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关注环境艺术(1)

时间:2002-08-22文章作者:周明杰
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现场作品“打大石”阶段已经基本完成,雕塑家们开始亲自动手,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20多天来,在此工作的雕塑家们一点也不寂寞,每天都会有上千名慕名前来的观众与他们一起鉴赏品评。许多观众操着不太熟练的英语与雕塑家们比手划脚地进行交流。还有很多艺术院校的师生干脆把这里当成了课堂,拿着画夹子天天来“上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巴西、哥伦比亚、亚美尼亚驻华大使以及许多国家驻华使馆工作人员都曾到现场欣赏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国际城市雕塑展举行开凿仪式以来,组委会的现场办公室,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很多热心市民和团体机构要求参观。艺术展现场开放后,更是成了免费参观的雕刻艺术馆,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观摩。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刻大师们在创作间歇也愿意与孩子们交流。组委会曾经请大师们点评北京儿童的作品,北京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给大师们留下了很深印象。艺术展艺术总监魏小明教授告诉记者,雕塑家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创作,以保证9月5日前135件现场作品全部完工。目前将近90件金属作品已经陆续运抵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安置。一件加拿大不锈钢雕塑作品《双鹤》是金属作品中最大的一个,高度将达到12.8米。魏小明教授说,本次现场雕塑的石材都在六七立方米左右,重达40多吨,雕塑家们的工作量相当大,但雕塑家们对这次活动表示满意,认为这是他们参加的规模最大、作品形式最多样、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城市雕塑展。很多雕塑家都竭尽全力想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留给北京。城市雕塑雕塑城市“伟大的雕塑品永远和不朽的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安·布德尔)一座荟萃国际雕塑名家名作、展现当代雕塑艺术不同风格的国际雕塑园9月7日将在长安街西延长线的石景山路崛起。届时,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展出雕塑作品230余件。这次艺术展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雕塑盛会。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认为,这次雕塑艺术展将让雕塑艺术走出艺术殿堂,融入城市,融入百姓生活,丰富城市景观,并对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正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近40位雕塑大师在现场进行石材打制,公众可以亲眼目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过程。背景知识:城市雕塑的基础概念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包括了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4类。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环境艺术,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各方面因素。一座好的城雕只有放在合适的环境,才能显示出它的美,起到点景、衬景的作用。作为大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城市雕塑起到调节城市色彩、调节人群心态和视觉感受的作用,它作为城市的眼睛、时代的脉搏,已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雕塑建设始终把增添城市景观作为工作重点,城雕绝大多数都被置放在主要景点和人流集散地等重要公共空间中,走出了几十年来习惯将雕塑设立在公园等半封闭环境中的误区。某些城市雕塑作品,由于反映了该城市或地区某些方面(历史、地理、政治、传说、风俗……)的特点,艺术上比较成功,从而被公认为该地区的标志。“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组委会提供。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指雕塑,甚至一把街头的椅子、小区的运动器械都蕴含着美学。“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对北京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采访中,本次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从“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来看待此次活动对北京的深远影响。王明明说,关注城市雕塑也就是关注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展组委会计划每3年举办一次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为2008年奥运会以及北京市的一些重点场所积累一批艺术精品。整个活动的操作国际化、规范化,希望藉此促进北京乃至中国的公共环境艺术。对老百姓来说,这样的雕塑展可以提升市民对环境和艺术的认识,增强市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指雕塑,甚至一把街头的椅子、小区的运动器械都蕴含着美学。”王明明如是说。建筑与绿地,自然与人,需要艺术的衔接。随着城市建筑和绿地越来越多,需要在其中点缀诸如雕塑等公共艺术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公共艺术能整体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市民的美感。早在1984年,北京就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2000年,贾庆林到北京画院调研时,画院提出举办一个国际雕塑展,得到贾书记的赞赏。为把这次雕塑展提高到一个国家级的重点艺术项目水平,北京画院和很多部门一起操作了半年。同时得到了世界各国雕塑家的支持。据了解,组委会在今年2月向国内外发出征集雕塑作品的通知后,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积极参与,组委会共收到835位作者的设计方案2398件,其中1877件为国内作品,国外作品共521件。经过组委会严格的评选,目前已确定足尺雕塑作品130多件。除了参加现场石材打制的近40位雕塑家以外,还有近百位雕塑家同期在制作其他材质的雕塑作品。如此众多的雕塑家在同一时间汇聚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不仅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无疑这次盛会将对世界雕塑艺术的发展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开放的创作方式也让百姓接近艺术,在陶冶情操、提高大众审美水平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次艺术盛会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雕塑作品,以展现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艺术风貌。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半个世纪回顾———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童心·绿色·未来———全国少年儿童雕塑设计比赛”、“快图美杯雕塑在城市生活中”主题摄影大赛等专题活动。儿童画家出身的王明明最得意本次活动中“童心·绿色·未来———全国少年儿童雕塑设计比赛”的创意,认为这能让儿童关注环境,开发儿童主题造型的艺术灵感,培养儿童多方面的爱好。他自豪地说:“从现在收集到的作品看,有不少都很有震撼力,颇有点大师的感觉。”如何在古老又现代的北京创造公共艺术?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来沟通传统与现代?像众多专家一样,王明明更愿意人们通过本次城市雕塑艺术展思考更多的问题。比如优秀的公共艺术品会对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不好的城市雕塑和不适当的摆放却会成为城市垃圾和视觉污染。此次国际雕塑园的现场布置将充分体现东西方的艺术交流,雕塑园将根据作品尺寸、所表现的艺术内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这3点原则来安排作品摆放。王明明说:“希望下一次有更宽敞、自然的地方摆放雕塑。同时不要局限于雕塑公园,可以把一些精品摆放到北京市各个适宜的场所,让市民与艺术品经常互动。”王明明很赞赏把摩尔的雕塑作品摆放在北海公园的做法。“还可以请雕塑家专门为某一个环境创作。北京雕塑展要避免某些城市雕塑展的不足,比如作品不够精,没有地方摆放作品,寂寞地堆在仓库里;或者是摆放的位置不合理,起不到美的效果。雕塑和所有的艺术一样,追求天人合一。建筑、艺术品、人的互动,可以产生想象不到的美”。艺术家、媒体如何引导市民欣赏各种风格的艺术品,也是王明明提醒公众思考的问题。中国的传统雕塑主要集中在宗教场所和墓地,不像西方现代雕塑那样广泛运用于公共环境。随着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格局也随之变化,现代雕塑也成为北京现代文明的标志。公共艺术的发展不只是艺术家的事情,市民也需要提高艺术欣赏品位。比如市民很喜欢王府井大街上的一些反映老北京风情的雕塑,但是雕塑家们却不以为然。为什么老百姓喜欢呢?一是满足了老百姓怀旧心理,另一个是可以和雕塑“零距离”接触。“因此艺术家、媒体如何引导市民欣赏各种风格的艺术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老百姓不一定欣赏抽象艺术。出现争议也是好现象,争议能起到一般的展览起不到的作用,能引导市民深入关注环境,是重新认识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