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电影海报多少钱一张

时间:2015/6/9 文章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萧蔷


  电影未放,海报先行。日前,已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姜文的新电影《一步之遥》,发布了它的三张终极海报。电影产业进入营销时代,电影海报的制作投入随之大增,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对海报“考究”起来,号称“电影名片”的电影海报成为电影票房的必争之地。

  前不久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预示着华语电影海报“黄金时代”的到来。这部许鞍华执导的文艺大片虽然票房不佳,但其精美的海报设计却赢得一致赞誉。据说,其首款“泼墨”海报亮相时,连许鞍华都感到惊讶,特意向设计师致谢。它的五款国际版海报,包含美国、韩国、日本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版本,用黑、白、青等纯色勾画出空阔的大时代背景,款款别具特征,被赞为“难得地做到了地区特征与设计美学的高度一致”。

  从《黄金时代》到《一步之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波对华语电影海报的探讨热潮,电影海报也重新成为收藏界的一个小焦点。

  从招贴画到收藏品

  电影海报收藏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90年代,国际上收藏电影海报已成为一种时尚。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一张电影海报的基本元素包括电影广告语和名称、演职员名单、上映日期、放映形式、制片、发行公司的Logo,以及相关的分级说明。

  早期的电影海报只为电影上映做宣传。当时电影的大多数促销招贴海报由手工绘制,又称手绘电影海报,其真迹已经很少。好莱坞早期著名影片《飘》、《蒂凡那的早餐》和《卡萨布兰卡》,当初的海报都是手绘的,画面精美细致,艺术收藏价值很高。

  随着电影普及和电影海报制作技术进步,电影海报从手绘发展到印刷,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进而成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国外的海报收藏家一般只收藏手绘版或者原版印刷的电影海报,其头版或前几版因数量稀少、升值潜力巨大而被推崇。

  电影海报从功能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告促销,常标有“促销用”字样,用于电影公司的广告宣传、影院招贴和观众赠品;另一类是用于销售的海报,与其它电影相关的明信片、钥匙链、纪念卡、马克杯和T恤等,属于电影衍生产品。

  与之对应,电影海报从版本上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原版电影海报,其标准尺寸约为99cmx69cm。原版电影海报印刷精良,每版都是限量印刷。第二类是授权发行的电影海报,一般尺寸为88cmx59cm和42cmx30cm,以88cmx59cm尺寸为主流。授权版的电影海报价格低廉,发行量远远大于原版电影海报,市场上较为多见。

  上世纪90年代,电影海报开始进入拍卖领域,在各大拍卖公司频频亮相。世界两大著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会推出各个时期的经典海报。1997年一张1932年版好莱坞经典恐怖片《木乃伊》的海报创下45.35万美元的世界纪录,因其存世仅有3幅。2006年被拍出69万美元天价的《大都会》国际版海报世界上仅存四张,除了被拍卖的一份,另外两份分别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和柏林电影博物馆,还有一份则由私人收藏。

  据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华人收藏家王受之介绍,好莱坞的电影海报是由制片公司印刷以后发给电影院张贴,影片下档以后海报不会卖,也不会丢弃,而是寄还给制片公司统一销毁,这个过程中只有少量海报会幸存下来,还有少量海报是在印刷厂印刷的校样,没出过印刷厂,这些原版海报的收藏价值很高。

  国内仍处“草根”阶段

  国内电影海报起步较晚,目前收藏仍属“草根”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海报大多是著名艺术家手绘,艺术价值很高,如颜地的《葡萄熟了的时候》、黄胄的《阿娜尔罕》、钟灵的《景颇姑娘》、廖铜模的《甲午风云》和《五朵金花》、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程十发的《林则徐》、《枯木逢春》和《玉色蝴蝶》、蒋兆和的《马兰花开》、张仃的《祝福》、黄永玉的《长发妹》和《美丽的西双版纳》、胡若思的《红楼梦》等,这些经典的手绘电影海报的创作手法有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木刻、摄影、剪纸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很高。

  2012年末,电影海报的身影出现在上海拍卖行秋季拍卖会上,尽管刚刚起步,但仍吸引了北京等一些外地买家光顾,不少藏家在拍卖会上“捡漏”。1926年版的《燕山侠隐》,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以3万元成交,50年代的纪录片《梅兰芳》的海报3000元成交。

  在2013年上海拍卖行春季拍卖上,也出现了很多精品电影海报:俄语版《鸡毛信》小一开海报属馆藏级别,《洪湖赤卫队》、《马兰花开》、《景颇姑娘》、《小兵张嘎》、《暴风骤雨》、《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老版海报都以低价现身,《样板戏影片汇影》一开海报是文革期间上海市电影局等八家单位联合推出,整合13位样板戏英雄人物,覆盖上海城区,堪称混沌时代波普文化的一个缩写。

  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国内电影海报有几类增值潜力大:一是电影海报原稿。这些由艺术家或专业设计机构设计,被电影公司采用发行的海报原稿属难觅的孤品。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海报原稿大多散失,电影资料馆也没有,只有少数原稿被艺术家本人或有关机构保存,市场上看不到。80年代以后,有关机构或电影公司开始注意保存这类原稿海报,这类海报原稿不可能流向市场。二是大画家当年为电影手绘创作的作品,这些海报无论意境还是画技,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三是集中代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电影海报,此类影片没有大明星主演,也没有在国内外影展上获奖,但社会影响很大,如《闪闪的红星》、《青松岭》、《难忘的战斗》、《火红的年代》、《红灯记》、《白毛女》等影片海报,都打上了“文革”的烙印。四是有大导演、明星签名,或有争议的电影海报,如50年代摄制的《武训传》,60年代摄制的《早春二月》、《舞台姐妹》,70年代摄制的《盛大的节目》、《春苗》、《反击》等等,这类海报本身印量少,被禁映后大多被销毁。此外,那些创造了中国电影“第一”的海报也值得收藏,比如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电影海报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90年代电影海报多少钱一张-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