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

时间:2006/2/15 文章来源:

  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建筑家,但每次游览我国的一处园林,甚至乘车路过分隔北京城里北海和中南海的大桥时,总为祖国有这一独创的艺术部门而感到骄傲。在二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字,不久前又重新刊登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期《旅游》杂志上,叫《“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介绍园林学》,后来感到意犹未尽,又写了一篇《再谈园林学》登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期的《园林与花卉》杂志上。但现在想来,园林毕竟首先是一门艺术,称‘学’不太合适。而且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又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所以才整理出这篇东西投《城市规划》,向同志们请教。

  什么叫“园林”?什么叫“园林艺术”?现在用词很泛,报刊上常把哪个园子种了些树就称‘园林’。《光明日报》一九八三年(下同,不再注明年份)九月二十六日第一版有个标题《惜日一片荒漠,如今满目葱茏》,说是在甘肃省临泽县的一个学校,在周围种了很多树木,就成了“园林”式的学校;〈经济参考》八月三十日第一版,标题为“沙荒变园林”,说的是山东寇县、辛县的林场在一片沙荒上种了树,就成了‘园林’。其实这不叫园林应该叫‘林园’,因为这只是有林的园子。我们说“园林”是中国的传统,一种独有的艺术。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物,园林艺术也不是建筑艺术的内容。现在有一种说法把园林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这是来之于国外的。国外没有中国的园林艺术,仅仅是建筑物附加上一些花、草、喷泉就称为“园林’了。外国的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三个词,都不是“园林”的相对字眼,我们不能把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园林”混在一起。例如,天安门前观礼台拆除后,布置了些草坪,没有中国味,洋气这是外国的做法。故宫、颐和园哪有这种做法呢?当然绿化工人是花了很大劲才把它搞起来的,问题在于根据什么思想,不是中国的园林艺术而是西化了。中国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品,园林艺术也不是建筑艺术的附属。

  其次,中国园林也不能降到“城市绿化”的概念。〈人民日报》七月三十一日第八版所报道的一些都是“绿化’不是‘园林”。《北京日报》八月二十三日头版头条也报道;本市制定今后五年园林绿化总体规划,市府聘请五位园林顾问。我认为我们对‘园林”,“园林艺术’要明确一下含义:园林和园林艺术是更高一层的概念,Landspace,Gardening,Horticulture都不等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是他们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而且是更高一级的艺术产物。要认真研究中国园林艺术,并加以发展。我们可以吸取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服务。譬如过去,我国因限于技术水平,园林里很少有喷泉,今后我们的园林可以设置流动的水,但不能照抄外国的建筑艺术,那是低一级的东西,没有上升到像中国园林艺术这样的高度。

中国园林艺术是祖国的珍宝,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园林可以看成四个层次。

第一,最小的一层是“盆景’棗微型园林。后来发展的园林模型也属于这一类型。例如英文刊物《中国建设》一九八三年第六期记载浙江省温州的叶继荣组织全家人制作大观园模型,已在各地展出,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层次是“窗景’。苏州的窗景在室内看出去有“高山流水”之感的景观,整个也只几米大小。当然也有自发的发展。《科学画报》一九八三年元月这一期介绍了广州白天鹅宾馆中的布置,中庭的花坛、瀑布,是属于苏州“窗景”一类的,也是小型园林。

第三层次就是“庭院’园林。南方比较多,像苏州、扬州的庭院都属于这类,小的几十米,大的一二百米。

第四层次是宫苑。如北京的北海、园明园等,规模比较大。

  中国园林主要是庭院园林和宫苑园林。北方的园林宫廷气味很浓,如避暑山庄、香山、颐和园等;江南园林民间气息较多,巧而秀丽;扬州园林介于二者之间。可能还有第四种,就是广州的岭南园林,里边建筑物较多。

  中国园林可以分以上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不少专家、权威,上海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就是一位,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我们对传统的园林艺术要研究,要发掘,但是还要前进。如何进一步发展呢?举个例子说,北京天安门广场现在气魄很大,怎样把它园林化呢?这是个新课题,我不同意几块草坪,再种点花的这种做法。我在这里出个主意:对广场要增加气魄,方法上可用石雕的兽和人像等等来装饰。过去皇帝的陵寝墓道两边、大殿前面,都应用石狮、石兽。为什么现在不用这些有中国自己特点的东西来装饰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