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7

藏品赏鉴 | 李方膺《潇湘风竹图》诗跋

时间:2019/6/5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报

《潇湘风竹图》 李方膺作 轴 纸本 纵162厘米、横4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李方膺,清代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南通人,寓居南京、扬州等地。字虬仲,一字秋池,号晴江、柳园、衣白山人、借园主人。受父荫先后任职乐安、兰山、潜山、滁州、合肥等地。离任后,寓居南京,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常往来,擅画四君子、山石、杂花、鱼虫等。绘画师法文同、苏轼、扬补之、赵孟頫、陈淳、徐渭,注重观察、体验生活,画风苍劲古朴、潇洒淋漓。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李方膺的《潇湘风竹图》,乃存世名作,从其诗跋可见作者的精神境界及其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色和风格面貌。

  李方膺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他的书画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有粗头乱服不掩秀色之感。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著名的题画梅诗句有“不逢摧折不离奇”。尤喜画狂风中的松竹,深具自我个性特色,历代画家无出其右。李方膺的风竹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他在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将长期于宦海沉浮所淤积的不平之气,在诗画中予以倾泻,痛快淋漓,为其绘画带来了不一样的精神感受。丁有煜曾说“(李方膺)谢事以后,其画益肆,为官主力,并而用之于画,故画无忌惮,悉如其气”。“画无忌惮”,诗言心声,使李方膺的绘画呈现出特有的艺术风神。南京博物院所藏《潇湘风竹图》,画面上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呈现出狂风疾扫的情形。

  其题画诗跋释文如下: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乾隆十六年写于合肥五柳轩 李方膺

  从其题画诗跋中可见作者内心盘郁的凌厉气息,也有着颇为优雅高洁精神情怀的呈现。诗画互相映发,呈现出强烈、独特的诗意美感。此《潇湘风竹图》诗跋首先作为绘画的重要构成部分,仅仅在左下部书写,墨色浓重,对全幅偏于湿淡枯的画面能够加以提醒,与竹叶和画石的浓湿之笔形成映照,起到了增加画面层次感和节奏感的作用。《潇湘风竹图》诗跋在书法上为典型的行草书体,呈现出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李邕以及赵孟頫等人的书法特色。随意信笔书写,不多作雕饰,给人以清新洗练、娴雅简劲之感,与狂逸纵放的风竹画面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静谧、岑寂的风眼之所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所呈现出来的文雅秀美以及典型的文人书卷气息,也为此幅作品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意象,升华了《潇湘风竹图》的意境。《潇湘风竹图》诗跋除传统的帖学书法外,也呈现出颇为浓郁的金石味,如一些字的横向取势,显然得力于隶书的引入,线条所呈现出来的中锋笔法,亦有着篆书、隶书极为坚韧的力感。李方膺通过隶书、篆书的用笔来强化诗跋的笔力,确实不同于明清行草书偏于薄弱的风气,这亦是《潇湘风竹图》诗跋的又一重要特色。

  作为画家,李方膺的题画诗跋完全不同于一般书家的书写方法和观念,而是具有典型的画家字的成分在。他对于字的造型、美感和书写性有着独特的体悟,引画入书,在字内字外为其书法赋予了绘画的一些元素,有着绘画的灵性和特质。该诗跋将楷书、行书、草书融为一体,注重字大小、偏正、长短的空间分割,在线条上注重疾徐、迟涩变化,无疑都有着绘画用笔和造型的考虑。此幅诗跋虽然篇幅不长,但画家所特有的灵气和风神自然而然地呈现于书写之中,不愧为明清书法颇具个性的绘画题跋之作。

  《潇湘风竹图》诗跋无论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志向还是揭示此幅风竹的绘画精神内涵,都表现得极为深刻,充满了哲理,有着李方膺对画史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件极有个性的绘画题跋,其浓郁的诗情画意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为《潇湘风竹图》整幅画面的大写意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构成要素,呈现出优美的抒情诗般的情调,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藏品赏鉴 | 李方膺《潇湘风竹图》诗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