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院内与南唐院外



时间:2013/10/7 19:17:31 文章来源:仲敬干 
  我在小文《布衣徐熙与待诏黄荃》中,供出了不少他俩在单位画院时的所作所为。但是总觉得意犹未尽,近日读史发现,他俩真不愧为“五代”时的一对活宝。

  黄荃因是后蜀的待诏 ,实属体制内的画家,这样吃喝玩乐就不用愁,所画的画也都有宫廷定期收走;因画院是吃皇粮的,所以黄荃的画大都是亮丽的,“高大全”的那种,也就是歌功颂德的多;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室成员和贵族们。

  而在南唐的徐熙就没有黄荃那么自在了(精神上,还是徐熙自在),他要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就必须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看得懂的东西;服务对象主要是基层民众和商界人士。

  这样,他俩的艺术主张就很明显了,于是就派生出了两种局面:一是黄荃十分地看不起徐熙,觉得他画的都是野路子,没章法,一团黑,啥玩意儿!而在徐熙的眼里,身为“国家画院”的黄荃,画得太死板、没生气,陈陈相因基本上是一个套路,看一幅等于看完十幅;情相近,习为常,意义不大;想画院里的一帮家伙,没有传得那么玄,不过话又说回来;身在画院,画些啥是身不由已的,还能指望那些顽固派整出点啥子嘛!。混碗皇家饭,讨个温饱足以!

  事实上,他俩都是当时的大画家,黄荃服务在当时的后蜀院内。在后蜀的国家画院里,名家可谓一大堆,人才济济啊!如赵德玄父子、黄荃父子、蒲师训父子、阮知海父子,以及高从遇、李文才、张攻、杜敬安等等,皆是独当一面的大匠、圣手。比如本文的主人翁黄荃,黄荃的花鸟画在当时无出其右者,有他开创的“双勾”填色技法,一直影响到现在,在中国的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江南的南唐小帝国里,草根画家徐熙为了生计,从生活中悟出了没骨技法,即今天的写意画法。什么叫为了生计呢?因写意画是赚钱最快的一种快捷方式;画得快,干得快,收钱自然就快了。如果像黄荃那样先勾勒好,再填色,恐怕一天也画不了一幅画;当然这对黄荃可以,他不愁吃喝;而徐熙不行,徐熙要养家糊口,就必须要“快”才能赚更多的钱,这样没骨的大写意技法就诞生了。事实上,与其说“没骨”画法是徐熙创立的,倒不如说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一种画法。徐熙的大写意技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空前的,他直接造就了或说提供了今天到处走穴、整笔会一帮画家的生存技能。所以你很少见过“笔会”中的画家整“双勾”的;想不到,几百年前“没骨”是徐熙是跑江湖混饭吃的本领,几百年后“没骨”,仍然没有摘掉“混饭吃”的帽子,这大概是徐熙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局。

  南唐院外,徐熙心师造化,“方外人”的关系,他的作品呈野逸又不失悠远,清淡又不失趣味之情形,在江南无人能及。后来的宋太宗曾说:画花鸟画的,俺只知道有一个徐熙啊!

  后蜀院内,黄荃得意洋洋,因是皇家画院的关系,他的作品多呈重彩和浓烈,富贵和亮丽的情态,在后蜀无人不知。但是米襄阳曾说:黄荃的画不值得收,徐熙的画不可能摹。

  但不管怎么说,黄荃和徐熙,一位代表画院“正统”艺术的价值取向,一位代表民族艺术的价值取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啊!然而,由于历史潮流,他俩最终成了同事,这又是后话了。


                   2013年10月7日晚仲敬干于值班室防“菲特”台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