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



时间:2007/3/4 19:26:16
  戈晔是我的同学,也是好友,同时更是我认识的少数有感觉的女画家之一。如她所言“画画就像生活”,故无论是她的风景系列、失语系列、还是漂浮系列都在画面上津津有味、无牵无羁的向我们展示着她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感受并不依靠明晰品质或钢性原则所带来的技术支持,也不生发于人生况味的悲凉或生命意识的忧患所带来的哲学反思。它时而像漂浮的微风,在清香的花丛中慢慢感受;时而如浓郁的红茶,在午后的阳光中淡淡品味。她并不刻意展示某种风格的追求,或是面目的多样,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简单的,又是多彩的,顾而她只需平实如生活一般画画。或者对戈晔来说:生活就像画画,因为画画在于她本是平常而又多变,丰富而又如一,来得多少有些画理自然,不以力构,不执着,也不刻意,这不就如生活一样吗?

  画画既然如生活,它就一定从一个侧面反映画者的生活。戈晔生于苏州,学于杭州,居于上海,现又读研于北京,可谓漂泊不定,生活既然如此漂泊,戈晔便在她的画中彻底的“漂浮”起来,于是她的近作便“漂浮”在我们的眼前:淡淡的阳光,孤寂的身影。画中的泳者并不是要畅游自然以显智者乐水的颖悟,也不是要融入天籁以得天人合一的妙感,而是仿佛要极力抓住什么,依靠什么,或是追问什么。既然生命是如此之轻,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不能够承受?这大抵也源于戈晔的生活环境——大都市,如她以前曾写到的:“没有安全感,精神上没有依托,生活上也没有依托,对周围的人也没有信任感,没有信仰,在精神上始终是飘泊不定的……”精神上的空虚和漂泊感使生活中很多东西边的很轻,现在人们不需要那些沉重的东西。他们承受不了那种重,“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信仰,这世界成为了我们的迷误”(卡夫卡),世界的迷误使我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自由,靠近了市场也靠近了利欲。我们创造了科技,却迷失于科技;同样的,我们制造了都市,却异化于都市。都市已成了波德莱尔笔下的“病城”,那么我们将“到哪里去”呢?戈晔在一遍遍的渲染与微妙的勾勒中不断的强调她对世界的理解的梦幻因素,或是反复回味相似的玄想情境——“为清醒制造人工幻梦”(柏拉图)。于是我们在她的画前感到了或凄迷,或孤寂,或清冷,或迷幻,或朦胧,或迷茫,而这一切都诠释得那么自然,真实,我们便不禁疑惑:这是她心中真实的幻化呢?还是本就是幻化了的真实呢?而戈晔则一次又一次的在画中诠释她:“真实的谎言”。因为这种诠释的所在是不可能存在的,故而它只能是一个谎言,另一方面,这种所在又产生于它真实生活的所在,因而它又是真实的。

  于此,戈晔以她真实的生活感受来展示她的选择,即:她揭示了“漂浮”,而“漂浮”也揭示了她。但在“漂浮”之后,戈晔将飘向何方呢?我拭目以待。文 /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