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文艺创作大井喷



时间:2008/7/15 22:18:32 文章来源:天府早报 

  10天内打造出第一场赈灾音乐会,20天排练出第一部反映汶川大地震的话剧《坚守》,一个月内创作出2000多件摄影作品、1000多首优秀诗歌、1500多首赈灾歌曲,还有众多美术作品、报告文学和小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文艺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井喷,这些作品记录了灾难之后全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风貌。眼下,随着抗震救灾工作进入重建阶段,本地许多艺术家们也开始以“重建家园”、“铭记历史”等为主题进行文艺创作。日前,记者就本地文化界的创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灾后本地的文化创作已经开始由先前的井喷状态逐渐沉淀,进入文化精品孕育期。

  100位著名诗人

  打造《瞬间与永恒》

  汶川地震后,曾经没落的诗歌重返大众的视线,并重新占领文学高地。《压不垮的脊梁》、《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等一批抗震诗歌广为传播,感人肺腑,备受好评。全国著名诗歌刊物《星星诗刊》更是在5月12日之后的2周时间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首优秀诗歌,一时间诗歌成为了人们彼此之间传递爱与力量的强大载体。

  当灾难过去,重建开始,很多人也关心起这个阶段的诗歌创作,日前记者再次造访《星星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梁平,他告诉记者,“地震时诗歌界的反应是一次井喷,最具有人类历史价值和民族力量的诗歌作品将会在重建阶段相继涌现!”

  梁平透露,目前他正忙于一本重量级作品的筹备,“我们诗歌界即将推出的一部重量级作品——《瞬间与永恒》,在这本诗集中我们从本地众多优秀的地震摄影作品中选出了100幅图片,并邀请四川100位著名诗人为这些图片配诗,相信7月中旬正式面市后,一定会再次掀起诗歌创作的一轮高潮!”地震之后,梁平创作的诗歌《默哀,为汶川大地震罹难的生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忙完手上现有的工作后,便会投身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今年年底我会拿出一首长诗来纪念这场灾难中的感动!”

  71岁女作家

  20万字讲述“震后的成都人”

  汶川大地震后,文学界人士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采访工作。继中国作协发出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的号召后,四川省作协旗下的作家们也纷纷拿起笔,为抗震救灾写下了最感人的文字。本土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仅用20天就完成了报告文学 《重兵汶川》,而《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汶川!汶川!——强震凝聚中国》、《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等一系列与地震相关的文学作品也相继出现在四川的文学市场。

  在文学界的各种采访活动中,71岁女作家李林樱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她除了跟随各个采访团不断往返于灾区,更多次只身一人往返于龙门山镇进行采访。随后写出了《不能丢下他们》、《震起龙门山》等真实感人的纪实文学。“这场灾难让我看到了四川人的坚强与乐观,我有太多的感动要与大家分享!”当71岁的李林樱再度跟记者谈起这场灾难时,不住地感叹。目前李林樱已经开始创作自己灾后的首部长篇小说《震后的成都人》。“我就是想用最平实的笔触再现成都人在这场灾难中的感动、坚强与乐观。”李林樱还向记者透露,据她所知目前自己身边的很多作家都已经开始进行重量级文学作品的创作,预计今年年底,一大批与此次地震灾难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就会陆续与读者见面。 
警察画家

  筹备抗震救灾主题画展

  为支持抗震救灾,成都书画界的系列义拍活动也在震后第一时间里展开,在“大爱同行重建家园”书画作品无底价义拍活动上,四川名家们捐献的129件作品无一流拍,拍得善款86.42万元;“重建家园——一切为了孩子”大型书画义拍活动现场筹集到了50万元善款……著名画家何多苓的 《受伤的小孩》、张国平的《记忆汶川》、邱笑秋的《映秀》等作品在义拍活动中格外引人注目。

  警察画家王聪在地震发生当天,伴随着强烈余震所创作的2幅抗震救灾题材画作《血驱劈开生死路》、《快进、快进,救人、救人!》在一次义拍活动中备受关注。地震发生时,王聪正在单位6楼的画室里画画,当他平安到达地面时,很多同事已经在院子里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各地进行救援,他则被命令留守后方,随时待命。到了傍晚,一些地方的灾情陆续传来,王聪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于是他回到画室,伴随着不断的余震,开始用画笔抒发着自己心里的感慨。而这一提笔,到现在也没停下来,“现在我只想尽可能地多创作一些作品,每个作品都是我在表达心中的一种情感,或者祭奠,或者尊敬!”王聪说,他正在创作《家园,我们会回来的!》、《孩子啊,孩子!》等作品,当画作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将办一个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画展,“我想通过我的画让更多的人了解灾难背后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