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六十年前流行的麻将式扑克

时间:2018/8/1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臣/北京


图1 骨面竹背扑克

  扑克牌在今天已成为大众娱乐的方式之一,捉黑叉,敲三家,斗地主等玩法不胜枚举。而笔者藏有两套较为特殊的扑克,名“麻将式扑克”,那么,何为“麻将式”?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笔者,通过藏品,共同见证一段扑克牌中国化的有趣历程。

图2 纯竹手雕扑克

  说到扑克牌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仍有诸多争议,比如,有学者认为扑克牌最初是威尼斯商人用于计算日期和消遣娱乐的工具,也有学者推测扑克牌是专为患有精神疾病的法国皇帝查尔斯六世设计的,而我国宋代流行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也与扑克牌颇为相似……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扑克牌是由塔罗牌演变而成日益趋于主流观点。此外,扑克牌还是历法的缩影。牌中52张正牌象征着一年52个星期,两张副牌则是太阳与月亮的化身。桃、杏、梅、方四种花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是13张牌,则代表着每个季度的13个星期,13张牌的点数相加为91,正好是一个季度的天数。扑克牌亦深入人文历史。牌中的J、Q、K分别为英语Jack(骑士)、Queen(皇后)、King(国王)的缩写,12张牌中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名人。

  据查,2014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全国纸制品收藏联盟扑克收藏活动委员会和武汉收藏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扑克收藏文化博览会中,展出了一幅16世纪中叶比利时生产的古典版刻着色扑克,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扑克之一。1615年,英国最先开始对扑克牌进行了征税,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充分说明了扑克牌在欧洲的普及。

  近代以来,扑克牌逐渐传入中国。当时,进口的扑克牌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日本,日本扑克因价格便宜而更加畅销。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提倡国货,发展实业。在此背景下,上海人黄金生创办的翠华卡片厂,试制出中国第一批扑克纸牌——红狮牌扑克。

  清代晚期,一种叫做麻将的棋牌游戏正在此时开始定型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样式。最初,麻将多用陶瓷、竹骨所制,进入民国后,又诞生了胶木麻将。受此影响,国人又将扑克的内容移植到了麻将的载体上,这便是本文此前提到过的“麻将式扑克”。笔者所藏两套扑克,其一为骨面竹背(图1),上世纪40年代全手工制作,全套共计54张,其二为纯竹手雕(图2),属上世纪50年代制品,全套54张。两副扑克牌的图案内容与今日扑克牌大致相同。此外,笔者还曾见到过两套1949年前后所生产的胶木扑克,主题分别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苏友谊万岁,时代特征鲜明。上世纪60年代起,扑克牌再次回归纸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六十年前流行的麻将式扑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