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天地》杂志社在春沙上推出张晨初最新纸上作品



时间:2010/5/14 10:44:33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中国艺术品网2010年5月14日报道:《美术天地》杂志社在春沙上推出张晨初最新纸上作品。张晨初 197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师从靳尚谊,孙为民教授。2003年美国韦伯大学视觉艺术系进修。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展览:第二届今日中国美术大展,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研究展,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非常印象——“后生代”油画作品展,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赴日本巡回展。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获优秀奖、日中友好会馆大奖。2004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获优秀青年艺术家奖、观众评选的最佳印象作品奖),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大展及精选作品展,张晨初油画素描展 (美国韦伯大学美术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获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第三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获一等奖),研究与超越--中国当代小幅油画大展,2001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获研究生创作奖等四项奖)。代表作有《美丽上海系列》、《哥们姐们系列》、《新商官学工农》等。作品曾入编《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先后在《新华文摘》、《美术》、《中国油画》、《文汇报》、《收藏》、《艺术界》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被中国油画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尽情就好
有关纸上作品的自序

张晨初

  一

  自2000年开始正式走上大幅油画创作之路以来,间断性地画了些风景油画作品,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大,也不像人物油画那般写实,只是那时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应被自己限制在当代写实人物肖像方面。我自信在意象语言和风景等题材方面是有“余热”的,时至今日,的确也可以说是自我满意的。同样,从2005年开始,我又开始发挥纸上作品的“余热”了,当然,这一次就更不严肃了,随着油画写实人物越画越认真,也越来越被关注,我就想甩开一切在纸上玩一把,过个瘾,没想到瘾是过了,可刹不住了。画过静物,画过风景,也画了人物人体,更把刚出生不久的小儿米豆也拿来画了,也算是画大油画前的热身了。当然自然风景画得最多,也最多样。有画我游过的多个国家的景致,也有画玩过的国内一些不起眼的美景以及家乡的田园风光。我经常喜欢把美国的自然风光拿来画,是因为以前在那儿作为访问学者呆了半年,也可以说游走了半年,单单坐“灰狗”横贯美国东西海岸就看了个来回。纸上的玩性,其实流露了画者的趣味和才情,孰高孰低,无需多管,尽情就好。或许日后会越画越邪,越画越不靠谱,还憧憬着到退休年龄,相信热情依旧,锐志不减,但眼睛和体力不再,就到处游山玩水,皮纸换麻布,丙烯换油彩,风景人物照画不误,甭管像与不像。尽情就好。

2009年

  二

  2001 毕业以后到2004年年初是第一个阶段,其间主要把重点放在如何使景物本省的刻画和自己同时期任务创作语言的一致问题上,一级如何把“光斑”引入到风景画中。这阶段画的相对“写实”点,当然也有点写意的成分。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05年的一些时间。觉得原先的还是太传统,就加大了光斑的符号感,同时把色彩从传统的风景中剥离出来。这时周围的人基本上都难以接受我的这种“冒进”,大都以为是抽象画了,而我坚持然为这只是一种试验,仍然是属于“意象”的。当时可能别人觉得我有些走火入魔,但自己却以为是曲高和寡,反正画画的人都不怕偏激和自信。第三阶段是2005年年中左右开始在皮纸上玩丙烯材料,因为对材料的质感入迷,故把这种感觉移植到油画布上。这时画的风景可能多了些“笔墨情趣”,觉得好玩,相对也轻松了些。由于我只是吧风景创作当做人物肖像创作的补充和调味,没有用过多的心,很惭愧!如果把我的风景画看作是一条线,把人物画看做是另一条线的话,这两条线是互相游离的,有时靠得近些,有时离得远些,有时觉得好玩,有时有些忐忑不安,有时又感觉是矛盾的,但我还会玩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是我另一种艺术生命的体现。

2007年

  三

  画大肖像的确很累,除了体力之外,还不得不受造型、色彩、运笔的约束。画小画可笔随性走,信手拈来,来去自由,画坏了就甩之不用心疼。在朴素的状态下方能显露性情本色,大小不重要,媒介材料不重要,重要的却在画外,是画理。

  当我刚开始玩纸上静物花卉作品时,还特别在意画面中“光斑”的经营,可以说这是与我的人物大创作的语言是一致的,毕竟对象场景小,造点光斑自然是随意玩之。画到风景时,尽管可以弄点强烈集中地光斑,但毕竟不是自然地,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慢慢把光斑的物理特性转化为画面的黑白结构,知黑守白,前些天用小油画换了几张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拓片,很是喜爱。未料在画纸上无意皴皴点点,抹点肌理,如刻章拓片,竟有金石之趣。

  我受过南北两所美术学院的熏陶,本姓有南人气韵灵动的一面,又有吸取北人造型严谨大度的一面,既有领悟靳尚谊先生理性的一面,又有另一位导师孙为民感性的影子,在我的画里,理性与感性是统一的,造型与色彩是统一的,严谨与随性是统一的。

  导师曾说我画画“野”,那是以前刚上研究生时,针对素描习作,批评我的路子”野“。过了基本的造型关后,自觉”野“倒成了我的优点了,循规蹈矩地做人,却不喜循规蹈矩地画画。画油画的往往不敢碰宣纸玩点线,画国画的往往不敢刷体积弄光色,我的这些新玩法,何尝不具价值呢。导师后来告诫我,要做就要做第一。他的话成为我的座右铭,是我暗藏的目标。

2005年

  四

  我生长于浙江这块充满浓郁传统文化的土地,看到宣纸,手头便有勾勾点点的痒痒之感,再加上来自西画多年的教育,把握造型与色彩应该来说是轻松自如的,将这两种不同德材料不同造型手段结合,让人产生新颖却又似曾相识的感觉,像国画而非国画,像油画而非油画,像水彩飞水彩,真好玩。观者轻松,画者乐趣,何乐不为。再说,出手大画,犹如割肉,拿些小纸换点碎银,以续发展,无可厚非。此些小画如小稿,说不准,我真能把大画画成像小稿,吧小画的笔意移入油画风景和油画人物中,那就妙了。

十年前我离开故乡,至今魂牵梦绕。十年后的今天,我希望人们不仅能读出我画中浓浓的乡情,更能体会出故乡山水的灵性。或许,离得越远去得越久,感受越深。从物象到心象,我以不满足于景物的真实,但求心灵的真实,那是一种人格化的追求,那是一片耕种于心田却无法用语言述说的光色家园。风景之道不仅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理念,更应追求当代的精神。传统与当代是应该统一的。优秀的艺术家力量滋养与博大精深的传统,发力于对时代的独特敏感,我探索用心灵的光束追求笔墨与光束、传统与当代、心灵与自然相容得最高境界。

2005年



  啊,当爹了,儿女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上苍赐予我们的天使。自儿子出生以来,我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白天睡懒觉,晚上听儿子哭闹。儿子来到这个莫名的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着白天黑夜,只有父母的爱让他安静,让他健康成长。在平凡的生活中,我进一步理解了天下父母的的无私和伟大。哭泣的婴儿、关爱的大手、神秘的宇宙、上苍的光照,这些意象时常在我脑中闪烁,我终于拿起画笔,将这些琐碎融入我的艺术之中。

  历来以婴儿为题材的作品很多,远的有西方人描绘的圣婴和漫天飞翔的天使,近的也有若干国内名家画的婴儿,偶尔画一两张的就更不少了。有些友人担心我画婴儿难免会有摩擦撞车之虞,实则多余。在我的《黑夜天使》系列中,沿承了本人一贯的光斑语言,用光亮的手形触抚在婴儿的身上,背景是似云非云的广袤空间,突出婴儿的渺小。手形光斑则想象来自于父母、祖辈、人类甚至天使或其他神灵。意境不言而喻,可感觉是对下一代的关爱、祈福,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暗示:在宇宙中人类的孤弱渺小与被拯救的感觉。

2009年

  六

  是啊,在辛苦的付出中,儿子带来的乐趣也是无穷的。有一段时间,天天带儿子去婴儿馆嬉水,套着个游泳圈,让他亲近水,这是多么好玩的事情啊。我以自己的视觉,从下至上打量着婴儿在水中的样子,仿佛个个被神圣的光照着,延续着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像在他们娘胎里一样安全。人类描绘婴儿的作品很多,这一次,我脱离了具体的光斑符号,尽情地刻画着婴儿的生动姿势,在水中,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快乐,只有一条生命的脐带左右着我们。亲近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自娘肚子里开始。

  在另一系列《水中天使》中,婴儿在胎内般安详自在地游动和悬停。视线则完全放在水下略微仰视,避开常规在水面上平视或俯视的做法,另辟蹊径地完全呈现水中的身体,背景是奇特的水面下的水面图像。退一步海阔天空,“下”一步也同样海阔天空。画面也依旧延续光的语言,但采取非固定形状的集中光照,光落在婴儿身上以及水面上,互相反射产生倒影、折射,制造炫目惊奇的人水交融的水下美景,婴儿的运动及由此生成的水纹得以绚丽展开和描绘。

2009年

  七

  有博友给我作品留言:画得好,但到底表现什么意义?
  
  的确,绘画需要意义。应为这样才会有精神内涵可挖掘,才不流于表面视觉形式,给人以思索和启迪,这也是当代艺术所普遍追求的绘画意义。阿德南绘画也不需要意义,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起核心支撑的是经济和科技,艺术犹如甜点,可有可无,离社会核心越来越边缘,他承载不起也不需要承载博大的思想、深邃的意义,更何况绘画!当代人文环境里不缺所谓的任何的各种层次、各种名义上的意义,但,对于生命的感动几乎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难了。因为人原始本真的东西或已被严重的挤压或丢失殆尽。在眼下物质和资本主宰的社会里,感动变得倍加珍贵,绘画需要感动,来自血液里的感动。对生命的感动就是绘画最彻底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机会,或许这是人生中最感动至深的一次,因为婴儿弱小稚嫩又一尘不染,他一脉相传是你生命的延续!更因为他是独立的生命!他是无中生有,他会有小变大,由弱变强!有什么比生命及其过程的感知和体验更美丽?更感动?更有意义?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幼小的生命更美好的环境,更高尚的教育,最美丽的祈福!每个人都会祈愿孩子远离伤病、远离邪恶、远离战争!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人类的未来,从婴儿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我们的从前、我们的未来。祝愿普天下的孩子都如在水中那样的安全、自由和快乐!借用博友吴越江南的即兴配诗:

  当父母双手
  放开我的时候
  我已经长成一对
  天使的翅膀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