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照片收藏在博物馆



时间:2017/11/20 19:08:37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Mr.陈18日 在2017第二届艺术影像大联盟-南京 演讲

photo@ Mr. 陈 |  美国纽约惠特尼博物馆

photo@ Mr. 陈 |  美国纽约毕肯基金会博物馆

photo@  Mr. 陈 |  美国洛杉矶broad博物馆

photo@  Mr. 陈 | 法国卢浮宫分馆

photo@  Mr. 陈 | 法国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

photo@ Mr. 陈 |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照片收藏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的大众收藏,家家都是收藏馆,人人都是收藏家。苏童在其小说《黄雀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都能省,就是拍照片的钱不能省。说的是照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照片收藏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品收藏。家家户户和人人的照片收藏,收藏的是记忆,收藏的是成长的过程,收藏的是情感,收藏的是故事。绝大多数无关乎艺术。

  除此之外,照片与博物馆相关的收藏,与艺术相关的收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据说,2000年,全球拍摄照片的总量为800亿张,到2017年则达到了1.2万亿张。现在,中国是照片生产大国,因为中国人多,因为中国人喜欢照相,但是,中国不是博物馆收藏照片的大国,也不是照片作为艺术品收藏的大国。各级博物馆中的照片收藏非常有限,除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老照片之外,艺术摄影通常在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得不到重视,至少得不到像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那样同等重要的重视。另一方面,照片市场在中国还在萌芽期,拍卖会中很少有当代摄影家作品的拍卖,有的价格也较低。一流的摄影家和一流的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相差巨大,一流摄影家的市场价格可能不及三流的画家。

  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与巨大的社会照片生产量相对称的私人收藏群体,私人收藏照片也没有成为常态,其收藏家的数量远不如其它艺术品收藏的人数。

  照片在中国的社会遭遇,问题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观念是主要方面,而社会没有建立起一个关于艺术影像的大众认知,则是影响其社会判断的另一方面。在诸多方面之外,公众还缺少对照片技术含量的认知,包括用纸所构成的艺术品质,还有就是照片的版数问题。

  举凡关于可以复制的艺术,从最早的石刻拓片,木板印制的典籍和年画等,还有除独幅版画之外的其它各种形式的版画,再就是通过洗印的照片等,都有个版本和版数的问题。一般而言,时间越是久远的版本,价值越高;版数越少的作品,价值也是越高。那么,在收藏领域,追求版本与版数,就成了收藏过程中的重要的考量。

  因为时间问题,难以在后来重新创造,只能在当下立足于未来。为了未来而生产当下更多的作品。版数则是需要艺术家或生产者或经营者需要斟酌的。面向收藏和收藏界,艺术家或生产者或经营者必须要了解收藏。也必须了解现在广为使用的“收藏级”。

  所谓的收藏级,就是超于平常的高品质,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评估。而从收藏的方面来看,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作品的名称、尺寸、创作年代等基本信息,还有版号等与收藏相关的专业信息。

  博物馆收藏级,是基于博物馆的超于物质形态的综合评估。既有历史和艺术的含量,又有关于材质的品质。而收藏希望唯一性或稀缺性,希望独特性,希望传之久远。

  博物馆收藏现阶段还是以传统介质为主,它所关联的保管同样是在传统介质的范围之内。因此,影像的收藏仍然是以纸质为主流。

  高品质的材质,能够更好的传达影像;高品质是传之久远的基本保障。

  在对上述有完整的认识之后,再来看版数的问题。虽然唯一性和稀缺性与价值和价格绑定在一起,但是,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唯一性和稀缺性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反之,数量的局限可能会限制推广,限制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以及公众的普遍接受,也限定了市场规模和市场价值。

  因此,一定的数量,是艺术和市场的综合考量。

  决定版数,认知版数,是照片收藏市场的核心,而核心中的核心是扩大公众的认知度,而在此基础上是更为重要的国家认同。

  影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照片的根本是观念问题,因为可复制决定了它的命运。为了扩大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对照片相关的摄影艺术的认同,破除旧有观念是其重要的一步,因此,国家认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只有照片像其它艺术品那样进入到各级博物馆和美术馆之中,而且形成常态,那么,中国摄影艺术才有可能在大众收藏的基础上抬升到更为重要的国家层面。

  (本文是根据作者2017年11月18日在第二届艺术影像大联盟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