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台湾现代水墨画的先行者萧仁徵

时间:2018/4/16 20:45:12  来源:收藏快报 仝朝晖/北京

萧仁徵水墨作品

  萧仁徵,原名俊青,字丹初,又名征人,字仇瀛。1925年生于陕西省户县。从幼年开始,父母就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读书人,督促他在做家务、干农活之余读书习字。他9岁被送到村里私塾读书,常常看乡贤贠济博先生作画,成为他最初的艺术启蒙。他12岁转读祖庵镇高级中心小学,插入三年级。这时候他也崭露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当时学校有巩雨琴(或名巩雨亭)老师教图画课,巩老师通晓国画,但也接受过新学,所以他没有用传统《芥子园画谱》式的教课方式,而是授课时常拿些瓶罐器物教画写生,这给学生打开了新的视野。贠济博、巩雨琴两位先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乡间画师,直到萧仁徵成名后,他对老师依然铭记于心。

萧仁徵

萧仁徵水墨作品

  高小毕业后,因为家境原因,他辍学一年。望子成龙的父亲就指导他用毛笔蘸水在炕坯上练字,这段经历也无形中影响了他在后来的现代水墨创作中,对汉字形式的迷恋。1943年他已经18岁,考入武成中学(今户县二中的前身)。1944 年,由于抗日战争告急,他在学校志愿报名从军,直接赴云南曲靖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之后抗战胜利,他在云南随军开往辽宁,又重新复学。他先后就读长春青年中学、浙江嘉兴青中,并在读书期间继续学习西画、国画。

  1949年初,他在朋友的帮助下,随军来台旅游,一边进行绘画写生。但是,之后由于大陆的战事生变,他滞留台湾,也从此和家里断绝音信。直到1989年两岸关系解冻,他终于在离家40年后,重返故土。

  萧仁徵在台湾生活几十年里,艺术生涯开创了另一片天地。来台初期,在为生活奔波之余,他进入台北的夜间美术研习班,受教于陈定山、朱德群,后又考入台北夜间部美术科,接受正规学院美术教育。其艺术兼擅水墨、水彩、丙烯,亦擅于融合各种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其早期作品多为写实的风景写生,富有文学性的抒情风格,在后期的创作中,受到现代艺术思想影响,作品创作逐渐进入抽象绘画表现领域。

  在萧仁徵诸多艺术成就中,最为显著的功绩莫过于发起台湾现代水墨运动。在台湾现代艺术成长早期阶段,他成为其中的代表艺术家和积极倡导者。1964年以于还素、刘国松、萧仁徵等为创始者,成立“中国现代水墨画会”;1968年由刘国松、萧仁徵等为发起人,成立“中国水墨画学会”,且举办一年两次的艺术座谈会、作品观摩展。类似这些活动和当时提出相关艺术主张,推进了台湾现代绘画的发展和繁荣。

  从20世纪中期发起的台湾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萧仁徵是最早以现代水墨形式参加美术展览的台湾画家。1960年,他的现代水墨画《春》《夏》入选首届香港国际绘画沙龙,当时《香港时报》评论:“代表中国抽象在西方的成就,则为王无邪和萧仁徵”。

  萧仁徵赴台后,军人的身份已经褪去,因为他先后从事了商品装潢、海报设计、教师兼画家等职业,所以他的艺术观念反而更加接近时代的前卫艺术风尚。

  萧仁徵从19岁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到赴台初期艰辛谋生自学绘画,后来积极倡导“现代艺术”主张,成为台湾现代水墨画的先行者。

  今天,萧仁徵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他少小离家,一直心系故土。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他经常回到大陆探亲,特别是近年来,他虽年事已高仍多次参与两岸三地的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为两岸艺术文化的交流而努力。 2017年,笔者在台北拜见萧仁徵先生及其夫人书法家詹璧琴女士,我们谈论他阔别的家乡,以及当代中国大陆的艺术发展。萧老对笔者回忆他的人生道路,也提到自己的艺术理念:“中国的现代艺术要具有和中国文化的联系,中国人创作的现代绘画不能和西方绘画没有区别”。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