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生命赞歌: 著名画家胡小春胡杨作品展

时间:2019/9/21 15:19:30  来源:鹿鸣书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北方水城、美丽迁安”建设成就,进一步放大“轩辕黄帝文化周”平台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拟于活动期间举办胡小春书画展。

  主办单位

  迁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迁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承办单位

  迁安市博物馆

  迁安市美术家协会

  三、展览地点

  迁安市博物馆

  四、时间安排

  作品布展时间:2019年9月27日-9月30日

  作品展览时间:2019年10月1日-10月12日

  开幕式时间: 2019年10月8日

  五、开幕式安排

  1、邀请相关领导参加开幕式

  2、进行茶艺、器乐、舞蹈表演

生命赞歌: 著名画家胡小春胡杨作品展

序言

  還是在2011年我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的時候,甘肅天水市特約我,去为一項大型書畫展览捧場。在現場,我認識了畫家胡曉春先生。我有兴趣的看了他的畫展,也觀摩了他在現場作畫。我感覺,他的画儿很有新時代的創意。於是,我現場寫了一幅四尺大字贈送給他,他很有礼的回贈了我一幅二尺斗方画作。我参加笔会活动不多,也没有随便给别人写字赠送的习惯,如果有我看上的好书画家,会主动以文会友的。從此,我们俩成了同道好友。小春本是河北省迁安人氏,有東北人的豪爽和山東人的樸實。雖然留着長髮胡須,卻是年輕人的天真爛漫。它具有一位大畫家的藝術素養和江湖人的睿智,義氣。我是一位終生堅守傳統書法藝術的老一輩書法家,却具有开明的艺术思想,提倡傳統書畫藝術當隨時代的推陳出新精神。深读了小春先生的绘画作品,他有很深的西画根基,写生、素描功夫很扎實。他的绘画作品展現的線條兒,多是均勻的素描線,少有中國畫的線描味道 。但是,在运用筆墨、色彩渲染技巧上,却表现的大气蓬勃。他喜欢戈壁滩上的胡杨林,在创作胡楊林主题绘画作品的時候,呈現出了西洋繪畫爲中國畫所用的美好信息。可以说,他在洋为中用的繪畫藝術探索与实践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一个性特色,在他创作的绘画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得心應手。我見過一些有很深西洋画基礎的著名畫家,看他们的作品,很不以为然。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來的卻是中不中,西不西的东西,那就是中西繪畫風格结合的“夾生飯”!雖然名氣很大。小春先生是民間畫家,可是,他的绘画艺术在大西北,嘉峪關,河西走廊一带的官方和民众都很喜歡,争相買賬。这样的画家,是人民心中真正的艺术家!他绘事繁忙,历年来,他的作品在甘肃各地供不應求。如今,得知他受到河北省家乡的邀请,要從大西北回遷安故里開办大型畫展。我欣喜之餘,爲他的画集出版写几句心里话,從國畫創作方面給予中肯的評價和鼓勵,权以为序。希望他,在繪畫藝術上能把中國畫的傳統精神特色,與西洋繪畫的優秀技法融合的更好,在今後的繪畫生涯中獲得更大成就。 順祝胡小春先生,在河北遷安的大型畫展圓滿成功!

  张玉亮于 北京三正堂

  2019.7.20

  ( 張玉亮先生,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1943年出生于天津。原天津書畫院院長。曾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第五任院長、中國繪畫藝術研究院藝術顧問、中国儒学研究会顾问、中華诗院、远山诗院書法藝術總顧問。現任中國三正書畫院 院長。“三正文化大講堂” 創始人。)

胡小春

  胡小春,1961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市,现居甘肃省嘉峪关市,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嘉峪关市胡杨绘画研究会主席,嘉峪关胡杨画院院长,民进会员,市文联委员。自幼习画,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拜山东省美协常务主席刘书军先生为师,因为酷爱胡杨,2008年后定居西北,并成立民政部门注册的,胡杨绘画艺术研究会,开办胡杨画院,多年来从事胡杨绘画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胡杨绘画艺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作品构图严谨,色彩艳丽,大气恢弘,尤其擅长巨幅作品,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并悬挂于多家政府机关 会议室,以及酒店企业大厅。


胡小春作品

苍茫横翠微

——读胡晓春的胡杨画

文/胡杨

  寒凝大地,霜雪漫天,在遥远的戈壁和沙漠,胡杨高擎一方蓝天,浑身的雪挂,像是晶莹的玉条琼枝,装点着生命的另一番景致。常常,我是在胡晓春的画作中,领略胡杨树风采的。

  我与胡晓春相识多年,他的率真和耿直,一如胡杨,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每到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际,它的像柳絮一样种子在风中悠然飘落,只要遇到潮湿的地方,它就能迅速发芽,在有限的时间内扎根、出苗。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胡杨的家族就是这样不断扩展着自己的领域,那些密密匝匝的原始胡杨林,隐藏着岁月的年轮和顽强的生命积累,让人肃然起敬。在我的脑海里,想起胡杨,就想起一个人:桀骜不训的长发,飘飘欲仙的胡须,都有着胡杨的风范。


胡小春作品

  胡晓春从京畿入关,已经是很多年了,在嘉峪关下,他最钟情的,就是胡杨。以水墨为法,以胡杨入画。他的胡杨画,讲究构图、布局。无论远近分布、高低错落、大小搭配、疏密相间、动静结合,都既合法度,又独具匠心。一幅幅胡杨画,耐看,耐品,回味无穷,美不胜收。 他的胡杨画,尺幅大,有气度,往往有西部大地的空阔,亦有胡杨虬枝舞动的苍凉。因其大,壮烈之气犹生。有人说,胡杨的根系可以穿越地下30米,这不是夸张。只要你走进胡杨林,看见胡杨高耸的树干,看见周边干涸的沙漠和戈壁,你 就会明白,没有发达的根系,胡杨树就不可能如此茂盛。胡晓春常说,画胡杨,必有胡杨之根底,胡杨的根底,也就是一个画家的修为。胡晓春不仅自己画胡杨,还带领众多的书画爱好者画胡杨,他成立了嘉峪关胡杨绘画研究会,自己花钱邀请书画爱好者到嘉峪关周边的胡杨林带考察和体验生活,在他的感召下,嘉峪关形成了一批画胡杨的高手,胡杨精神,在许许多多精美的画面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广大。


胡小春作品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三个一千年,可以说是胡杨强大生命力的真实写照。胡晓春把自己的艺术之根,广植戈壁沙漠,以胡杨为师,数年来,他穿梭于嘉峪关周边,在金塔沙漠或额吉纳的戈壁,他的身影,以胡杨为伴。可以说,胡杨的习性,胡杨的品格,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渐渐发芽,渐渐成长,渐渐茂盛。

  他的浓墨重彩,他的浓郁密集,他的嶙峋枝干,他的姿态张扬,将胡杨不屈的生命张力以及生死强烈对比的生存环境,表现得酣畅淋漓,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胡小春作品

  他善于画大尺幅的胡杨,他善于在几十米上百米的长卷中,展示胡杨的老与新、枯与荣、死与生等各种状态胡杨的肌理、质感、天然野趣,胡杨的魂魄,跃然纸上。

  每当秋季,胡杨树的叶子披满金灿灿的阳光,牧人们就赶着羊群来了。随风飘零的叶子,是羊群的最好饲料;活泼自由的羊群,又为寂静的胡杨林增添了几份生气。胡晓春一直把自己当作秋天的一棵胡杨树,这使得他得以在具体环境、具体场景中营造具有生命活力与诗意的胡杨意象。


胡小春作品

  读他的画作,力透纸面的是一种呼唤。让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出发点,启迪我们从这里回归到永恒精神追求之中,就像一棵胡杨,就像一片胡杨,成为一卷山河,一身豪气。


胡小春作品

以意遣笔 胡杨为伴

文 /郑启轩

  对自然的敬,会成就一个好画家……这是历代宗师的人生与为画哲论。

  山水之间,蕴含着纯粹的美;人与自然,只差一对会发现的眼,和一双愿守护的手,诚如艺术,她并不提供真理,但她,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心灵的探索显现。胡小春先生从胡杨、沙漠、骆驼、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一方面有挥之不去的传统水墨情结,又有着不安于现状的叛逆,常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胡小春作品

  但凡上乘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欣赏者与作者不谋而合的产物。在胡小春先生的笔下,真味处,静气丛生,根植于心,淡也生香,妙不可言。欣赏者心有多远,艺术作品的深境就有多辽远。这是彼此间的心领神会,作品试图将一幅生活画面戏剧化再现一句经典名言:“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如李白的诗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艺术与生活相隔又纠缠在虔诚与世俗之间,这种感觉如诗歌一般若近若离,不可名状,艺术客体被画家凝固在展厅空间抑或画页的某一处,试图表达不可名状的孤独。


胡小春作品

  他的作品有某种朦胧的沧桑感,是丝绸古道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无际戈壁大漠自然伟力对人的心理作用?这些有别于北派抑或海派山水画家创作的地域文化影响的气息作用于画面是母庸质疑的。大漠戈壁的粗犷、豪迈而又充满生机的美丽,伴随着先生的生命在这里成熟,他的艺术也在这里获得了启示,戈壁大漠生活是他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他的胡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独特的对生命的感怀,才使他笔下的胡杨、骆驼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表现西部大漠沧桑的阳刚之美,只有胡杨生长变化过程中才能称的上沧桑。


胡小春作品

  三千年前雨露萌动的幼芽,三千年后枯木留香的矗立。倒下后经历千万年的硅化过程演变成玉化石。晶莹剔透保持着传统古老的树的形态。胡杨树纵然是枝叶干枯,胡杨根虬劲有力,盘踞在茫茫戈壁;胡杨魂坚定不移,伫立在漫漫沙滩。千百年来,这自生自灭的天然胡杨,给边关西域风景,送今古长路于精华,给世界以生命的启示,送人类以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看到胡杨就会使我们想到日夜在守卫祖国边关的军人,就会想起他们那英勇威武的飒爽英姿,就会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激励与鼓舞,不尽让人感叹。不到大漠,不见胡杨,是看不到时空的凝结。是感受不到生命的沧桑。生命不息,精神永存。画家用抽象的和具象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的笔墨语言,精辟地诠释了生命的历程,是一种自然与精神的融合。胡小春老师的大漠胡杨也以此贴近艺术本质与艺术规律,并始终坚守中国画的审美特质。他对传统精神的科学认识与动态把握,致使他超越了技术层面的物质性,而以精神层面为出发点,去表现心灵的印象,精神的家园。正是这一点他把传统带入了当代文化语境,植入了他大漠胡杨的文本中。


胡小春作品

  技入自然是丹青,墨行乾坤在心间,胡小春老师作品的鲜明主题或与之相关联的生活题材与场景,即便在他的纯写生中也时隐时显的,似乎能感觉到隐约传来的悠扬钟声与时断时续的驼铃和偶发的鹊响与辽阔宁静形成独特的对比,画面在一片混沌的色彩中优先传达着具有绘画性的物质感的语言节奏,肌理笔触,线条结构和物质感的空间……无论他的作品表现什么主题,画面里的物质材料呈现的趣味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漂移浮现在绘画语言关系的主导位置。


胡小春作品

  中国山水画以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为精神源头,从诞生之日起,便以人的心意为旨归,排斥社会性的功利目的。不论是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还是道家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皆以归去来兮的精神作为山水画创作的基调,将山水作为挣脱尘世捆扰,超越政治羁绊的灵魂避难所和精神的憩息地。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来说,它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对于画家胡小春先生而言,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实是用生命的状态去表达对象,在技法上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所谓“ 俯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无问西东。


胡小春作品

  即便如此,要实现艺术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必定要从传统艺术的精华脱胎中吸取养料,笔线趁色未干时着墨,浓墨破色,形成特殊的肌理,以在实中求虚、墨中显彩,浑厚中见出华滋、枯硬中生发出苍润,严谨中显见随意;在他的笔下,形式感和笔墨得到有机的统一,体现出个人情怀和造物美景的有机融合,把胡杨的苍茫和洪荒之美才能通过心灵的探索,实现长期的累计,用心去承接,故有新的延续和新的创造。所以胡小春老师在从艺过程中,泛览艺林,潜心技艺,明经修行。我权且理解为灵根出百谷,我们在他昕使用的线上就可以见到其用功之所在。


胡小春作品

  欣赏胡小春老师的山水画画如其人,有着草原上风一样的自由气息。他不拘泥于刻板描画物象,而是运用联想的方式传达自己对山川的所见所想,于是便有了“山重一山,山叠一山;水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意境之美。他画心中无尽的山川、无边的丛林和无垠的雪景,毫无例外地遵从传统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吸收其中的艺术精华,并使其透露出当代山水的绘画性。他以纵横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在宣纸上勾勒、泼墨,为群山大川立象、造境。深谙山势、水脉、地形和画理的他,常以游走奔放的笔触,多层次、大刀阔斧、开合自如地把各种自然物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宣纸上。当作品接近完成时,他又会对画面进行反复揣摩,有时对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一丝不苟的“增光添彩”。

  站到他的作品前看久了,就会禁不住遐想万千,把整个身心都沉浸其间,和他作品里的山石、沟壑、烟云、树木、白雪、清流等对话交流。看他的画,我更愿意将自己置身于这幽美寂静的层峦密林之间,踩着即将融化的一片片白雪,从厚厚的草甸上轻盈踏过,从茂密的树林间缓步穿行,从潺潺流淌的小溪上一跃而过,走进雪迹还未化开的幽谷里,去寻觅那几只憨态可掬的小山羊的足迹;或爬到一块浑厚稳重的山石之上,双手叉腰站定,去俯瞰这清凉世界里的神奇美妙。


胡小春作品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书画就是如此!广博的文化修养虽不能代替专业的磨炼,但博采众长,积久贯通,胸有古今,绝对是提升书画艺术气韵的必要条件。胡小春老师在清润的水墨淋漓、含蓄的以形写意间,完成一次次自我灵魂的深度对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必然在静谧的关照与活跃的生命在心的统摄下,其艺术的光芒必然映照在尺寸的画幅之间。


胡小春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