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红墨坊之约6——短暂的时尚与恒久的成就

时间:2019/9/21 14:49:10  来源:丹东广播电视报

  位于凤城二道河畔的红墨坊里,茶香四溢,从各地淘来的小物件静静地诉说着岁月、诉说着与主人郭永熹的缘分,也在静静地聆听几位艺术家的思想碰撞……

  延续之前的红墨坊之约,画家张文波的话将给此次之约画上一个有着延续感的句号。

 

  轮子为何是圆的?

  很多场合,我都会问这个问题。

  有人会觉得这个探讨没有意义。“轮子本来就是圆的,有什么探讨的必要?”由此表明——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人们首先是自以为知道或明白;另外,浮躁使人们已经失去探讨问题的兴趣,或者认为已经司空见惯的存在,便没有探讨的价值。

  果真如此吗?你真的知道答案吗?

  有人回答:因为圆轮子快。显然,这不是正确的答案一一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有关,因此,火箭远比有圆轮子的火车快。

  有人回答:因为圆轮子稳。而实际上,稳不稳与接触点的多少或面积的大小有关。接触点越多、面积越大,越稳。以此推理,我们应该用矩形的轮子才对。

  那么,轮子是圆形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在“转动”这一层面上,“动”——时间。即圆形车轮的功能体现在“运动”时是稳的。如果不“动”,显然方轮子更稳。也就是说,因为放置在“时间”中,圆轮子才成为最好的选择。

  有人会认为:这类“无聊”的问题是“无”题大做,毫无意义。而实际上,思考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让我们明辨两点:

1

不能忘了时间

  我们存在的“世界”、生活的“宇宙”既是时间,又是空间,我们就生活在“时空”中。

  既然“转动”起来稳且快是轮子圆形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没有让“转动——时间”变为我们的意识、成为我们的行动?

  如果时时想到时间的存在,想到还有明天、还有未来,大家自然就会去做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如果怀揣对时间的敬畏之心去做人、做事、作画……就会厘清何为短暂的时尚?何为恒久的成就?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2

不能不讲逻辑

  我们常常把一个简单的常识或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忘了;又或者,口中一直说的而实际上却并没有意识到——它究竟是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没讲道理。这里的“道”是“不麻木”;这里的“理”是“循常识”,也就是讲逻辑。

  威尔·贡培兹说,艺术作品就是把纷繁的世界逻辑化。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我们,如果能讲逻辑,不理所当然,而是时时思考与质疑(这是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不应放弃)则不会麻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时间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才能在时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也才能在时间中不断地打磨作品,成就属于自己的、恒久的艺术成就。

 

  节奏与韵律

  画面一定要有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是具有艺术感染力、实现作品审美功能必不可少的要素。

  关于节奏与韵律,有很多专业的、学术的解释。我们该如何理解作品中的节奏与韵律呢?

  要我说,节奏就是重复。比如:123、123反复出现——即在作品中“相同”的要素反复出现,作品就有了节奏。而韵律就是变化节奏。

  我的理解或许不够准确,但是这种表述是可量化的——等于把艺术上的问题从一个“形而下”的“技术”层面找到了抓手。

  作品表达的是画家的认知、理念,而这些必须通过审美规律呈现出来。人们欣赏作品时,也多半是通过审美规律去理解作品,规律即科学。把节奏与韵律“形而下化”是为了有效地把对艺术的认知“规律化”——艺术规律体现的是集体无意识,是人们认识作品的普遍规律。“审美原理是不变的规律,是规律。”当然,我们成就作品的素材、作品的最终呈现均是变化的,所以,找到不变的规律,进而对“形而上”的艺术通过“形而下”的把控,会有助于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们如此理解节奏与韵律的目的,就在于此。

 

  以上为张文波绘画作品

▍内容来源:丹东广播电视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