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7

驼者非自驼

时间:2019/9/2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包光潜/安徽池州


  先读到一首题画诗,而后才去寻找画的。找到画之后,我才知道题画有三首。三个题诗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画意和画境进行了解读。它们与画面对比起来,甚觉相得益彰。

  先说画。画曰《三驼图》(见图)。驼者,非骆驼,而是驼背人。纸本,墨笔,线条简洁,笔法洗练;驼者须发与衣裳纹饰历历可辨,却不见勾勒痕迹。画家通过圆润而温和的笔墨,塑造了外柔内刚的形表,显示了画家不凡的造型功力。

  画家李士达,号仰槐,江苏吴县人。此图可谓他的代表作,传世已久,盛读不衰。好的艺术作品,未必都是呕心沥血之作,或许一发于久蓄,喷薄而出,一挥而就,宛若天成,譬如《三驼图》即是。

  《三驼图》的下方——大约四分之一处,绘有三个驼背的老者,仿佛三驼肉团团,呈动态旋转的三角形。东边的驼者,拄杖提篮,前行途中听见有人叫喊,自然而然地回头与他们打个招呼,甚至聊上几句。南边的驼者,遇到提篮者便拱手作揖,表示问好;问好之后,似乎又说了一二句玩笑话。西北方向的那个驼者,好像听到他们的交谈后,拍手大笑,不亦乐乎。至于他们见面到底说了些什么,读者不得而知,但一定是爽心快意之事——看那三个驼者滑稽的形象,可掬的笑态,便知。显然,画家谙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景与深义,并通过三个驼背人相遇时的戏谑与玩笑,隐喻了某种社会现实,意义不同凡响——不同的读者,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含义和意境,或哑然失笑,或低头沉思。

  再说题画诗。难能可贵的是《三驼图》的上方留有约四分之三的空白。画家的三个朋友,分别题了一首近乎民谣的诗句,通俗易懂,与绘画相诙相谐,回味无穷。

  最先题诗者是明代文学家、画家和藏书家钱允治。诗曰:“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彼此嘲笑对方,却忘记自己也是个驼背人。我更觉得,世上无直人,驼者非自驼。许多人在世俗的熏染下,扭曲了心态,甚或为一己之利而折腰,谄媚权贵。第二个题诗的是画家陆士仁。诗曰:“为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在他看来,驼背之人看上去背是驼的,腰是弯的,但心里却刚着呢,未必不是真男人!弯曲只是生存的需要,而非臣服于世俗。这大约便是常人欣赏有加的外圆内方吧。第三个题诗的是书画家文谦光。诗曰:“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归思早,世途只见折腰人。”他认为,现实社会里不为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真的绝迹了,大家看到的多是委曲求全的苟且之人。

  三首诗只代表三种不同的解读,而画面上的三个驼者却代表了芸芸众生——三人为众嘛。读画之后,或许你有第四种或第五种解读,譬如很多人会想到求人时的卑躬屈膝,因为世上没人不求人的,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不求人就寸步难行!何况求人者未必就会丧失人格。既然身处正直难行的社会现实,那也只好屈身就世,不过心里一定要清白干净!

  假若画面有足够多的空白,不知道你准备题一首什么样的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驼者非自驼-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