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2页 共41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九)宋辽金瓷器——美学的丰碑



时间:2016/12/8 9:57:25 文章来源:程彦林 

(九)宋辽金瓷器——美学的丰碑

  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皇帝柴世宗病逝,托孤于拜把兄弟赵匡胤。次年,赵在部下的簇拥和“怂恿”下,于陈桥发动兵变,建立了大宋朝,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战乱纷飞的状态。宋朝采取减赋税、促实业的政策,使得人民得以养息,社会比较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商品贸易十分繁荣,特别是朝廷重视海外贸易,把对外贸易的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收入,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越窑青釉刻划花粮罂瓶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宋代的瓷业也步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从唐代就已经建立的各大瓷窑之间、新兴瓷窑之间,都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市场竞争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一些墨守成规的著名瓷窑,从此销声匿迹,如唐代瓷业的代表——南青越窑和北白邢窑,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陈迹。二是各窑系都致力改革,推陈出新,如应用“火照”检查烧窑情况以提高成品率,应用覆烧工艺以降低成本等。三是瓷窑间展开激烈竞争,导致市场繁荣和名瓷名窑的涌现,为产品质量和行业美誉度的提升推波助澜。紫砂制品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当然是一些简单的器物,不是紫砂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宋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盖罐

  所以,在从北宋开始(公元960年)到南宋灭亡(公元1279年)的319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涌现出一大批如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赤峰窑等名窑名瓷。在朝廷的主导下,宋代瓷器外销,急速增长。立国之初,宋朝廷就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等港口地区先后都设立了“市舶司”,专门负责船舶制造、收集货物、往海外发运瓷器,相当于如今的物流管理机构,朝廷还派內侍到海外去招徕贡市贸易。由于海外贸易激增,朝廷大力发展造船业,满足航海需要,其中指南针就是这个时期发明,并应用于航海的。宋朝人朱彧在《萍州可谈》和徐竟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录了舟师在航行之中夜观星、昼观日,阴天、黑夜看指南针,这种设备齐全的远洋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各国商人及使节来中国都乐于乘坐中国海船。


上海市博物馆 宋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于是,大批大批中国精美的瓷器,装上先进的海船,承载着“四大发明”、理学、美学等中华文明,驶向亚洲东部、西部、南部和非洲东海岸等地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现在仍然有许多的宋代瓷器遗存,成为研究和收藏宋瓷的主要来源。


首都博物馆磁州窑白地黑花刻划凤纹罐

  宋瓷之美

  宋代制瓷工艺在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提到宋瓷,总是给人有一种蕴含极致美学的感受。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宋 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钧窑,那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汝窑洗

  汝窑,汁水莹润,如凝脂般的质感。


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示意图)

  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


  龙泉窑,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哥窑满布断纹,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南宋 曜变天目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黑瓷似乎除黑之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鱼纹梅瓶

  磁州窑的白釉下黑花器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为元代白瓷釉下彩——青花瓷的出现,提供了样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

  定窑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州窑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隋唐五代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可想象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 鹧鸪斑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瓷的美学风格,非常崇尚沉静素雅。钧窑虽灿如晚霞,但完全不同于唐三彩的粗俗浓烈。


首都博物馆北宋 钧窑天蓝釉炉

  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瓷、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北宋的汝瓷与南宋的官窑、龙泉窑都是玻璃釉,但他们釉料配方已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而汝瓷“釉汁莹厚如堆脂”,官窑及龙泉青瓷经过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润如冰丝般的质感。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唐朝诗人曾称赞越窑青瓷“如冰似玉”,只是一种修辞上的比喻和心目中的理想,而宋人烧制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地将理想变为了现实。


上海市博物馆 南宋 龙泉窑青釉堆塑蟠龙盖瓶

  宋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杰作与魁宝,是陶瓷美学的丰碑,他们的仪态和风范,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样版,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宋朝人对瓷器的态度

  看到这里,各位一定会觉得,既然宋瓷如此之美,宋朝人一定会很喜欢、爱不释手、争相收藏吧!你们都想错了。

  在宋朝,瓷器只是一种工业品,只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生产技术一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加上市场竞争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宋朝人把这个工业品做得尽善尽美。由此并不能判断宋朝人日常生活中就特别喜欢瓷器。

  其实,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宋朝人,对瓷器的态度是很冷淡的,不仅不喜欢,甚至有贬低的意思。宋朝人也酷爱收藏,主要收藏字画、古玉、钟鼎、青铜器等,不爱收藏瓷器。瓷杯、瓷碗、瓷盘这些最常见的瓷质餐具在宋朝宫廷并不常见,在宋朝大饭店里也不常见。

  这些细节在宋代书籍《东京梦华录》和《夷坚志》中都有描述。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据《东京梦华录》罗列北宋宫廷餐具,只提各种各样的金银器,最次的就是红漆木器(漆器),瓷器一个没有。

  《夷坚志》是汉族文言志怪集。南宋洪迈撰写。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据《夷坚志》描述,南宋小康之家招待宾客所用的酒具:“手捧漆盘,盘中盛果饌,别用一银盃貯酒。”坚决不用瓷器。开封府州桥下有一间王家酒楼,招待顾客分三六九等,最上等用金盘盛菜,其次用银盘盛菜,再次用木盘盛菜,最差才用白瓷盘。

  即使几百年之后的明朝初期的人,也不把收藏古瓷器看得很重。如明朝初期曹昭写的《格古要论》,就把古瓷器(当时叫“古窑器”)排在众多把玩品的后面。前面是目录,后面是正文。

  瓷器只是普通生活用品,而且相当廉价。河北出土的白釉刻花碗,出土时有标价,当时的售价只卖三十文,这在当时的京城开封,相当于一斗小麦。现在拍卖价格一定过亿!…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碗盖碗

  在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瓷器在宋朝的用途,主要用途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殡葬用瓷,如谷仓、壶、梅瓶、观音瓶、净瓶之类的,主要是贵族和有钱人使用,在里面灌满酒、汤水之类,随亡人一起埋葬。所以在皇室、贵族的生活记载中,几乎没有记录,毕竟不吉利嘛。想想现代人,动不动就在家里摆个梅瓶(还有上集讲得唐三彩之类)的,要从宋朝人角度看,显得太没有文化了,还晦气,哈哈。注意,古代很多的大一点的陶瓷壶,几乎都是用来装酒葬给亡人的。

  第二类是日常用瓷,包括锅碗瓢盆罐缸等等,皇室、贵族、有钱人基本不用,正因为贵族和富人不用,所以宋朝的瓷器才很便宜。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

  宋朝的日常用瓷主要有两个销路:一是卖给买不起金银器和漆器的穷人,二是出口卖给外国人赚钱,在瓷器繁荣时期,出口可能占有大头,所以几大名窑生意兴隆。


首都博物馆宋 官窑圆洗

  当然说到皇室、贵族、有钱人日常不用瓷器,也有两个例外。第一个例外是宋朝有钱人喝茶,用的却是瓷盏,这个后面再说。第二个例外,就是1126年靖康之乱,宋徽宗、宋钦宗被掳走,北宋灭亡,皇叔赵构只身逃走建立南宋,南宋在杭州建立临时朝廷,白手起家,金银器、漆器一概没有,只好自建官窑,烧造朝廷自己的生活日用品,同时也用于出口赚钱以充盈国用。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原来,宋朝人对瓷器的态度是这样的。这和许多著名专家描述的“皇朝贵族对瓷器喜爱、痴迷并因此而建官窑、御窑”情形完全不一样。

  宋朝人的喝茶习惯——茶盏的使用

  上集讲过,中国人喝茶是从唐朝开始的,这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有详细记载。唐朝人喝的茶是煮茶,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末,再用茶羅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放到滚水里煮一会儿,然后喝那锅汤。由于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所以唐朝人喝茶用铜碗、银碗或金碗,甚至铁碗,拒绝用瓷碗。

  但是到唐朝末或五代时,有一个茶道高手叫苏廙,他写了一本专门泡茶喝茶的书,叫《十六品汤》,也叫《十六汤》,苏廙告诉人们,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都有腥味,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人们发现,苏廙的见解非常科学,这也开启了宋朝人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人喝茶习惯是“点茶”。操作方式也是将茶碾成粉末,过滤后分放到小瓷碗里,用名叫“砂瓶”的陶罐架在炭火上烧水,烧开后冲入小瓷碗里,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和滚水充分混合,茶上面会泛起一层乳白色泡沫,就像卡布基诺咖啡。

  宋朝人喝茶的茶碗,有越窑进贡的青瓷、景德镇(浮梁)生产的青白瓷,但最受宋朝人喜爱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特别适合点茶。这个小黑碗就是现在很受收藏界追捧、如日中天的建盏。建盏中的上品和极品,就是窑变得比较完美的兔毫和油滴(鹧鸪斑)。

  宋朝贵族盛行斗茶游戏,其实就是比砂瓶、比煮水(听壶)、比茶盏、比茶末色泽和香味、比茶汤、比味道…传说宋徽宗都常和大臣们斗茶。宋朝人这种喝茶的习惯,被日本人比较完整地学习和保留了下来,至今还在流行,这就是日本的抹茶。

  从宋朝人点茶的习惯,你就可以判断,宋朝是不需要茶壶的,如果你发现有宋代的茶壶,那肯定是臆想出来的假造品。

  可能有些好学的童鞋可能会感到奇怪,宋朝不是已经制造出紫砂了吗?怎么不用紫砂碗喝茶呢?其实,和现在人们态度完全不同,宋朝人并不喜欢紫砂,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宋朝人认为不好清洗干净;二是因为紫砂有一种天然的土腥味,宋朝人不喜欢。


北宋 建盏 大都会藏

  事实上,现在流行紫砂壶,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满了茶叶渣子,久而久之,既不卫生,又影响下一次泡茶的表现,此乃茶文化之中的糟粕。哈哈

  宋辽金史略及瓷窑变迁

  宋太祖赵匡胤老师是个伟人,但心里发虚,可能认为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对武将不信任,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以防止武将割据,导致大宋朝自统一全国之后,对外基本武功尽失。加上政治上缺乏雄才伟略,即使大宋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也沦为任人宰割的肥羊。


首都博物馆宋 定窑白釉印花叶纹方碟

  大宋立国之初,契丹辽国已经羽翼丰满,而且,在五代十国时,中原就与辽国有过恩恩怨怨,辽已占据燕云十六州多年,包括现在的北京。辽国在萧太后主政之下,励精图治,日渐做大,都城南移到现在的北京,边境战事不断,大宋颇感压力。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白釉划花莲鱼纹瓶

  此时北方的几个名窑,在战祸地区之中,受影响很大。比如邢窑,加上眼光保守,市场竞争力不够,邢窑很快就被淘汰、消亡。


上海市博物馆 辽 彩色釉刻花缨络纹盘口穿带壶

  正当大宋对辽忧心忡忡之际,一个大好机会来临,那就是辽国北边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女真金国日渐强盛,大有灭辽之势。其实,金国不光想灭辽,更想灭宋,因宋富足呀,只是大宋朝廷毫无战略眼光,看不出意图而已。所以大宋应邀协助金国,于公元1125年轻轻松松消灭了辽国。金灭辽后,定窑也受到了战事的影响,但很快就恢复如初。


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 定窑白地褐彩剔花忍冬纹枕

  金国灭辽之后,立即开始实施灭宋工程,而宋毫无制衡战略。公元1127年即靖康二年四月,大宋首都东京开封被金国攻占,名义皇帝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被掳北上,大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也叫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对北方几个名窑,如定窑、汝窑、钧窑遭受毁灭性打击,窑工逃往南方等地,市场几近停滞,流通运输渠道受阻,但此时还不至于关门。特别是金国采用了一些扶持政策,各窑有所恢复,但都大不如从前。其中钧窑很受金国重视,恢复得好一些。宋、金时期出的瓷品很难分开。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靖康之耻时,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继承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定都临安,之所以叫临安,有临时定都、誓言还都雪耻之意。史学上把原大宋叫北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宋 官窑粉青釉三足鼎

  南宋朝廷百废待兴,从零开始。朝廷的日常品,不可能像原来那样金银器成堆,只能改用平民百姓的瓷器了。幸好大量北方窑工逃难,投奔临安而来,朝廷决定重建瓷窑,一来解决朝廷各级日常生活官员需要,二来尽快恢复贸易赚钱解决朝廷开销。这就是南宋官窑——修内司和郊坛下瓷窑的来历。


上海市博物馆 南宋 龙泉窑青釉灵芝耳瓶

  政治和军事上,南宋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见到北方成吉思汗大军有意南下,以为雪耻机会来临,便和蒙古勾勾搭搭,共同图谋灭金。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汗完成的灭金之战,只用了10年时间,到公元1234年,强大的金国飞飞湮灭。


上海市博物馆 南宋 吉州窑玳瑁执壶

  金国灭亡后,北方的一些著名窑系,完全被野蛮的蒙古人毁灭,窑工要么被杀,要么逃往南方各地,南方各窑开始陆陆续续接受北方窑工,壮大实力。其中最受益的是景德镇窑。


上海市博物馆 南宋 吉州窑黑釉白彩碗

  蒙古人灭金之后不久,就开始了灭南宋工程。公元1275年元朝对南宋发动总攻,于至正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正月,临安被攻占,南宋投降元朝。南宋灭亡。战事异常惨烈,除景德镇窑之外一些南方名窑也在战争中损毁殆尽。

  辽国其实也前后经历了210年,历史可谓悠久。


上海市博物馆 辽 彩色釉陶贴花凤首壶


上海市博物馆 辽 赤峰窑白地黑彩划花牡丹纹罐

  在辽长期割据的东北地区,建有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窑、辽阳江官屯窑等不错的窑口,烧制出不少精品器。


首都博物馆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这些辽窑的成型、装饰、施釉和烧制,深受中原的影响。

  好了,本集就谈到这里。后续请看(十)元代瓷器——一枝独秀元青花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目的请联系作者本人。

程彦林2016年12月3日于北京

  关注作者其他文章,请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作者私人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