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雕塑家在中国

时间:2002-08-11文章作者:何吉培
改革开放的中国以其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雕塑家前来参加各种国际雕塑邀请展。他们将饱含情谊的数百座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城市雕塑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繁荣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滨名城威海市率先邀请外国雕塑家参加邀请展时规模还很小。后来,天津、长春、桂林、石家庄、杭州、北京等大中城市相继举办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国际展事。其中,连续举办了五届的“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影响最为广泛。来中国参展的外国雕塑家中有功力深厚的实力派艺术家,有近年来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年轻新秀,有不让须眉的女艺术家,还有为数不少的以前我们不太了解的非洲雕塑家,其中也有几位世界级的雕塑大师。俄罗斯雕塑家库巴索夫教授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师级艺术家,是中国雕塑界的老朋友。他为第三届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制作了《春天》和《春之梦》两件石雕作品,用俄罗斯寓言式的抒情手法,略带夸张地通过对鸟和猴子的刻画,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憧憬。塞浦路斯女雕塑家科丽莎·安东尼奥的作品《启程》,构思独特、精巧,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作品使用不锈钢和紫铜两种材料,塑造了以变异的自行车为载体,围绕大小车轮作行进状的5个变形人体,极富动感,使人耳目一新。以色列雕塑家吉夫·克里斯切尔的作品《风塔》是一件抽象雕塑,取材于古埃及关于不死鸟的传说,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作品由呈“品”字形的三座花岗岩塔状雕塑组成,不死鸟伸展开丰满的巨翼,勇敢地迎着太阳飞去,它们要用自己的身体驱散太阳的炎热,为人类留驻一个清凉世界,让人类永远幸福自由地繁衍生息……在各个邀请展的制作现场,外国雕塑家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和实干精神有口皆碑。采访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一位记者在他的现场报道中写道:“……你看,石头上坐着一个中年壮汉,头上裹着一块方巾,像乡村老汉一样朴实,抽着卷烟……他叫米格尔·安琪尔·格尔蒂里,来自阿根廷,讲法语。开凿以来,他从早到晚,从不休息,是一个凿石头的能工巧匠”。“那天,记者想采访来自尼日利亚的雕塑家奥特姆·阿克坡迪耶先生,可是他手持电焊枪就是在铁架子上不下来。晚6时,夕阳西下,艺术家们擦拭着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和灰尘,收拾工具回宾馆休息。此时,这位先生还是不下‘火线’,闪烁的焊花在他的眼前不断地开放。”玻利维亚青年雕塑家朱安可能是国际雕塑邀请展中绰号最多的艺术家:由于他乐于助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与别人交流,大家送他“耶稣”的雅号;由于他非常活跃,善交朋友,喜欢唱歌、跳舞、弹吉他,又好吸烟、喝酒、喝咖啡,他的房间被称作“朱安吧”;由于他工作起来不惜力,不知疲倦,精力过人,曾有过打石头打掉了自己大拇指的经历,大家送他外号“不睡觉的男人”。朱安石雕技艺高超,其作品《玻利维亚女人》就是充分利用了石头的材质纹路造型,而获得同行高度评价的。外国雕塑家通过来中国参加雕塑邀请展,对中国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少人爱上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他们爱“天堂”杭州,爱“仙境”桂林,爱中国的雕塑艺术。而外国雕塑家丰富多彩的作品不仅使中国广大普通受众大饱眼福,也使专业雕塑工作者开了眼界,得益匪浅。北京雕塑家许正龙深有感触地说:“尽管肤色、语言、性别、年龄、学识、经历各异,但不断创造以愉悦感化于人的三维艺术作品却是每一位艺术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临时组合的国际大家庭中,大家共同学习、生活与工作,彼此交流思想,切磋技艺,50多天的相聚,除为城市留存了一件件作品之外,也给每一位参展的中外雕塑家增添了值得回味的经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现在,短短十几年间,尤其是世纪之交的几年中,就有近百个国家的200余位外国雕塑家从世界各地来我国参加国际雕塑邀请展,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近300座城市雕塑艺术品。笔者了解到,仅5届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就征集到了来自五大洲近百个国家上千位雕塑家的3000多件作品稿样,最后共有来自83个国家的139位雕塑家的175件作品永远留在了长春。据悉,国内好几个大城市正在筹措举办国际雕塑交流活动,首都北京更将于今年举办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雕塑大展,将会有更多的外国雕塑家前来进行艺术交流、展示和合作。可以说,中国各城市举办的“国际雕塑邀请展”已经成了联系中外雕塑家的纽带;成了展示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和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架起了一座艺术的桥梁。国运盛则雕塑盛,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隋朝、唐朝是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期,当时的中国雕塑曾影响了世界。当国外雕塑家纷至沓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雕塑艺术的又一轮辉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