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准备好了



时间:2011/11/9 14:17:19 文章来源:美术报 

周一清 早春斜阳 37.5×60cm 铜版 2011年.JPG

美术报艺术节执行委员会主任黄泽森访谈

吕明翠 整理


  问:您不仅是东莞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东莞美术家协会主席,还是享誉国内画坛的著名艺术家,而且您也曾受邀参加过美术报艺术节,您觉得美术报艺术节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有多大的意义?


  黄泽森:《美术报》被誉为“美术界的强势媒体,美术家的知心朋友”,这是一份国内权威的、学术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品牌专业报,在报道美术界的各种新闻、动态的同时,努力地引导舆论。经过了3届艺术节的举办,美术报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界具有影响的品牌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报艺术节是艺术家向社会各界展示自我的平台。作品能够入围如此有影响力的艺术节,也是美术界、美术创作界、策展人对艺术家作品的肯定和认可,它代表了学术的最高层次。

  问:2011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落户东莞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但是,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您为美术报艺术节协调统筹做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这和您自岭南美术馆创建以来,一直引进高水准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一脉相承。请问,美术报艺术节在东莞举办将会给东莞美术界、东莞市民带来什么样实质性的好处吗?

  黄泽森:此次艺术节的十多个主题展很有代表性,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展览定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希望全国的艺术家,通过参加展览,能够享受到东莞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为东莞的美术界提供了一次和国内顶尖级艺术直接接触、对话的机会。同时,也会使东莞的公共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东莞是个流动人口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但不代表市民的文化和审美都很高,因此,美术报艺术节是文化惠民的工程,市民在如此精彩的视觉盛宴熏陶下,审美水平和文化水平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问:东莞是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的“文化三城”,发达的经济后盾把知识传播体系健全在一起,把人文精神传承下来,这是东莞人对文化理想的追求。据我们了解,东莞还是美术馆之城,东莞美术馆规模之大、之多、之好让很多省会城市也望尘莫及。请问,美术馆如此稠密的东莞是如何应对展览策划、宣传和普及呢?

  黄泽森:20世纪80年代起,艺术和文化就被视为一座城市发展和复兴的核心元素,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将“文化城市”作为它们的发展战略。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大手笔、高标准开展文化建设,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岭南文化重镇”。

  此次美术报艺术节的策展人想法非常独特,将此次艺术节的主题定义为“分享”与“狂欢”,与东莞宽容、兼容的特点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是本着非常开放的心态,以打造文化交流与互动为内容,极力通过以交流的心态让世人了解东莞。东莞与文化为邻,以艺术作为了解东莞文化形象和城市魅力的通道。

  问:美术报艺术节如今美术报一方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东莞方面现在准备得如何?

  黄泽森:这是美术报艺术节第一次在东莞举办,我们承办方感到非常荣幸。现在,4个展馆已经准备就绪,各种筹备工作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我们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争取让此次美术报艺术节成为举办的四届中最精彩的一届!

  问:东莞是中国美术学院名教授邓白的故乡,《美术报》是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日报合作的产物,冥冥中似乎这次艺术节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东莞是岭南画派的策源地,曾经拜读过您有关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的文章,那您是怎么看当代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呢?

  黄泽森:岭南画派在20世纪的影响重大,东莞又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之一,百年来产生了居巢、居廉、邓雅尔、容庚、邓白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可以说,岭南画派的名人最多,优秀作品也最多。当然,艺术当随时代变,在如此深厚的艺术底蕴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会差。岭南画派的发展一直都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分不开,是在不断革新、不断进取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兼容的心态来看待它。

  问:作为本次艺术节活动主要策划和布局者,您将会用什么样方法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参与?

  黄泽森:首先,在此次美术报艺术节的4个展馆:岭南美术馆、可园博物馆、东莞艺展中心、长安图书馆里面进行精心布置,展区的分布、作品的摆放要做到尽善尽美,充分发挥各个展馆的作用。其次,要发挥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对此次美术报艺术节进行宣传、推广,不仅要在纸媒、平面媒体进行推广,还要通过网络新媒体来传播此次艺术节的重要性和可欣赏性。同时,在展览期间,我们还会组织一些市民参与互动性的活动,让市民以艺术家的身份来参加艺术节,充分体验本次艺术节的“分享”与“狂欢”。

关坚 假日花园 180×180cm 设色纸本 2009年

胡继宁 瓜棚记忆 100×80cm 亚麻油彩 2011年

戎琪炯、云舒 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