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光素漆器展现宋代主流漆器的独特魅力

时间:2018/3/4 文章来源:合肥日报 记者方偲


  漆器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发展到宋代,受到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造型端庄稳重、古朴大方,反映了宋代严谨含蓄的审美取向。1988年1月9日,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合肥市城南乡宋太师舒国公之孙马绍庭夫妻墓中发掘出土了北宋漆器,这些保存完好、纯正光亮的漆器是宋代的主流漆器,展现了宋代漆器的特有风格。

  65件文物填补多项空白

  1988年1月8日,合肥市第32中学张伟毅、朱海峰两名学生跑到市文物管理处,说郊区城南乡五里冲一个村民在住宅后院挖鱼池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第二天,市文物管理处即派人前往察看,当时挖掘处积满了水。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查勘后,增补人手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这一发掘,可不得了,共有65件文物相继出土,包括毛笔、徽墨、歙砚、漆器、金器、铜器、围棋子等各类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由墓志可知,此墓为“政和戊戌三月甲申宋太师舒国公孙马绍庭同妻大丞相文穆公孙吕氏墓”。

  “马绍庭是北宋天圣年间合肥名臣宋太师舒国公马亮的孙子,女墓主人则是宋中书令文穆公吕蒙正之孙女,马亮和吕蒙正在《宋史》和《合肥县志》中都有记载。据墓碑记载,其葬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三月甲申。由于两位都是名门望族之后,所以随葬品规格非常高。”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馆员夏腾说道,“这次单座墓葬中发掘的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创下了市文物管理处建处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是我市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市文物处馆藏文物的多项空白,一下子把我处的馆藏文物提升了一个档次。”

  北宋漆钵上有七字朱书

  在这一墓葬中出土的漆钵、葵口漆碗、葵口漆盘皆通体光素,色泽光亮。这些漆器出土之后,安徽省博物馆技术部对它们进行了脱水保护。据考证,宋代漆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工艺装饰漆品,看上去奢华考究上档次;另一类就是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在宋代,这类光素漆器使用最广泛,代表了宋代漆器的主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时代特征。

  其中,漆钵外腹下端横行朱书“乙卯瑞州刘智造”七字款。夏腾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资料,漆器上有文字的历史始于战国,那时就写有工匠的名姓等文字。到汉代又发现纪年和制作漆器地点的文字。晋代时,朝廷规定凡作漆器出售的,必须用朱色写明制作者的姓名、年月。所以,漆器上有文字,以及它的内容格式,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到宋代就更为普遍了。江阴、武进、无锡、常州、杭州、淮安等地出土的宋代漆器中,就发现了大量铭文。

  宋漆器一反唐代奢华之风

  宋代漆器品类齐全,以生活用器为主。其中漆碗较多,且成双成对或大小成套出土于墓中,这时期不以色彩见长,而以造型取胜,其中花瓣式的圆形器物为当时通行的式样。当你看到在这一墓葬出土的葵口漆碗,就可以知晓当时宋代人使用的漆碗是什么模样的了。“此外,宋代漆盘也以花瓣形为主,有10瓣、6瓣不等,当然也有海棠形漆盘,大多制作非常精致。”夏腾补充说道。

  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漆器从初级向高级阶段转变发生在战国时期,并逐步取代有些笨重的青铜器。真正达到鼎盛是在汉代,出现了大量工艺精美的漆器作品,它们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到了唐代时,漆器开始突出其艺术价值,由生活实用器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变得奢华精美。发展到宋代时,“画风”大变,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以清新典雅、古朴大方的面貌出现,在马绍庭夫妻墓发现的这批光素漆器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夏腾告诉记者:“在宋代,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设有官方漆器生产管理机构,民间作坊也很普遍,受到上至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青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北宋光素漆器展现宋代主流漆器的独特魅力-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