳雅昌美术馆举办作品启运威尼斯前展。按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安排,如期于2021年运抵威尼斯,完成本次展览,向海内外公众开放。展览结束后,所有作品会运回中国,由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专门为本展建立"围屋之变一一当代艺术专题博物馆",完整保留威尼斯展出风貌并在当地永久陈列。

  龙南围屋的特点,是在围合防卫与内构外向的依存关系中,育成家庭与家族聚居的组织方式、伦理建构和地域人文。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祖宗崇拜与耕读传家的历史信仰,如果加上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改变,显然可以为后疫情时代提供一个与建筑历史演变有关的社会参照。

  后疫情波及全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的格局与进程。围绕着围屋这一最为典型的中国移民建筑,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不期而遇地提示出社区封闭与人际交往、生存安全与个人自由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博弈的关系,也成为艺术家"各自为艺,共同生活"的真实写照与真正考验。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创造力的发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相关的社会缘由、历史成因、在地反应与身心感受,给所有人以启发和启示。参展艺术家们有关移民文化的历史记忆,如中国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二战时期长江下江人聚集陪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以及世纪之交三峡水库的移民搬迁,更有中国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与移民迁徙。"围屋之变"这个展览作为一种象征,提示出国际交流与人口流动对国家、民族与家庭的影响和改变。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中,让每个人作为个体,面朝趋真向善的文明进步方向,乃是世界与人类的希望所在。

  联合国人权宣言这样说:"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且不可割让的权利的确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

  2020年11月28日修订于深圳雅昌美术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