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典雅的苏绣

时间:2017/5/22 文章来源:凤凰江苏综合

  江苏是刺绣的主要产区,其中,又以苏州为主。苏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已经有刺绣的服饰了。1981年,在江苏高邮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约公元前135—87年),出土一件刺绣棺椁罩,以辫子股针法(并列而等长的线条,针针扣套而成)绣制流云、卷枝花草、鸟禽等图案,精细生动,线条流畅。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苏绣实物。

  宋代,由于宋徽宗的倡导,绘画、缂丝、刺绣相当繁荣。宫廷为了搜集刺绣精品,在苏州专门设立了绣局。这时,苏州刺绣也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刺绣和丝线生产集中的街巷。宋代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为平江府,辖境相当于今天的苏州市以及吴县、常熟、昆山、吴江和上海市嘉定县等,号称东南都会,是刺绣、丝织、造纸、造船等手工业生产的中心。据《宋(代)平江城坊考》记载,当时已有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衣坊、绣花弄等处。

  明、清时期,是苏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代,在图案、针法、色彩、原料等方面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明代,《姑苏志>就已指出苏绣的风格是精细、雅洁。清代,苏州的刺绣生产迅速发展,被称誉为“绣市”,即刺绣的城市。当时,绣庄林立.最盛时竟达一百五十多家,绣工四万多人,同时成立了“云华”、“锦文”等绣业公所(行会组织)。在技艺上,针法之丰富,品种之繁多,是令人吃惊的,同时还出现了双面绣的绣品。在品种上,有服装、扇袋、被面、靠垫、鞋面、名片袋、荷包、床挂件、眼镜套等几十种之多。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雅而不俗,具有秀丽、雅洁等特点。

  明、清两代,江苏刺绣的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吴县钱蕙以及杨卯君、陈淑兰等,她们或是女尼,或是名妓、闺阁淑女等,都寄情于女红,绣成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为当时的文人学士们赞赏,有的记载于史籍。本世纪以来,苏州刺绣艺术家沈寿在继承传统优秀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绘画、日本刺绣的长处,讲究阴暗和透视,注重物像的立体感和神情,人称“仿真绣”、“美术绣”,在同际上素负盛名。当代的苏绣艺术家金静芬、巫玉都是沈寿的学生。

  本世纪三十年代,绣庄纷纷倒闭,但是江苏省内的一些女校、女子师范学校、女子职业学校等在艰难的困境中坚持传授绣艺,并且进一步使传统苏绣技艺更加发扬光大。

  建国以来,苏绣如同枯木逢春,枝繁叶茂,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54年,在苏州市文联的倡导下,成立了刺绣小组,从事一些国家礼品、展品的生产。1955年,绣制了解放后第一幅双面绣“牡丹”,以后成立了双面绣小组,使双面绣得以推广。1956年,成立了苏州刺绣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1957年,成立苏州刺绣研究所后,加强了创作设计、刺绣历史、技法理论、针法等研究工作。苏州刺绣研究所对全国主要博物馆收藏的绣品进行了考察,并且广泛深入民间调查,经过挖掘、整理,系统地总结了苏绣的针法,共汇编成十三册。苏州刺绣研究所还绣制了“白孔雀”、“海棠、冠眉鸟”、“小猫”、“滕王阁”、“芦雁”等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小猫”以绣工精细、形象生动而闻名世界,自1961年起成为苏州刺绣的名牌优秀作品。

  建国以来,苏州刺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构图简练、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的独特风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秀丽典雅的苏绣-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