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墨迹与元后墨迹



时间:2013/5/16 16:02:19 文章来源:仲敬干 

  学书法,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先临习古人、或被公认是名家的书法真迹进行摹写,使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一个提高,而后熟能生巧,变化自如。这是学书法的目的。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就目前临写的帖子看大多数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诸公,以及后来的苏黄米蔡诸家。有意思的是,以前我在读《梦溪笔谈》时,记得沈括有一则是记述唐以前书法真迹的来龙去脉,他是这样说的:

  “晋、宋(刘裕灭晋后建立的王朝“公元402年——479年”历史上称“刘宋”)人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唐贞观中,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庭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沈括是北宋朝时进步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他的记述应该是可信的。事实上,我们经常临写的也正是一些以吊丧、问疾为内容的书法碑帖。最常摹的如:《丧乱帖》《孝女曹娥碑》《快雪时晴帖》《中秋帖》《鸭头丸帖》《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郭虚已墓志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颜氏家庙碑》《裴将军诗》《玄秘塔碑》《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小楷破邪论序》《李素本墓志》《沈珣妻柳氏墓志》《苟府君夫人房氏墓志》《朱元轸墓志》等等。原来这些法帖得以保留下来,全因是皇家弃之不要的。也正因为皇家不要这些吊丧问疾语,我们才有机会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也只有在吊丧问疾时,人的心情才是最真、最诚的,写出的字才是从心流出的真味。在这里得要感谢唐太宗李世民的收藏爱好了。作为皇上他可不想要那样家长里短的乱胡扯之语的。

  不错,到宋元以后,书法家们书写的内容形式确实有所改观了。如: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归去来兮》《赤壁赋》《洞庭春色赋》《辞李白仙诗卷》《宝月帖》等。黄庭坚的《 廉颇蔺相如传》《 庞居士寒山子诗》《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草书卷》《题苏轼寒食帖跋》《李白忆旧游诗》《书杜甫寄贺兰铦诗》《行书华严经疏卷》《花气蕉人诗帖》等。米芾的《多景楼诗册》《方圆庵记》《蜀素帖》《研山铭》《苕溪诗卷》《褚摹兰亭序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帖》等。赵孟頫的《洛神赋》《杜甫秋兴》《真草千字文》《种松帖》《与中峰和尚书》《归去来辞》《玄妙观重修三门记》《道德经》《王羲之轶事帖》《行书杂书三帖卷》《秋兴赋》《赤壁赋》《管道曻秋深帖》等。

  如果说书家在吊丧问疾类的书信中,所流露出的是真味,那么后来这些书家所流露的,则是风流倜傥真性情。无论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还是黄庭坚的《 廉颇蔺相如传》抑或是米芾的《研山铭》《苕溪诗卷》都有大家风骨在里头。

  这篇小文要说的事,唐贞观年以前的书法是少有真迹的,更没有皇家要想的东西了。我们学书法,如果要真味道,那就从吊丧问疾信类开始临书;如果要想讲究法式,一笔一划要出处,那就宋元开始吧。如是。诗曰:

   晋宋墨迹皇家宝,

   流传民间传甚少。

   真才实学浑不怕,

   最是基础建得牢。

                                                          2013年5月16日仲敬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