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知识

上一页
1/84页 共2487

教你辨别仿古玉器

时间:2014/7/27 文章来源:金投珠宝
  由于玉材、玉皮硬度不同,仿古玉器之琢刀走过时,遇玉皮,则刀痕陷入较深,其刀工所过之处,有玉皮不连续现象,且有琢磨之新光泽;如老玉新工,则用放大镜细审其沁色时,其沁色则因新工的雕作,而有不连续的现象,甚易分辨。伪作所留开窗部分,极不自然,略具经验,细审不难分辨,由于是作伪,假沁皆浮于表面,不能真沁深入玉里。

  什么是古玉的“皮壳”?

  古玉特有的“皮壳”,即玉器长期与空气接触形成的类似“氧化膜”表层,并不平整,呈融蚀状,视之微有温润的宝光,而新玉则因人工打磨的关系,光泽较亮,但多为浮光。

  什么是水银沁?

  古玉沁色中的黑色,俗称“黑漆古”,为长期受水银沁蚀而成,所以,又称此类玉沁为“水银沁”,但并不完全正确,古玉形成黑色,有两种因素:第一、为原玉质,即黑色玉(或称黛玉)与一般白玉共生,被认为是沁色。第二、一些银铜材与玉复合而成的钗及古玉器,与金属接触的部分,常使玉器形成黑色沁,其中,尤以银、玉嵌合器所见较多,所形成的黑色也较深(但亦有不沁者),故而古玉中的黑色沁,应为玉器与有机金属接触所形成,不仅限于水银。

  什么是朱砂沁?

  从沁色与质变状况观察,朱砂中的大量氧化汞,对玉器形成的质变多于沁色。玉器与朱砂长期裹合,出土后,尚有部分朱砂附沾于器表,但从器中砂垢剥落处,均泛白色,可知入土古玉器,长期与朱砂结合,可使玉器产生白色变质。玉器因曾长期与朱砂接触,部分器表已呈白色质变,但有些高浮雕会使部分器表未与朱砂紧密接触,保有原玉材的青玉材质,此即为古玉行家所常称的“开窗”。

  什么是铜绿沁?

  玉器受铜沁后,呈青色沁色,铁器遇水,极易生锈蚀,且在生锈过程中,锈铁体积会产生膨胀,致使玉器由内向外,产生黑色沁,若去除锈斑,铜、铁与古玉长期入土的沁色品相,是相当类似。

  什么是鸡骨白?

  玉器有部分入沁呈鸡骨白色,除火烧葬玉外,一般墓室含有大量强碱(生石灰),亦可能沁蚀玉器,呈此类品相。而我国自古即有利用石灰收燥墓室的习俗,此亦为我国出土玉器中鸡骨白沁色较多的原因。

  什么是老土大红?

  玉器有部分入土呈褐红色,这类入土品相,一般认为受附近之铁元素所沁,如陪葬物之铁器等,造成玉器表面呈溶蚀之褐红色,而非朱砂所沁(根据经验,朱砂只沾染器表,而不能沁入,稍微清洗即可)。另外,若为染色,只能染于表面,不能深入玉里,稍加盘玩则脱色。

  什么是钉金沁?

  玉器入土后,大部分表面积呈点状或小块状之凹陷,颜色呈金黄色,好比把金点钉在玉表上,且凹陷处深浅不一。历代亦有仿制钉金沁者,将玉表制成点状之均匀斑点,再染制黄色斑块,极不自然。现今仿制者,则利用金刚钻于器表钻出小斑点,亦极均匀,此类仿品稍加注意应可分辨。

  什么是唐烂斑?

  玉器入土后有部分表面由于沁蚀严重,使玉表呈现大面积之凹陷状,蛀孔蚀斑部分即唐烂斑。此类沁蚀,由于受沁过于严重,往往使玉器过于残损而失去其完整性,因而降低其收藏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教你辨别仿古玉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