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5页 共137

“自贸区•艺术之路”展登陆2016上海艺博会



时间:2016/10/19 16:21:22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作为亚洲著名的艺术品交易盛会上海艺博会,将于2016年11月3日至6日再次与各位藏家朋友相聚。今年上海艺博会将迎来20周岁,此次展会地址将移至世博展览馆(浦东国展路1099号),以全新的面貌壮观登陆。

  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今年将在上海艺博会隆重推出自贸区特展“自贸区•艺术之路”,为本次盛会带来一股清新古雅之风。“艺术之路”是交易中心即将推出的系列艺术展品牌,旨在梳理当下上海书画、油画与当代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概括地呈现当下上海艺术的创作形态和精神语境,表达时代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展览将彰显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推动本土区域文化艺术发展,促进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灵魂的缔造者。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依托自贸区便利政策,为艺术家及艺术机构搭建国内外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优秀艺术家服务,为艺术发展选拔具有潜力的中坚力量,在上海乃至全国构建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艺术高地。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1. 萧海春

  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丰城,别署烟云堂。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善会会员。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月谷天籁图》、《摩诘诗意》、《天籁》等作品被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拟富春山居图》、《九峰三泖》等三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青山沐雨》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九峰三泖》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收藏。

  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著述画册多种。

 

萧海春《烟江叠嶂图》设色纸本 178cm×97cm 2016 (右为局部)

  萧海春师承王康乐、顾飞先生,他的山水画作品构图紧密,利用水墨色陛的深浅制造出层次感。取法黄宾虹,上溯清初石溪等名家。他从师承古人而从中取精粹,将精圆和笔独加以变化而缔造自已的面目,使之蕴含著一种古拙奇的气韵。

  萧海春的山水画随开放之势日趋雍容,清新华贵,惊采绝艳,萧海春山水

  承唐人春风意气,宋人宫廷之学功,元明之率意天趣,一扫旧文人画悲秋孤寂之病态,扬汉唐壁画之情采,入骨灵动,文心雕龙,浪漫天趣,苍茫朗润,北人入南唐,士人簪花,其境天心月圆,花满枝头,一时海上春起“萧家山水”,惊座海上。

  萧海春的国画又集北人经学之功,禀赋积学,几摩名迹,生花生姿,笔转透纸背,经学致用,出神入化。国画之本质文境开阔,写实家亦理想家,萧海春作画以形媚道,造境似锦,笔思畅酣,画品显理学精神,藏露相宜,精沉博涵,坦荡风度,气格满幅。

  西学为容,中学本质,萧海春对中国画之变幻很见深邃的理论,故从容自豪,扬国画民族自信精神是萧海春画风的本质。有此形质,萧海春国画名重也。

2.吴训木

  

吴训木《天穹回音5》 布面油画 260cm×180cm 2002

  吴训木的作品并不能给予简单的归类,正如贝多芬的作品无法与任何同时代的作曲家比较一样;虽然毫无疑问这是抽象派的风格,但在表现上毋宁说更接近印象派的做法,并且充满力量与生命力。在吴训木的许多作品中,森林与原野是直接可见的,生的喷薄与死的悲怆强烈而鲜明,自然有如史诗般宏大而神秘,有如一幅洞穴中的壁画。

  凝视吴的作品,你能够感受到原始的呼吸,仿佛窥见造物者的巨手挥舞。如果说西方的抽象作品追求的是无意识的呈现,那么吴训木的创作可以说截然不同,那是将意识中最为强烈的意象世界直接诉诸于画布之上,这不是流露而是一种叙事,是在故事化的展现他所感知的真实世界。

  于是,我们看见了这些所谓的"作品"一一那是精神、肉体游荡漂泊的世界。但我们似乎没必要将其规类在"抽象""具象"将其定位。我们能感受到生的喷薄,死的悲沦,如此强烈鲜明,自然有如史诗般诡异、宏大,有如洞穴。

3.阮荣春

  阮荣春,著名画家、史论家,教授、博导。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国务院艺术学科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导师;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终身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环太湖艺术城艺术总监;《画院》、《中国美术研究》杂志主编。

        

阮荣春《云雾初开》设色纸本 48cm×180cm 2015

  阮荣春提出以院体精神来改良中国画,具体来说以格法、修养、气韵、意境这四大要素改良中国画。作为学者型画家的阮荣春,其绘画风格的形成无疑充分得益于他在画史与画论研究方面的独到眼光。

  他的作品在笔墨原则上追求对传统趣味的纯净回归,笔意清畅,墨法明洁,构图造境以传统中国画的法则为旨归。但是在具体的造型表现上,则有节制地吸收了传统中国画所不赞赏的光影与空间处理效果,却没有将西画的用色观念杂糅进来,而是充分发挥传统中国画的水墨与浅绛设色技法,使其作品在整体形式上与传统中国画不甚相远,却在可游可居的意境营造上大大突破了旧有的笔墨限制,从而令画中的物象变得圆润丰满、莹洁可爱。  

 

4.陈鹤良

  陈鹤良,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现为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日本明和书画院院长。《水墨名家》名誉主编、《艺坛》美术总编、美国新泽西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邦德技术与艺术学院终身客座教授,出版有《陈鹤良现代中国画》、《陈鹤良的无边书法》等作品集。

陈鹤良《绿色系列荷魂》宣纸 日本布 160cm×270cm  2016

  陈鹤良致力于探索绘画的情韵和表现形式的契合,对其内容题材、纸质颜料等等揣摩研究,致力“绿色世界”的创作与创新。中国画讲究线条,重写意和意境,崇尚朴素的色彩;而西方绘画重色彩表达,有一种厚重感和层次感,重写实。在“绿色世界”中,陈鹤良努力探索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结合点,终于找到适合表达自己个性的色彩与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抒情写意展现心境的《绿色系列》涵盖了山水花鸟画的创作精髓,在绿色中寻找清韵。值得一提的是,这绿色凝聚了他的多年心血,演绎成无尽的爱,是他自己琢磨配制,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含蓄的语境,并在实践中运用。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品,散发了氤氲的芳馨,勾起人们的向往。
  

5.何百明

  何百明,江苏无锡人,明轩堂主。擅长中国画花鸟,作品曾先后多次发表各类报刊、杂志,多次受邀参加专业展览并获奖。现为《人民画报》书画院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大地艺术空间馆长。现任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营运总监。

  何百明《春色满园》设色金笺纸本 100cm×100cm 2011

  何百明的画风,神取传统文人画想象,质取中国画的坚挺,韵取书画的笔意,采取随类,生资生气生韵是在情理中之事,而自成清新明丽之风。

  著名艺术家韩天衡曾评价:“从何百明的创作中有几点可喜的发现,一是他十分强调色彩的绚丽和明媚,力求把传统的敷色与现代色感相结合,二是他注重于将花鸟画的格局与山水景物相糅合,力求把花鸟的明快与山水浑朦气息相结合,三是他还辩证地注意在明丽的色彩间渗入墨色,明丽因墨色的有机调度而拒轻佻、拒俚俗,进而获得雍容华贵的气格。”

6.肖谷

  生于上海,现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担任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2011年参加“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12年举办 “海上·西域——肖谷美术作品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肖谷《八大之意》 布面油画 60cm×200cm 2015

  肖谷运用介于东西之间的淡雅微妙的色调,既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立象以尽意”的意象审美精神,又充分调动了油画这一特定绘画样式的各种表现手段和形式。他在综合材料以及油画的语言增加了画面的肌理和层次,在保留真诚质朴和澹然自逸的意蕴同时,挥洒自如地表现出了江南的温润和恬淡以及某种空灵的栖息感,在画布上塑造了一个既有传统意象,又有现代感觉的视觉空间。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大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所言:“肖谷追求亚洲造型特质和中国文化气息,在以油画‘传统文化当代性转换’研究项目中花了十年的功夫。文化气息与材料媒介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底蕴的张杨得到自然呈现,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样式,非常具有艺术性,非常具有形式和美感,且有文化内涵。在运用新的媒介、新的材料、新的工具的探索过程中对绘画的文化内涵真正内容产生影响,很好地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创造性的方向。”

7.乐坚

  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起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动画大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动漫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中心主任。

乐坚《山水》宣纸水墨 50cm×50cm 2015

  乐坚的作品并没有以西学之用简单而粗暴地介入以儒、道、释为体的绘事画学,她保留了古典绘画意境所有精湛与丰沛的追求;又同时发现古典意境的当代审美价值以及与当下文化联接的可能性。这种建设在中国传统美学基点上的架构也并不玄奥和突兀,依旧是传统的笔墨表现,虽然以不变而求变,有时仅仅是“飞白或留白”显现的光感,抑或是在大片天空的留白处烘染的“灰度空间”,然而,这种图像语言的衍变则产生了文本诠释的新的空间,她有如镜像,她是一种古典-当代复合的结构语言,呈现出图像阅读的丰富层次。

8.邵琦

  生于上海市。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论文《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和语义》、《书屋小记》等约300万字。出版画集《只在此山中—邵琦山水画》等4种。2011年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举办个展《唐人诗意·邵琦山水画展》。

 

邵琦 《钱起诗意图》 设色纸本 94×45cm 2014

  邵琦在中国画笔墨中取精用弘、施展身手时,他的笔墨既上承古贤,又下接今人。他把笔墨进行了自我的提炼,化繁为简,因此,他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块的变化是极尽简练明快的;但当线的网织成纵横交错的一片时,当水与墨的渗融层层累积时,简又衍化为繁,他的画面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变、耐人寻味了。

9.李诗文

  生于安徽桐城,现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

李诗文《山境16》布面油彩 150×210cm 2016年

  中国文化里天人合一的理想化精神境界,以及“托体同山阿”的人生宿命终局激励着李诗文不断地超越人生的种种困局,在心灵上寻找自由。李诗文的创作穿行在尚意、重感悟的中国水墨造型传统,和重理性分析构建描写的西方艺术传统之间,力图不落两边,也不离两边。水墨对于李诗文来说不仅是一种绘画语言,还是一种自幼耳濡目染的文化修养、传统和精神依靠,油画是科班学习和多年实践的专业。水墨的淡雅与敏感,油画的厚重与浓艳;两种方式在李诗文的创作中相互补益、交替并行。他常在素材启示下了悟一种心境,然后分别使用水墨和油画深化和呈现它。他认为,表现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趋近一种境界,获得自由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