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情结——范生福百年老上海系列



时间:2019/10/31 15:25:58 文章来源:上海采风 ■ 杨晓炎 


范生福

  把连环画列属绘画形式之一种,显然不是准确的科学界定,贺友直先生说得好:“连环画不是一个画种,是个艺术门类,它不像版画、油画,有自己特定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连环画本身就是创作……油画、国画、版画三个画种可以进入到连环画,但是如果连环画进入到油画,那就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实际上连环画与文学相结合之后,它早已不是单纯的画种了。中国连环画究竟诞生何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远古不说,就说东晋《洛神赋图》和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属中国古代以长卷形式出现,把通篇故事情节在一幅画卷中分段描绘出来的连环画,可见中国连环画历史悠久。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带黑框固定的尺寸画面,下面配有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简练文字。那是当年全国各地出版社争相出版发行的图文并茂读物,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发行量不亚于当下的动漫(卡通)书,是中国特定历史年代的文化普及读物。

  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名著,很多都有连环画的作品,仅上海地区的画家就画过不少出名的连环画,如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白毛女》……这些连环画几乎家喻户晓。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各画种画家,早期都和连环画沾过边。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当时没有商品画,更没有画廊代理画家的作品,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股票金融机构等收入,唯一连环画稿费相当可观,胜于工资收入,所以许多专、业余美术者都想成为连环画家,以当个连环画家为骄傲。无论是画家还是读者,都有对连环画绕不开的情结……

  我就是千万个有“情结”中的一个,青少年时代看着连环画长大,有了当画家的梦想,非常希望当连环画家,我所收集买入的连环画都是名画家作品,权当是学习美术创作的临摹品。我跑到上海人美社、少儿社,看见一个个著名画家伏案画之,那神情,就像现在有些卡通迷扮演角色的痴情劲。由于这份情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幸和著名画家范生福相识,走进他的连环画世界。

  范生福,1939年生于上海,祖籍无锡。连环画是他衷情一生的艺术,他始终坚守在连环画阵地,发扬、守护这一艺术。他早年创作出版了不下80余部连环画和数不清的短篇连环画、插图等,“长年累月一笔一勾地仔细点划,形成了他严谨的画风”。他退休后主编了以介绍连环画艺术为主的《上海连环画博览》杂志,并筹办了比利时首届中国连环画艺术展、上海连环画艺术展览馆等。比利时首届中国连环画艺术展在比利时皇家连环画博物馆展出三个月,非常成功,影响甚大。开幕式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驻比利时大使馆大使关呈远在致辞中高度赞扬此届连环画展:“中国连环画展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比利时和欧洲公众打开又一扇领略中国文化艺术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曾长期担任上海文化出版系统领导工作的文化名人丁景唐十分欣喜地表示,“《连博》组织连环画作品到比利时举办大展览会,是中国连环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被丁老认定为“中比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我的连环画情结中,为学美术,买了许多名画家的“小人书”,范老也是我收藏的名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卖饼》《林中小猎人》《芦荡小英雄》是三个不同年代的代表作。《卖饼》用黑块线条,造型准确,笔法细腻,画家大量地描写旧上海细节:斑驳的墙壁,充斥其上的各类小广告,破旧的街道,以及大量衣着补丁的人们。《林中小猎人》用钢笔画成,黑白灰处理精彩,森林下雪的气氛都表现出来了。《芦荡小英雄》用传统白描手法画成,这本连环画的风格才是形成他的最后风格语言。

  对于早期的连环画,我总感觉他是受华三川影响,华是否他的老师?这个疑问最近得到范老解答:自学,没有拜过老师。他戴红领巾时就拜访过顾炳鑫、颜梅华、赵延年,老顾对他影响最大,华三川等是他出道后才认识的。以后他的所有插图及连环画一看就知是“范式白描风格”。

  很多画家,早先也是画连环画的,后来就渐渐改成创作单幅作品了,真正一直坚持在连环画阵地的画家不多。贺友直先生是极少数几个“有自知之明”的画家,他说:“我不是画单幅画的料,但我心里很安定,一点不浮躁。所以我自己拿定主意,贺友直再要变成另外一个‘张友直’是不大可能的,也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个画连环画的料,一画连环画就聪明了。你要我画单幅画,我就很笨,一张白纸铺在桌上半天想不出一个东西来。”也许贺老仅仅是谦虚?我看也不尽然。事实上他深谙连环画和单幅画是两个不同创作元素组成的,他的《白光》尝试用水墨中国画创作,相当有味,可他戛然而止,仅仅只是这一本,没有改行画中国画。

  有多少连环画家像贺老一样到晚年还是坚持到底画连环画?范生福就是其中一人。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转行中国画,但和贺老一样坚守这块阵地,以80岁高龄,凭借连环画创作实践延伸出一套老上海风情系列……难能可贵!以至于他晚年画的《话说老上海》获2017年全国连环画征稿大赛“东升杯”创作二等奖。老上海风情系列,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赞赏,同时引发海外收藏者的关注。我感觉奇怪,为何这类题材已经有许多名画家创作过,他还要画,是否有点“吃力不讨好”?他不亦乐乎地回答我:“上海这座传奇的城市,从开埠到上海解放的一百余年中,真是翻天覆地,由小渔村变成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百年后的今天,昔日老上海的旧影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回味那些过去的岁月,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我总想把自己所经历的所见所闻,通过描绘上海滩各式各样的小人物,来展现百年老上海图景。”

  范老说:“说实话,当初我是不太敢碰这一题材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汇集了张光宇、叶浅予、张乐平等一代高手大师,他们创作了许多至今为后人无法取代的上海老味道经典作品。当代连环画泰斗贺友直曾有大量描绘老上海市井风情的佳作,风趣幽默,妙不可言。戴敦邦笔下的老上海小百姓,更是神态毕露、栩栩如生,令人叫绝。”但他并不认为有大师作品在前,后人就无以施展了,于是开始尝试创作《老上海风情》作品。在《上海连环画博览》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在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举办的展览中,展出了几幅范老画的《老上海风情》作品,反映不错,获得好评。展览期间,文化部、宣传部领导视察工作时,参观了画展,对老上海题材的展品表示赞赏,并鼓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领导与朋友们的鼓励,给了范老创作的动力。画老上海风情画也是他多年的夙愿,于是就斗胆继续创作老上海系列了。


2013年4月,杨振武部长兴趣盎然观看范生福画《老上海风情图》


2013年7月,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参观范生福画百年老上海画展

  前辈大师们的作品采用漫画夸张手法,范老发挥自己的特点,用写实求真的工笔重彩进行绘制,刻画力求细致,尽量把细节交代清楚,力求形象资料完整,去再现老上海各阶层的社会众生相。这五十幅图,人称是重彩连环画。称其连环画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有故事。范老早年家境优渥,后由于时事变迁而往昔不再,其耳目所及,既有自幼殷实生活之体味,童年游戏之情趣,更有成年后对当年沪上各种民俗、各类行当的切身感受与近距离接触,久而久之记忆弥深,形成挥之不去的老上海情结。范老说:“画‘小瘪三’,背景用了第一西伯利亚皮货店,橱窗里的皮大衣与冻得瑟瑟发抖用麻袋纸板御寒的小瘪三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前旧上海的寒冬常有人冻死街头,我小时候亲眼目睹小瘪三在严寒中冻死在公馆马路(现金陵东路)廊柱式骑楼廊下,这种惨状现在回忆起来还很清晰。”身为画家,随年事日增,这情结愈发强烈,终始激发创作冲动,将其记忆中的所历所感一一呈现,绘就了一幅幅特定年代中具体而生动的彩色工笔画作。

  著名画家戴敦邦撰文高度评价范生福的《百年老上海》,说他“五十幅的工笔彩色组画,是连环画《卖饼》之后的又一力作。组画极尽刻划细微,可谓丝丝入扣,又赋色绚丽而不媚俗,所绘制的老上海时代风貌甚为得体。”于我而言,看范生福的百年老上海风情系列,又引起我对连环画的情结,并将这个情结永远铭记在历史记忆中……


测字先生


茶叶蛋


撑骆驼


大阳伞拔牙


斗蟋蟀


端午裹粽子


烘山芋


酱园


烤鱿鱼


马路音乐家


卖叫哥哥


卖棉花糖


卖长锭


三轮车


时髦旗袍美女


踢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