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画

时间:2008-2-3文章作者:陈履生

 


(图为深圳画院)


陈履生


 


深圳这个地方比较特殊,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如何表现出与之相应的都市文化或本土文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深圳比邻香港,但是,与香港不同的是,香港的本土文化自身在现代文化的映照下还是能够显现出本土性的一些特色,而深圳的本土性的特色就不像香港那么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没有地方性的特色。深圳画院自1986年成立以来,是国营画院系统内唯一没有本土画家的画院,这个画院中的画家来自四面八方,包括有藏族的画家。这样的画家构成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特性,因此,这个画院的创作情况与整体面貌也就表现出了深圳的文化特色,这也就是它的地方性特色。


移民城市中的移民画家以及移民画家的画,按照一般性的认识应该是五花八门,如果是这样,倒也合乎情理,多样性也是一个特色。可是,在北京展出的“我们与时代同行——深圳画院作品展”,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项成果汇报,一方面表现了深圳画院20年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面貌,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整体性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而这一切与人们想象中的深圳画风又是那么的吻合。虽然深圳画院画家的创作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可是,以水墨画为主要。这也应该是他们的特色,他们不像其他画院那样有着传统的负担,他们没有可能掰着指头历数那些为自己创造辉煌的大师,作为一栋大厦,因为基础的不同,建造的方法显然就是两样。因此,他们没有“国画”的担当,有的是“水墨画”的责任,而学术方向也不是中国画的传承,而是水墨画的发展。


与之相应的是,深圳画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围绕着“深圳画家画深圳”以及“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等课题,开始了系列创作研究,为他们的艺术发展明确了一条道路。没有渔村、只有高楼的深圳,自然只有都市的艺术问题。而那些与农业社会相应的画渔村的笔墨,自然难以应对都市的感觉,于是,出现了一个“城市山水画”,中感觉上好像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实际上是向人们展露了找不到北的感觉。不能因为画了城市的高楼,山水画就出现了新的品种,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专有的文化概念,是山水的文化感觉。或许是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现在的“都市水墨”则是相当的确切。脱离了“城市山水画”的“都市水墨”,在学术上找到了北,在学理上也合乎了基本的规律,不需要另外的学术上的补丁,一切都很自然。城市山水画有着因为名称中的山水画所连带的中国画的负担,而都市水墨则没有任何束缚,可以自由伸展。然而,作为中国当代的都市水墨,如何表现出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它的文化属性如画在画面中体现出来,又是另外的学术问题。而集体性的都市感觉与个体性的都市体验,有时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呈现,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