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与珠山八友



时间:2013/1/14 17:52:50 文章来源:仲敬干 

徐仲南粉彩竹石小洗


  清朝的晚些时候至民国之初,在艺术界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流派,即人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与“珠山八友”。“扬州八怪”的产生仍然和其地方经济、人文积累是分不开的。“扬州八怪”究竟有那些画家、什么人组成?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说法;事实上,作为一个画派和文化符号,无须也没必要圈定就是个八人组合。据各种著述记载,大概有十五人之多,一个排的兵力不到一点吧,但战斗力很强。

  清末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一书,是最早记载这些风流才子们的风流韵事的,所以是比较靠谱的。如果说只有八位的话他们应是: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画家,因画风接近,再加上扬州的方言在评议一件东西,一件事和形容一个人的相貌,往往会半似认真,半似玩笑的“骂”出;“啊呀!丑死了,真是丑八怪”!。就是我们老家的淮安、宿迁一带,至今仍然是这样子以“丑八怪”“骂”人的。更何况扬州是作为“丑八怪”方言的诞生地,当然对一些“不堪入目”,不服水土的新东西“骂”他“丑八怪”!是十分贴切不过的一种自然反应了。而在由那帮“不务正业”的家伙画出了令人“不堪回首”的东西时,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丑八怪”么!。

  这十几个人,他们作画从来不按古法、套路、章法、规则等陈规陋习出笔,他们以纯野生的理念,向画坛注入了一阵清风。因为生在野,所以在生活上大都有相同的坎坷生事;都要马路天使走上街头卖画为生的人生经历。但他们知识广博,长于诗文,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借古讽今,借题发挥,在书画艺术上的所作所为偏离“正道”越走越远;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如是,“八怪”们以自身的见识、学识、经历、艺术修养和深厚的笔墨表现力以及创新的艺术追求,成就了独立的不同于一般画工的“怪样子”,而这些“怪模怪样”作品却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新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影响深远。 这就是“扬州八怪”们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立下的功劳。

  巧的是,在“扬州八怪”“兴风作浪”二百年后,在江西的景德镇也孕育着一个画瓷板粉彩的八人组合。这八人组合的说法也有出入,他们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另一说法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刘雨岑、程意亭、何许人、毕伯涛。但无论是那一组,相信这十人都是参加了有王琦组织每月一次“月圆会”的主要成员。上世纪初瓷板画在当时非常好销一个艺术品种,先是王琦接到一个商家的活,要求一套瓷板要有8个不同的画面,这样王琦就找来由各有专长的艺人开工作业了。每月聚会一次,时间一长市民或客商就把围绕在王琦周围的几位配画者称之为“珠山八友”或“八大名家”了。

  “珠山八友”的确立,百年来随着时间推移其名气越来越响,几乎成了瓷板粉彩的代名词。“珠山八友”和“扬州八怪”一样,他们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受任何思想左右,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在现有的陈式中,开创属于自己的读图时代。

  那像我们现在啊,天天喊着创新,就是不见东西;常常宣布成立画派,就是不知凭什么?诗曰:

  八人成派起草丛,

  画境从不与匠同。

  清发扬州民珠山

  道法自然心径通。

                         2013年1月14日仲敬干草成于午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