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6页 共178

2012上海艺博会“雕塑与城市”主题座谈会记述



时间:2012/11/8 11:53:5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2011年11月2日下午,由上海艺博会组委会、上海恒源祥香山美术馆、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联合主办并由恒源祥香山美术馆承办的2012上海艺博会“雕塑与城市”主题座谈会在恒源祥集团会议室正式召开,此次会议由恒源祥香山美术馆馆长陈明主持,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上海艺博会办公室副主任陈贻淼、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处长孟凯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美院院长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陈云岗、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务副院长肖谷、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邱瑞敏、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俞泳、中国美协会员雕塑家刘庆安、中国艺术品网总经理陈强、《新民晚报》资深艺评家林明杰、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卢卡.塔兰蒂尼、恒源祥集团总经理陈忠伟、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李巍。

  首先,陈明院长对此次会议的目的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他表示今天借用艺博会这个平台举办此次座谈会的意义与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促进雕塑艺术界与建筑界的对话,提高未来雕塑艺术与城市建筑之间合作交流融合的可能性;第二,引起艺术界、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雕塑在城市环境中所起到的人文精神之作用的重现;第三,提升普通民众对雕塑艺术,特别是城市雕塑的感知度。

  接下来,各位学者分别谈了自己对雕塑与城市建设的理解与看法。首先,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处长孟凯诺从文化的角度谈了自己对雕塑与城市的感想,他表示,城市雕塑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更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于传递文化与思想,而在我们用雕塑传递思想之前首先要明确城市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用艺术、用雕塑传递信息,调整时间、空间与人的关系。同时,他还表示,如今在意大利,由于雕塑与建筑的区别的逐渐减弱使得雕塑的发展进入了过渡性的阶段,在此阶段怎样让雕塑重新发挥其传统的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会议中,中国艺术品网总经理陈强又从民众对公共雕塑的认识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城市雕塑应更具亲和力,因为城市公共雕塑首先需要的是和谐,这种和谐的意义在于城雕要与周边的建筑和谐,更要与人和谐,要方便人的行为参与而不能仅作为一个摆设。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从雕塑与人的关系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雕塑本身具有灵魂与思想的同时更需要被人感受到,被人接受,还要与当地的文化、环境有机的结合,这样人与雕塑的关系才能平衡、协调。因此在建造城市雕塑之前,需要先与民众沟通,这样才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理解,进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务副院长肖谷则从城市雕塑审批审查机构体制的角度谈了自己对雕塑与城市的认识。他表示,上海在城市雕塑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探索与努力,不过问题是,在做城市雕塑的同时却忽略了与当地历史、当下文化的结合。这反映出目前上海城市雕塑的现状与上海城市雕塑审批机构体制并不匹配,相关文化部门与城市雕塑的关系也并不紧密。他还进一步表明了在上海这样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中,如果城市雕塑体制能够愈加健全,从审查到推荐再到落实的结构过程能够更加协调、科学,那么,上海城市雕塑会有很好的发展。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卢卡.塔兰蒂尼表示,在雕塑传达信息时要保证信息的明确,让民众更容易对此了解。同时,他也赞同孟凯诺的看法,表示在意大利雕塑与建筑的界限确实在逐渐模糊。对此,他认为,如果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无法结合,那么要考虑的便是怎样凸显雕塑的特色。最后,他还表示真正的艺术是超越时代的艺术。经过很多年,如果人们还觉得它是艺术,那么当年的艺术便成功了。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黎明从制度、雕塑个性、雕塑与城市规划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首先要完善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规划设计雕塑建筑前听取民意;第二,注重审查与监督的过程。另外,他还表示城市与雕塑的性格凸显相得益彰,城市有自己的性格,城市雕塑更应有这座城市的性格。而正因城市雕塑的性格使得城市更具有自己的性格。最后,他认为对于雕塑的设计应该在城市规划设计之时就应有所考虑,从整体的视角与概念对城市进行规划,对城市雕塑进行设计,这样的雕塑会更加生动,城市也会显得分外可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则用简单、生动的词汇“三高、三交、三美”概括了它对城市雕塑的感受。其中“三高”的含义为“高人、高作、高攀”。他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把全世界的名人作品、经典作品拿来借鉴,这更有利城雕文化的普及;而“三交”的含义为“交汇、交叉、交融”。他认为应该加强雕塑家与建筑师之间在创作上的交汇,同时,也要建立建筑学科与雕塑学科的交叉,这样才有利于城市与雕塑之间的和谐交融。“三美”为“美誉、美化、美景”。他表示,如果从大众的角度去看,城市雕塑的美誉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一直以来,城市雕塑都承载着太多的传递文化、政治之责任。因此,在当下的时代应该将其弱化,而强化民众对城市雕塑的喜爱感受。同时,雕塑对于城市的美化不应只限于在特定时期为特定事件而设立,不能让城市雕塑伴随着大事件出现,也跟随着大事件消失,应该使其成为一种常态,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民众都能享受到城市在人文方面给予自己的关怀与爱。最后,他还说所谓的美景应该是民众认可的美景,艺术应与民众的连接更紧密,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铸造人居美景与和谐社会。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从制度、观念、操作三个层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城市的规划应具有整体的意识,应将雕塑的设计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进行整体考虑。第二,城市建筑师与雕塑师之间应通过学术的探讨交流形成合作机制将两者的知识体系交融,使得建筑与艺术在城市规划中更加有机的结合。第三,从操作层面上看,作品与环境要有机的结合,雕塑家与建筑师彼此间则需要互相主动的沟通。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邱瑞敏对于城市规划体制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城市艺术雕塑的延续需要立法保护 ,这样才能将建筑、雕塑的特色、城市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可以借鉴国外的优良体制以完善我国现有的体制。同时,他也强调了当前城市雕塑的水准有待提高,并且要适时适地的设计雕塑,不同场合的雕塑之特点也应不同。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陈云岗则分别从四个方面谈了他的感受。第一,中国雕塑界目前面临的一个现状是各种组织和机构良莠不齐,导致了城市雕塑评审结果的失控。第二,他很赞成并敬佩恒源祥集团以购买的方式,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将米氏艺术传到中国,为中国雕塑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缺乏艺术修养的少数政府官员的个人好恶有时会决定的艺术界、雕塑界在当地发展的进程。第四,雕塑与建筑不可能相互取代,建筑的第一功能在于使用,而雕塑的第一功能在于审美。因此二者只有互相融合,取之以长为己用。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俞泳认为,城市雕塑的作用在于为人服务,应提高城市雕塑的开放性,使其与周围的景观结合,与人互动。同时,合作机制也应更加开放,不同领域的人在一起引发创作思想,进而把雕塑与城市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雕塑家刘庆安表示,应突破雕塑界商业元素过多的现状,让雕塑家们全身心的投入创作进而创作出最具有个性和思想的作品。然后在环境需要的前提下,相关组织机构应恰当地将艺术品的个性与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

  上海艺博会办公室副主任陈贻淼表示,这些年来在上海关于城市雕塑的会议很多,这次能由恒源祥集团这样一个企业来主办,他认为是很值得赞赏的。对此他表示感谢与敬佩,并表示将以上海艺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为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

  意大利艺术家多米尼加在意大利通过远程视频发言,她认为,应以全球统一的概念看雕塑与城市的问题,同时,艺术家应该保持童真、率直的个性,这样他的作品才能为城市增添神秘和和谐的感觉。这种和谐也正是城市元素中所缺少的。

  恒源祥集团总经理陈忠伟认为,不管是艺术还是恒源祥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品牌的创造,而品牌是需要有精神的。我们在努力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的同时,要为社会持续地创造价值。恒源祥集团非常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此次引进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同时,也想让我们的同行、艺术界、社会群体都参与进来,进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可。

  会议结束前,恒源祥香山画院陈明院长做出总结,他表示此次会议基本达到了最初预定之目标。第一,促进了艺术界与建筑界的交流,为未来雕塑艺术与城市建筑的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试;第二,会将此次会议的精华部分通过媒体向公众进行传播,进而引起艺术界、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有关雕塑在城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思考;第三,专家们认为普通民众对雕塑艺术,特别是城市雕塑的感知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他再次衷心感谢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嘉宾。他相信,有了大家共同长期的努力,相信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我们的城市也一定会越来越美。

  与会者一致赞同,将以该次会议的共识为目标,尽快形成并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有利于促进雕塑艺术与城市建筑融合交汇、有利于促进城市人文环境健康的集展览、交流平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