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吴门人,家学渊源,自幼好习画。少年时在业师吴门画派大家吴养木的精心培养提携下,接续吴门画派的余绪,后又久居上海更兼具贯通海派的艺术视野。为他日后山水画创作的另辟蹊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他所著的《古画品录》里提出了中国绘画创作“六法”,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比较科学和有系统的绘画创作准则。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应物象形),有巧妙的结构(经营位置)、用笔、用墨(骨法用笔)和赋彩(随类赋彩)。取其画理,陈强的中国画,是他个人情趣酣畅淋漓的抒发,是他主观和感性、客观和理性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兼具意境和笔墨的境界。

  近年来,陈强在山水画的领域,创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巧妙地将“吴门画派”与“海派”兼容结合,无疑具有反程式化的意味。根据“六法”中“随类赋彩”的画理法则,更大胆的运用石青石绿色泽明丽的特点,随意赋色,随性赋色,既挖掘传统色彩表现单纯、简洁、富丽的设色特性,又强调色彩的表现性功能,达到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越自然的审美高度。他在《数叠遥山丽如绮》、《深谷春韵》等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青绿”即是一例。这是陈强出于审美和意境的考虑,以“青绿”作为他的“精神性色彩”,让客观物象的固有色随着他自己的主观意趣而发生变化,使之在形式上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现代审美趣味,从而拓展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维度,同时与时代的审美精神息息相通。

  值得称道和强调的,是陈强师承吴养木而更有所创新,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绘画图式和形式语言,突破陈规旧习和程式章法,反其道而行之的具有全新意义上的作品。这种“山色有无中”的视觉效果不仅表现在高山大河如《日照苍山阔》、《湖色春光净客船》中,也表现在情景小景如《新雨带秋岚》、《阳春布德泽》 这样的作品中。具体而言,“留白”。在中国画中,空白与非空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陈强深知空白的妙处,于无笔墨处见到“实在”。无虚不易显实,不实不能存虚。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通常的“留白”是让空白周围的笔墨通过观者的想象去填补空白,而陈强画上的“空白”是可以“远观其势,近观其质”的。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特质与内在精神。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之上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做到“神形兼备”。所以陈强的山水画,是此山非那山,此水非那水。是他精心组织和布置的,不受焦点透视的局限,机动、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不论是深远、高远或平远都随他经营布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的特质,一方水土的神韵,只有在那方水土所培育和熏陶的人身上才能最显现出来。陈强正值盛年,兼得“吴门”、“海派”之利,正处于蓬勃兴旺的创作高峰期,力求不断接近以至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需要一种“守望”与“坚持”,在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宽广和丰富的“中间地带”,这里呈现出一个任随画家自由驰骋的多元景观,同样有着绮丽无比的风光。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寄予陈强更大的期望。

 

陈燮君 原上海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