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与现代展出环境的高度谐调——关于林蓝的金版水墨



时间:2007/3/4 19:35:14
  与许多中国画家不同,林蓝既有着中国画方面的知识背景也有着环境艺术方面的知识背景而这恰恰使她能够很好地将两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比较而言,相当多的中国画家对后者是掌握得很不够的,这就使得他们在文化背景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多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在我看来,林蓝近作的艺术处理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尊重中国画虚拟性、装饰性、平面性的特点出发,她有意识地在空白的背景上处理物象。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使观众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可以使图形与笔墨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次,为了与现代建筑环境相适应,她有意识地让画面造型具有几何形特征,并省略掉了许多细节,结果使它们显得单纯、明快,而且富有律动感。据林蓝说,她在造型上深受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的影响,但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认为,她的这一传统应该是来自塞尚。因为这位艺术大师最早在这方面进行艺术探索,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无计其数的艺术家;

  再其次,在笔墨的处理上,林蓝基本是在努力借鉴清代画家恽南田 “撞水撞粉”的技法,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充分显示“水渍美”的形式语言。从表面上看,林蓝的技法是以面的表现为主,但实际上,那由水渍边缘所形成的线纹,却与面的处理手法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对照。

  毫无疑问,我还可以举出一些其它特点来,但仅是以上三点,便足以表明林蓝在艺术表现上的个性与审美趣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所谓艺术个性与艺术的审美趣味,既是特定文化背景使然,也是文化教育的结果。而任何忽视这两点的人,其艺术个性与趣味都难免会与新的审美需要产生距离。林蓝前几天打电话请我写文章时,我曾经问她,在创作之前,要不要打草稿?她十分明确地告诉我,在创作前,她主要是观察与研究对象,直至产生对客观对象的特殊感受与清晰概念时,她才会以默写的方式一气呵成地完成画面。在此过程中,她基本是根据立意的需要进行十分自由的意象造型与画面处理。

  的确,林蓝的作画方法也不过是对传统绘画方法的继承,但放在当前的中国画创作背景中去看又是十分有启示意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众所周知,自“五四”以来,中国绘画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恰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由于这种方式过分强调照搬式对景写生与明暗素描的重要性,所以不仅使笔墨的表现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而且使“借形表意”的优秀传统丧失殆尽。其实在这里,关键在于对写生的正确理解。据我所知,在古人那里,写生虽然有抓取对象特征之意,但与此相关的是,还必须将三维的对象转换为二维的结构,并从主观表现的需要进行大胆的取舍,甚至加以夸张。可传统西方绘画中的写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常常是在画面上再现三维结构,即使用线条进行表现,也没有违反这一原则。更其重要的是,它强调接近视知觉的绝对真实。关于这一点,人们只要比较一下传统宋画与写实性的当代工笔画对同一自然对象比如对荷花的不同处理,便会有着深刻的体会。我感到,这也正也是林蓝能够自如借鉴西方现代构成知识,而机械运用写实方法的国画家反而不能的根本原因。明乎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所谓古与今其实只是相对的。正确的方法乃在于:我们必须根据当代文化的需要去对古代与现代的一切知识进行合理的取舍。否则只会达到相反的结果。

  林蓝的艺术探索尚处于“正在进行时”。对她来说,还有一个尽善尽美的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升华对“水渍美”的表现,以使艺术语言更加纯粹,进而达到更高的层次;又比如,如何进一步艺术地突出主体对客观对象的特殊感受等等。相信这位年青有为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文 / 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