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与到此为止



时间:2013/5/27 11:12:01 文章来源:仲敬干 

(丁锦昊埃及的‘到此一游’)

  我一直认为,人类“到此一游”的心态,是缘于进化时不小心出现的一个漏洞。此心态是远古的、混沌的、下意识的,无非是想告诉或警告、或炫耀给后来者:我先来过了。如是,这一漏洞的出现,表现在人类就是“到此一游”。而在动物,像狮、虎、狗、獐、黄鼠狼等都有这个爱好:即“尿泡尿”做个记号走路。动物如此,神仙也一样。比如孙悟空怕如来佛祖不认账,就在如来的手掌上“到此一游”。事实上,“到此一游”,无非是把自己的大名,附加在文物等名胜上以此来“傍”个名气,幻想百年后会有人来研究他、纪念他、追悼他。

  比如,这两天一位叫“@空游无依”的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返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把名字留在“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上,你能怎么办?没办法的话,他也就随着古迹一起不朽了,这就叫“傍出名”。当然,也有因人的不同而双双出名的,比如:“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崔颢题的诗,李白看到都没办法,他超过不了崔颢的题诗;“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出名,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如果一个没有作为的人仅靠“到此一游”想不朽、想后来人研究他,纪念他,追悼他,这是比较难的。有人想出名,也有人不想出名。我发现想出名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庸人;反过来不想出名的人,大多是有爱心、有出息、有操守的人,而因这些人又具有很高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道德观,反而使他们声名远播。

  比如:北齐时有一位叫斛律金的主就不识字,但是他作的一首歌便注定他不朽了。这首歌我们都学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盖乐府之首。

  比如:禅宗的六祖惠能也不识字,他也是凭一首谒而名垂千古,并影响一个教派,而后无来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比如:清朝有一位叫叶雨舟的人,虽著有《洗心书屋》,但远没有他的一首《钗头凤》出名,写的是闺中女儿吹肥皂泡的,很是有趣,在他之前没有人吟诵过:“春归梦,眠难稳,闲来吹过团团晕。虚空界,圆光蔼,窗边绕过,又飞帘外,快、快、快。朱唇吮,香泉润,笑拈湘管郎肩喷。风前摆,儿曹待,明珠无数,霎时何在,再、再、再。”肥皂泡,我们小时候都吹过,玩时的心情,正如词中写的一样。像这些人做出的这些事,想不出名,都难。

  青史留名,不是可能的。但不一定非得“傍”名胜和“借力”文物来“到此一游”。如是,但愿“到此一游”到此为止。诗曰:

  不顾一切搏出名,

  不讲场合尿不停。

  排放污物勿慢游,

  不可沽名学驴鸣。


                           2013年5月26日仲敬干匆匆于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