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诱惑水墨画仕女图,论水墨画色彩的艺术价值

时间:2020/5/28 15:29:13  来源:闽农画苑

  传统水墨画中色彩语言历史进程的思考,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史上“水墨”与“色彩”似乎处于一个相互独立的状态,一些文章中有提过水墨发展于色彩之上,并替代了色彩,其实不然。水墨画并非是由色彩画衍伸而来的,早在东汉晚期墓室壁画中就出现了水墨痕迹,只不过唐宋时期的画家们将水墨形式重新构建。水墨画也并非是对色彩的取代,其实水墨就是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来表现色彩的缤纷。

  新时期水墨色彩的现,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融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经过几千年绵延发展的水墨画,形式上的传统审美特征,加速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失落,那些值得我们骄傲的水墨艺术,却成为色彩表现的缺陷。这就引发了众多艺术家对水墨画中的色彩进行重新思考与尝试.

  借用西方光色理论,重建水墨画色彩体,中西色彩体系大相径庭,与注重精神的水墨相比,西方更注重色彩自身的表现,而现代派绘画也证明了光色的感染力。于是,面对水墨画中色彩表现的局限性,艺术家们开始以西方的色彩论来改造水墨画,寻求一种水墨、色彩的综合表现。毕竟色彩明暗、冷暖对比更吸引注意力,这也就促使西方色彩观与水墨融合成为重建水墨色彩体系的一大趋势。

  新时代的水墨画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不仅在于中、西色彩观的介入,在绘画材质、技术手段上也打破了常规,试图通过现代的技术来拓展色彩表现,比如利用拓印、喷刷或合成颜料等技术来突破传统的表现技法,有力地提高了色彩的张力。而对追求新材料、新技术,并不能因形式的改变就否定水墨画的价值,它是通过更新的材料、特殊的制作来丰富水墨画的色彩表现手段。

  水墨艺术背后所隐含的中西文化差异这个问题,在水墨的创新中被一度的忽视,而当我们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水墨色彩的转型,那水墨画已不仅是一个画种,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我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风格。因而,与西方绘画存在巨大差异的色彩部分应加强重视,它是一条对我国文化艺术价值解释的重要线索。

  当下面对色彩的泛滥,带给我们对色彩的麻木,水墨艺术具有含蓄、淡雅的色彩也被重新审视。但今天一提到水墨就试图朝着西方艺术的变革之路看齐,创新值得提倡,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西方色彩语言的革命性转变是在光学原理发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必要性转变,而这与我国当今水墨色彩要素的革新有不一样的社会语境,我们并不能将传统与当代完全对立,在中国文化下发展起来的水墨色彩,当选择应对当代语境的最佳方法,在保持水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若只是单纯地为了形式的个性化,

  水墨画作为国粹之一,不应仅局限于少数精英阶层,而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样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当今大众的审美具有一种世俗性的倾向,认为水墨那样单纯的色彩很难表达丰富的情感;此外,色彩与性格、情感紧密相联,每个人的色彩观都存在着差异性,这次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五彩缤纷的色彩扑面而来,很容易给大众带来不稳和冲动,一切色彩也就显得模糊不清。其实这种看似矛盾的大众色彩与水墨色彩之间存在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大众对于流行色的追求,也是在促进水墨的不断超越与重建,我们要正视这种文化的转型。当然,这并不是对水墨单纯性色彩的否定,而是要在大众文化泛滥的潮流中,寻找发展契机。

  在当代水墨色彩的转型中,以水墨画所追求的艺术情感为最基本的审美想象,以大众的多样性审美趣味为参照,创造出一种多样性中求和谐、理性中求感性的色彩模式。而这种色彩的模式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对比度的减弱,产生柔和的调子,就如同音阶一样,尽管色彩丰富多样,但出于在统一的大调子中,就会觉得色彩和谐、平静,展示出了东方艺术的安宁。

  面对当下水墨色彩的转型,创新是其主要驱动力,但水墨色彩的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方式与规律。显然,我们不能依照西方绘画所提倡的审美标准来要求水墨色彩的发展方向,同样也不能盲目的将某种色彩模式进行套用,而应将水墨艺术的精神意蕴作为基本底线,以我国民族儒雅的审美情趣作为方向,以当代大众所追寻的流行色彩作为参照,这样水墨艺术既能保持自身的个性与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当代文化下的多元面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